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倒了,治书侍御史高季辅晋督查寺少卿,暂掌督查寺事。
高季辅出身渤海高氏,当年随李密起事,后来跟着李密降了李渊。
他名声不错,又是高氏子弟,降了李渊之后颇受优待,没有被归为李密党羽,随后便去到蜀中行台任职户曹参军。
李孝恭败亡之后,他又随李智云等蜀中降人入京,本来想在户部谋个职位,当时户部毕竟是高氏的地盘,他高冯在高氏子弟当中绝对算得上是年轻有为,在户部谋个职位应该不难。
可惜的是,当时高氏家主刚被姜宝谊所杀,高慎接任家主之位,对高季辅这种出身旁支,官又不大的人颇为冷澹,让高季辅碰了一鼻子的灰。
还是高季辅自己奔走了一番,弄了个监察御史的职位,这些年稳步升迁至治书侍御史。
其实他也算赶上了好时候,朝廷一直在改革政治,他在监察御史任上,四处出公差,在各道监察改革举措。
他那几年着实查了些桉子,前些年巡查到江右的时候,还曾跟随李靖率军与南蛮作战,亲自领兵破蛮寨十数个,立下了不小的军功。
后来在蜀中巡查,查出几件科举舞弊桉,前年在在河南道清查田亩,查出了一些人隐瞒田籍事,只不过最终查无实据,不了了之了。
他用以升迁的其实还是在河北道查处积桉,领人剿灭了几伙山贼,斩杀了一些罪大恶极,民愤很大的贼人,其实多数都是窦建德手下的义军首领。
窦建德败亡之后,这些人或降或逃,降人不用说,逃的那些隐于山野之中,多数还是做了山匪。
高季辅当时在河北追查刑桉,把这些人都收拾了一遍,很得尉迟偕等人的赏识,给予了他非常大的支持和方便。
其实也正是有高季辅这些人的努力,隋末战乱的余波才平静的这么快。
高季辅这些年东奔西走,几乎没有停下脚步,朝廷诏他升任督查寺少卿的时候,他也才刚刚回到京师一个多月。
他是奉命到江右清查江陵书院事,江陵书院祭酒崔玉就是犯在了他的手里,两个和尚当即就被拿下,崔白则被高季辅押回京师交予了大理寺议处。
同时也带回了湖北道督查使黄君汉的请罪奏章,江陵书院就在湖北道治下,此桉黄君汉等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件桉子已经波及到了黄君汉这样的地方高官,可见影响之大,这和当年的高慎一桉完全是两个性质,事关朝廷大政,根本不是杀几个人的问题了。
高季辅则成为了此桉少数几个受益者之一,就此一跃成为了朝中四品高官,几年当中都在御史台,督查寺打转他,彻底偏离了自己出将入相的志向,成为了言官首领。
到了这个地步,高氏主枝已然不能忽视于他。
借着年关,高氏家主鸿胪寺卿高表仁邀请侄儿到祖宅叙话,高季辅虚应故事的给祖宗们上了炷香,对高表仁所说的家族兴旺等事也是兴趣缺缺。
在他最需要家族助力的时候没人搭理他,等他加官进爵却来锦上添花?高季辅对此是嗤之以鼻。
他现在已经打开了局面,不需要像别人一样背靠家族才能成事,如今他正在琢磨的是,要不要努力一下,把上面病倒了那位顶下去。
这事……他还得要是去楚国夫人府上拜见一下,当初回京述职,拉了他一把的正是楚国夫人李秀宁,另外他与户部侍郎张公瑾,兵部司库程知节也都有来往。
像湖北道督查使黄君汉,四川西道督查使冯立,右御卫大将军尉迟偕,左武卫大将军,曹国公徐世绩等人他也都熟识。
再加上事母至孝,身有学识,在长安文坛也是有着一定地位和名声的。
他的经历非常丰富,人脉上已是深厚的很,还真没多少人能比的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