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的时候,几乎与小万氏错身而过。

    两人客气的见了礼,寒暄两句,便各自离去。

    小万氏走了两步,然后停下来,扭头去看王怀瑾的背影。

    好一会儿,她才匆匆的赶往书房,还没进门,就急吼吼的问:“郎君,郎君,王怀瑾来做什么?”

    王怀恩简单的将王怀瑾的来意说了说,并告诉她:“我已经答应了。”

    “什么?回梁州?”小万氏内心是抵触的。

    她和李氏一样,对那个又穷又偏僻的地方,实在没多少好感。

    更不愿意舍弃京城的繁华,跑回祖宅去守什么孝!

    但她在王怀恩跟前,并不如李氏在王鼎面前有体面,哪怕心里再不愿,也不敢明着反对。

    小万氏暗自琢磨,现在距离九月十六日还有些日子,她一定想办法让王怀恩改变主意。

    家里都通知到了,接下来就是亲朋故交,以及来往密切的同僚等。

    不过,王怀瑾夫妇最先拜访的却是李克己。

    “……事情就是这样的,孩子们能拜入先生门下是莫大的荣幸,本该好生上课才是,熟料家里的事一件接着一件,竟是——”

    面对李克己,王怀瑾真是又小心又心虚,唯恐李先生一个恼了,不想教他们家的孩子了。

    李克己捋着胡子,忽的问了句:“听说梁州多美食?”尤其是面食做得很有特色啊。

    王怀瑾愣住了。

    唐元贞却反应过来,赶忙说道:“先生说得没错,梁州的美食很多,特别是汤饼,做得跟京城很不一样。还有羊肉,做得也极有特色。”

    李克己满意的点点头:“好,那我就去梁州呆些日子吧。”

    他生平最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待太久,他已经在京城住了一年多了,早就烦了。

    恰巧没去过梁州,索性趁着这次机会,去梁州溜达一圈。

    王怀瑾终于醒过神儿来,眼中充满感激,“先生,您——”

    李克己摆摆手,他也不全是为了三个孩子,而是他确实想出去转转。

    他提前把话说明白:“我在梁州未必能待太久,或许一两年,或许一两个月。不过,你们放心,我不会耽误孩子们的功课。”

    李克己肯为了孩子去梁州,王怀瑾几乎是感恩戴德,哪里还敢计较李克己在梁州待多久?

    唐元贞也是这么想的。

    夫妻两个心灵相通,齐齐向李克己行礼:“多谢李先生!”

    李克己这边解决了,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

    王怀瑾戴着重孝,不好去人家做客,便亲自给亲朋故交等写了信。

    世交,比如赵家、霍家;姻亲,比如李家。王怀瑾全都命人送去了亲笔信。

    信中,王怀瑾真诚的表示,他的祖母和父亲先后离世,他要将两位老人的灵柩送回梁州,然后在梁州守孝。

    至于为何拖了两个月才动身,真正的原因自然是不能说的,但也有现成的理由——办丧礼、搬家。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王怀瑾是信了。

    不过,许是王怀瑾的信写得太真挚,那些亲朋故交也都相信了。至少一个个派人来王家,询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并且个个拍着胸脯保证,王怀瑾回乡后,京中的国公府,他们会多加照顾的。

    王怀瑾等的就是这句话,对大家的善意,纷纷表示感谢。

    接下来,王怀瑾和唐元贞更加忙碌了。

    安排出行和留守的人手,准备出行的物品,提前派人回梁州收拾祖宅……一连串的事情,忙得两口子脚打后脑勺。

    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