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到尾都浏览过,这是朝中不得不关注的大事之一。

    如果做的好了,是可以归入到帝王功绩之中去的,尤其是皇帝当时在长安书院中所说的百年大计,养才为本的话,在朝中流传,顺便也给此事定下了基调。

    不畏险阻,持之以恒,延续百年之国策,表明了皇帝的决心,绝不会像前隋一样半途而废。

    ……………………

    李碧咂摸良久,没有一点被为难的情绪,反而兴奋的心脏怦怦直跳,她离开政治已经很久了,如今又能摸到权柄,那感觉就不用提了。

    “夫君建书院的目的是为了科举,这与设立国子之初衷并不相同,在科目上确实应该改一改了……”

    说到这里顿住,国子监的事情不好多说。

    汉时设立太学,初衷很明显是为了拉拢贵族,同时为君王培养侍从人选,出任太学教员的都是皇帝近从。

    后来魏晋纷纷扰扰,时兴时废,到了最后,太学改成了国子学,取国之娇子之意,听着好听,其实还不如汉时呢,几乎把入学的生员当成了人质。

    功勋之臣若想得到皇帝的信任,必然要将直系子弟送入国子,其实就和人质没什么两样,天下太乱了,皇帝不信任臣下,便以种种手段来制约他们,国子便沦为了君王牵制臣下的工具。

    到了前隋其实依旧延续了这种风格,只不过杨广好改旧制,于是就把国子学改成了国子监,换汤不换药,后来更弄的国子监名存实亡了。

    大唐重设国子监,其实在李碧看来丈夫也不很重视,纯属是为了长安书院铺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