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就是一支不多见的大军了。

    此事朝中已经有所决议。

    因为吐蕃人和突厥人到底不一样,大家对他们不很熟悉,所以不能按照突厥降部那样来安置他们。

    所有的吐蕃将领都要来长安觐见,其余人都要拆散了。

    不服管束的,不用跟他们客气,都可以就地处决。

    其余,一部分可以送到西海,为大唐养马,将来唐军上高地的时候,他们也可以作为先驱和向导。

    一部分安置到灵州,对他们进行整编,训教,将来作为堪平西北,或者是河西地区叛乱的有生力量来使用。

    差不多就是炮灰,在战事当中消耗掉便也就完了。

    一部分还可以弄到代州去放牧,和突厥人掺和一下,可以稍稍相互牵制。

    反正吐蕃人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大唐的信任,他们是正经的外来人,两边相互之间的交往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

    可以说,吐蕃人挺倒霉的,有李破当政,他们便无法得到任何的优待,因为这位大唐皇帝陛下没有受到过成体系的贵族教育。

    在思想上不存在任何的包袱,也就不会产生外族来投,是皇帝功业的最佳体现那种思维定式。

    从苦日子一路走过来的他,绝对不会效仿那些英明君主的“宽仁”之举,送钱送粮,送工匠等等,自己的日子还紧紧巴巴呢,对外来人却那么大方是哪般道理?

    …………

    五月初,李靖入宫向皇帝辞行。

    在家里休息了一个月,李靖彻底待不住了,于是准备启程赶往东莱和大军汇合。

    在这之前,朝廷已调凉州长史宇文伏藏,左武侯卫将军萧嗣业,身在雁门的左御卫将军裴行俨往东莱军中任职。

    之外大军到达新罗之后,因平定百济之功而晋为左骁卫将军,武邑县公的苏定方也会归入李靖账下。

    这些人都可以说是大唐军中的后起之秀,李破预计将来平定倭国之后,这些人便是攻打高句丽的主力。

    而像是张伦,庞玉,步群,李年,徐世绩,张士贵,尉迟信,薛万彻等人,将陆续回朝坐镇军府。

    大唐的精锐骑兵则会布置在河北,代州,以及灵州,凉州等地,一方面防备突厥,一方面则会看情况渐渐聚集于西北,为恢复河西走廊做准备。

    这其实要看东西突厥的动静,按照之前制定的将来几年的战略方向,东西突厥一旦交战,大唐必然会做出一定的反应。

    骑兵大军就是大唐手中的利刃,是进军西域,还是拖一拖突厥王庭的后腿,到时候都可以见机行事。

    大唐的骑兵集群早已形成规模,供养起来虽然消耗很大,但李破不会在裁军问题上从骑兵身上动手。

    骑兵的机动性是与东西突厥争锋的最好保证,东边不太能用得上他们,但北边和西边,李破相信一定会有用到骑兵用武之地。

    而等到过两年大船造的多了,也完全可以把骑兵运送过海,攻打高句丽时会得力的多。

    …………

    东莱已经成为大唐出海的桥头堡,李破还下诏从马邑,雁门,晋阳等处调了些官吏前往东莱任职。

    可以说在大唐元贞五年开始,大唐的战争机器又运转了起来。

    …………

    “陛下,臣听说吴王在海上俘获了不少倭人,臣到新罗之后,要讯问一番,可能会因此改变进军方略……”

    太极殿中,李靖临行之前做着最后的陈述。

    李破理解的点了点头道:“无妨,大军征战少不了随机应变,老师尽管放手施展便是,不要忘了,朕还是老师的学生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