br>
    雷池实验场本就架设在一艘杂货轮上,靠着江边,有水声很正常。问题是,他此刻捕捉到的声响,并非是江水拍击土石的细浪,而像是在黑沉的海底深处,直叩心肺的压抑回波。

    曾经长期生活在深蓝世界中,袁无畏对这样特殊的“水声”可太熟了。他下意识就认为,是哪个深水生物刚刚“经过”,浑然忘了他目前所在的位置。

    等到理智将本能检视过一轮,他方才醒悟,这里与“深蓝世界”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可是,那低沉“水声”仍然在响,而且感觉越发地接近了。袁无畏甚至听到了其中的一点儿细节——好像是掺入了某种生物式悠远哼鸣的尾音。

    虚缈、微弱、纯粹……如果非要加一点儿印象式的感情色彩,那大概便是“孤独”吧。1

    听不到同类的回响,只有逐渐淡去的余声,渐归于无。

    袁无畏不算是感性的人,只是稍稍愣神,便又集中注意力。也在此刻,那灰沉暗影,又换了个角度,在“葡萄串”诸多“时空泡”上三度划过。

    如此三回,倒似回转盘旋。

    这次抹切的角度略有参差,仍未见得全貌,显现的大概还是边缘区域轮廓,毛刺排列较上回略显舒张柔顺。

    如此又有点儿鸟儿羽翅的模样。

    这一会鱼,一会儿鸟……啧!

    便是此刻,袁无畏冷不丁想到了屠格那句话:

    “一种总是妄想飞去冥河的鱼。”

    袁无畏略有怔忡,随即醒悟:所以,这个应该是叫……

    告死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