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起了脑袋,他们觉着温彦博言辞太过于激烈,怕是要惹恼了至尊,嗯,陛下。

    唐典已经修订完成,对于君臣礼仪有了明确的规定,至尊的称呼明令废止,书面上以天子,圣上等称呼,口头上则以陛下,万岁代之。

    这显然是李破的意思,至尊听着总有点唯我独尊的意味,让他时常想起武林至尊什么的,觉着不很庄重。

    陛下就听着顺耳许多,跟虞世南,颜师古等人问了问,陛下这个称呼的由来,应该是起于东周之时。

    后来君王沿用,到了汉时有所普及,但很多时候陛下这个词指的不是皇帝本人,而是为皇帝传送诏书的人,大部分都是宦官。

    他们居于御前台阶之下,所以才有了陛下之称,陛指的就是台阶之意,台阶之下站着的人可不就是这些人吗?

    只不过后来混用,臣下们称呼天子为陛下也不算什么事了。

    比如说前秦时,荆轲刺秦中便有记述,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之语,这里的陛下指的就是嬴政随侍之人,而非秦王本人。

    而秦始皇本纪中又有记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不常有,五帝所不及。”

    这里面陛下就指的是秦始皇本人了。

    后来汉末的蔡邕也解释过,“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很清楚的说明了陛下这个词的由来。

    魏晋之后,鲜卑,匈奴等当政,大家便叫起了至尊,其实也没什么独创性,还是沿用秦汉对君王的称呼,只不过那会不太常用而已。

    鲜卑人则给发扬光大了,现在唐典一定,先改口的自然是朝臣,只是习惯使然,想让大家彻底改过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看上去是一件小事,却也可以说是恢复汉礼的一个明确信号……

    鲜卑的影响力在大唐开国之初还有很多残留,唐典中都一一进行摒弃,对于皇帝的称呼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

    果然李破皱起了眉头,瞪起了眼睛,已经很久没听到人当面这么跟自己说话,确实有点不适应。

    只是对上温彦博那专注而又平静的目光,李破心里的火气立马消了许多。

    他从来不怕跟人就事论事,烦的是有人明明怀有私心,却还说的冠冕堂皇,一副为国为民的样子,你把我当傻子,还是瞎子聋子?若不整治你一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不是?

    他手指敲着桌案,缓了缓心情道:“卿说的不错,辽东之事,朕之心结也,当年随军东去,经历了不少坎坷,很难让人忘怀。

    百万大军啊,最后伤亡近半……你们都是后来之人,若是当年恒安镇军的旧部在这里,肯定不会跟朕说这些话。

    从辽东城下,到大江之畔,再到萨水,一路上几乎都是用人命铺过去的,和那时相比,平定诸侯这点阵仗算什么?

    那一路上尸骸累累,鲜血遍地,高句丽人,靺鞨人,契丹人,所有人都将咱们当做了猎物。

    朕带着两千多人西返,死了多少人根本数不过来,杀了多少人也已记不清楚,从飞狐岭回到隋地那一刻,朕便立誓,此仇不报枉为人也。

    这么多年过去了,朕已为大唐天子,可做起事来却畏首畏尾,甚至不敢轻言兴兵,实在可恨可恼。

    今日也只稍动兵卒,你们便赶来相劝,难道是以为朕平定了天下,就变得自以为是,像杨广那般不知所谓了不成?”

    他威严的目光在几个人身上逡巡,让苏亶和尉迟信都深深的低下了头,苏亶心里已经打算服软了,准备向皇帝保证供应好大军的粮草。

    尉迟信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