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就发生了数十起大大小小的叛乱。
河北,山东,河南依旧是重灾区,隋末战乱对人们的影响还未曾消去。
当年放下锄头拿起刀枪的人们或者是被时事所迫,不得不尔,可今天嘛,想让他们放下刀枪重新拿起锄头却也很难。
过惯了有今日没明日,看上什么就拿什么的日子,很多人已无法适应田间劳作的生活。
民心思安不假,可有些人却还想着凭“自己的努力”过上众人簇拥,鲜衣怒马的富贵日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屡屡响起在中原大地之上。
叛乱的规模不大,大多数也都是窦建德旧部,几乎唐军闻风而至,叛乱立平,造不成太大的影响。
南边相比之下就很平静,南人和北人的区别在这个时候表现的很具体。
平叛的消息传到京师,都是将军们表功的捷报,多数甚至都不会去到皇帝的案边,只在兵部便留存了下来。
大唐的脚步略有蹒跚,却依旧坚定的向前行走着,看不出任何崩溃的迹象,其实几年下来,渐渐已经显示出了大一统的气象。
只是得到各处人们的认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已。
形势还是整体向好。
东西突厥都派遣使者来跟大唐交好就是明证……
只不过周边的局势还不稳定。
四月初幽州总管宇文歆的奏报到了京师,突厥东方汗阿史那多闻增兵营州,看上去是要堵住唐军北上的道路,其实谁都明白,他依旧对辽东城垂涎三尺。
谁也不知道今年他是不是会率军攻打辽东城,从他增兵营州的迹象来看,很有这个可能。
之外就是契丹和奚部等东北部族渐渐活跃了起来,长城之外屡现敌踪,他们应该是受到了东方汗汗帐的授意,对幽州的防卫会持续的做出试探。
幽州有唐军数万众驻守,另外身后还有步群,尉迟偕,李年等人作为后盾,他们所率领的都是百战之军,些许试探对唐军来说并没有什么威胁。
宇文歆上奏想要派人去见一见阿史那多闻,而他的意见依旧和之前一样,唐军不可能常年驻守于河北,需要跟突厥人打一仗,让突厥人知道些厉害,才能彻底稳定住东北边塞的局面。
同时也能震慑住像奚部,契丹诸部等东北野人部族。
李破思量再三,虽然心动,可最后还是准备等会盟之后再说。
一场局部战争对大唐是有益的,但不能演变成和突厥人的全面战争,那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所以在会盟上许能取得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的谅解?就像当年对阿史那埃利佛一击致命那般……
大唐和突厥是好邻居,替对方修剪一下枝叶应该能得到宽容,并懂得变通的突厥可汗的同意吧?
看来今年得多派些使者去突厥,除了能够尽力影响一下突厥贵族之外,还得弄清楚突厥国中的局势,看一看东西两个可汗在突厥王庭中的评价。
和中原朝中的情形其实差不多,在大家众口一词都在说一个人的好话的时候,那个人也就快要倒霉了。
另外宇文歆想要派人去跟阿史那多闻说话的事情被李破当即否决,边塞守臣派遣使者去外面算怎么回事?这个先例不能开。
此事让李破想起了大利城的那位突厥大逻便阿史那罗恒,那人就曾经派人来晋阳跟自己说话,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最后他还是听取了杨恭仁的建议,不曾搭理对方,现在看来显然是明智之举,将定襄郡作为大唐和突厥的缓冲地带很合适。
他在心里先就给宇文歆记上了一笔,这厮功劳不小,但向来不怎么老实,贼头贼脑的隔一段时间就能整出点幺蛾子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