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内陆方向,慢慢爬行流动。

    等等,那是跑车“老营”的方向!

    还不对……

    胡德抹了把挂在眼睫毛上的汗珠,突然发现,随着沙滩棋盘布局的确立,以及格式化领域的逐渐调整稳定,那颗勉强恢复到规整状态的沙球模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自动移位到沙滩中轴线上,位置正好是在中轴线的中央。

    如此情景,胡德恨不能只往“巧合”上考虑,多想哪怕一层,都觉得头痛欲裂。

    可见鬼的这么可能是巧合!

    胡德揉着脑门,眼珠迅速地做了个来回,再跟上蠢沙那边。

    随着他对于沙滩格局的持续深入理解,他已经能够看出来,蠢沙这东西,纯以干涉方向和效率考虑,与格式化领域的冲突,正变得越来越尖锐……也许之前就是这般,只不过一帮傻子全无所觉而已。

    实验室方面,适时传递过来了一小段代码,据说是专门针对蠢沙的形态,就观测模式进行优化。

    那边进行的分析,肯定要比胡德短时的觉悟来得深透,拿出来的小成果,也还是有点儿用处的。

    随着有关感应模式升级,胡德就比较清晰地察觉到,不断向前爬行流动的蠢沙,其体型也在持续微幅地变化。

    通过其与格式化领域的冲突,则可以间接证明,它的形骸结构以及更深层的能量流动运转,变化幅度要比外表呈现得激烈得多。

    按照罗南的话讲,它的“超构形”系统也在不断改进吧,这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化?

    别开玩笑了!

    真当沙滩底下埋着一部超算兼打包一座核电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