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反正现在多半是利用不上,也就不多费心思了。

    反正在罗南这位创造者眼中,真实的蠢沙,是一种复杂千倍、万倍的状态。它绝不只是单纯的沙子造物,它的复杂性也并非是体现在构成其群体形骸的成千上万沙粒上,而是要往外去……

    若做个直观的形容:蠢沙像是一个在海滩上发力奔跑的锻炼者。在它的“背”上,则捆扎着一个巨大的“降落伞”。

    “降落伞”是无形的,但牵系的力量是切实存在的,密集纤细的“伞绳”,集束在蠢沙形骸每一组有效的“超构形”结构上,让它本来就已经超级复杂的机体运动,平添了无法计量的复杂度,也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但事情也能反过来看:

    那些绊住蠢沙的“伞绳”,也可以说是傀儡师手中的“操纵线”,至于蠢沙,不过就是一个受操纵的傀儡,“操纵线”乃至后面更大头的“傀儡师”,才是一切活动表象的内核所在。

    章莹莹大约勉强可以接受第一类形容。

    可罗南知道,同样是不贴切的形容,第二类才更接近事实一些。

    但不管是蠢沙牵动着“伞绳”,还是是“操纵线”控制着蠢沙,在这无形的绳线后面,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个“大家伙”,一个远比蠢沙的类生命系统更复杂亿万倍的庞然大物。

    无形的绳线,穿透虚空,投向浓雾翻滚的海面,勾动牵拉,与后面的浑茫主体进行高频度的互动。

    此时,在海面的巨大雾团中,偶尔有旋翼绞碎边缘烟障,探入探出;更深层的区域,有更加隐蔽的三栖探测器,在水上水下连续作业,进行采样。

    对雾气的格外关注态度,很多人已经远远走到了胡德前面。只是普通机械,最多只能扰动空气中半虚无的气溶胶结构,搅乱小部分水珠的分布,对于在更复杂层面上的进行组构链接的“超构形”,实在缺乏任何干扰和感知能力。

    即便隐没在雾气中的庞大“超构形”系统,还远远没有成形。

    罗南很想称它为“磁光云母”,但实在没脸这样表述,就简单一点儿,称它为“云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