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拼死一搏,以玉碎谢天皇。

    没有了伪军的干扰,这七八名日本兵抱着拼死的决心,战斗力不降反升,反而死死的抵住了新兵们的进攻,在这种混战情况下,人数多寡反而不是决定胜利的主要因素。

    趁着新兵们经验不足,八个日本兵冲进了碉堡主楼内,凭依着碉堡内的武器和防御工事,把新兵们抵挡在碉堡外。

    新兵们的战斗进程被压制住了,战场上的老兵们依然无动于衷,除了不断喊着加强安全保护外,并没有参与进战斗,在老兵们眼里,这一过程是必需的,战术上诡变虽然能提高战斗效率,但是在僵持状态下,一个稳定的心态和稳扎稳打地推进也是必需有的,新兵们必需在这样的战斗中演习如何面对同样战斗经验老练的敌人。

    躲在碉堡内的日本兵也是久经战场的老兵,非常沉得住气,枪法准,配合性也很强,枪声时密时疏,借着防御工事,不慌不忙地把八路军新兵阻挡在离碉堡一定距离外,打得新兵们十分恼火,过了奇袭后,他们就结结实实地啃上了硬骨头。

    在战斗节奏一下子受阻时,新兵们的稚嫩显现了出来,少数心态不定的战士在强攻时,被日本兵击伤,老兵们在新兵受到生命威胁时迅速作出反应,对敌人作出了火力压制,然而并没有杀伤任何一个日本兵,仅仅是带有威慑性的射击,在日本兵躲避的时候,趁势把受伤的新兵拖下了战场,一边进行战场急救,一边列举着新兵犯下的错误和应该作出的战斗反应,通过鲜血换来的经验往往是最深刻的。

    好在小日本的三八枪仅仅是穿透性强,杀伤力并不高,新兵们的棉衣在缓冲子弹冲击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受伤的新兵并没有伤到要害,经过快速的战场治疗后,安置到战场边休息。

    现场实弹教学的气氛异常强烈,没人会托大地站在暴露地方指指点点,几个老兵跟着李卫躲在战场边上的角落里讨论着各种各样的进攻方式,宛如现代的足球赛场边上的评论会,针对每一个新兵的作战风格进行评判,总结出估缺点,以及与其他人配合的战术。

    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新兵们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心浮气燥的在挨了几颗子弹后抬下战场后,其他人都冷静了下来,并没有过多得与敌人对射,因为每一枪瞄准的机会只有极短的时间,每一个战士的子弹配给都受到严格限制,一人十发,完全按照常规实战进行,浪费完子弹的人只有上刺刀等待机会拼刺刀。

    这样的僵持,一直到天色放亮。

    李卫他们并没有怎么担心,他们的主要目的只是实战练兵,打不打得下碉堡并不重要,打下了只是一个胜利,打不下也是一个教训,输赢都有利,只要在敌人大规模援兵赶到前及时撤离即可,不过一个排的兵力,倾刻间融入到群众中让敌人无从找起,是轻而易举的事。

    “啊!~六点了!”李卫揉着眼睛看了看手表,从小睡中醒来,“早饭,早饭,开饭了。”

    碉堡里的几个鬼子兵完全不被放在他的心上,只要他愿意,他一个人就能全部搞定,更何况有一个排的兵力,在李卫眼里这几个日本兵不过是丢给新兵们玩耍的玩具。

    临时担任排长的二连一排机枪班的范国文迅速从留着口水贪睡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晃着脑袋左右看:“早饭,在哪儿,在哪儿?!”试练排的伙食虽然是自力更力,但想吃啥就吃啥,没有像营部伙食那样大锅饭,就一锅菜通杀全营官兵。

    嗖!~一颗子弹在范国文靠着的墙上炸起一团砖屑,吓得他一缩脖子。

    “呵呵!国文,小心别把吃饭的家伙整没了,有饭可吃不着啊。”李卫和其他几个老兵幸灾乐祸地笑着翻出当作干粮的杂面窝头,瞄准了其他战士的位置扔了过去,接到的战士们互相空投传递,一时间碉堡外窝头乱飞,一顿临时战地早餐就这样简单解决。

    碉堡内的日本兵看见外面不知什么东西飞来飞去,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