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皇后娘娘到了。”有人进来通禀。
这个时候三位宰相已经离开,大家都很忙碌,没办法在这里陪皇帝聊天,也只有西突厥来使这样的大事才需要把他们召集起来一起商量一下。
三省的最高长官碰面的机会其实不多,除了大朝会,小朝会一般有一位坐镇就说明商讨的是要紧政务,两位在场,说明朝中将有大事发生。
三位齐聚,那就是要定下重大国策的节奏。
这次萧禹稍微留了留,主要是唐典已处于呼之欲出的阶段,很多条文已经送到门下省进行审阅。
在这之前萧禹作为中书令要跟皇帝沟通一下,言明唐典制定的比较仓促,其中必然会有很多不足之处。
但不能再拖下去了,比如说刑部等着唐典作为依据,好在今年推行到各个郡县,这能够更好的安抚民心,平抑叛乱,这事做起来自然是越早越好。
今年推行出去,明后两年就是稳固时期,刑部尚书杨恭仁一直在催促先把刑律定好,其他的都可以挪后一些,看上去已经有些急了。
但其他各部可不这么想,户部那边也在眼巴巴的等着呢。
而吏部作为六部之首,也要依据成法来进行官员考绩,更何况今年要在京兆等地进行官考,去年在长安那是试行,今年要推广一下,不过还是试行。
吏部尚书裴世清打算在五年之内将官考之事行于天下,别看定的时间比较宽松,实际上其间必定要查缺补漏,想让官员们老老实实的考试可是费劲着呢。
而且其中官考是几年一次,还是一年一考等等都需要唐典来定。
唐典是大唐的综合性的法典,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没什么先来后到之说,这也是近两年来中书最重要的政务,几乎没有之一一说。
此时近于初订,萧禹大略的说了说,其实意思很简单,后续的修订补全需要时间,现在仓促推出,若有不对的地方,还请皇帝莫要罪于众人。
这事李破能够理解,他也没想一劳永逸,世界上没什么法律是不可更改的,他一直在告诫萧禹等人,要适应时下的局面,不要好高骛远,求全责备,更不要以前朝之法不可依等等乱七八糟的理由来修订唐典。
只要是合乎情理,能做到有理有据,那么前隋的律法就完全可以保留下来。
这些话说的已经够多了,李破也不想再提,只是对萧禹现阶段的工作做出了肯定,当然了,若是之后中书的错失太大,照样要找到萧时文的头上。
之外萧禹又说了说科举的事情,其实这个也要归入唐典之中……
其实不论是李破这个皇帝,还是中书的臣下们,甚或是参与修订唐典的朝臣,都有着极大的抱负和野心。
在他们眼中,唐典必然是一部指向性的综合法典,与隋律要区分开来,要做到凡事究于唐典,必得其解,这在隋时是肯定做不到的。
而李破的意思则更进一步,要让天下郡县在治政之上有法可依,保证官员们的基本水准,不要发生糊涂官判糊涂案之类的事情。
当然了,这必定是一厢情愿的妄想,后来的糊涂官还那么多,现如今更不用指望,只是能做个大概就好。
……………………
科举的日子大致上已经定下来了,在今年的七月初,在这之前要昭告天下各郡,七月间各郡士子便要聚于郡城进行考试,此为乡试。
乡试过关的等到来年四月初,也就是春末时节到京师进行京考,京考过后,成绩优异者进入最终的殿试环节。
听上去还是有些粗糙,可因为有郑善果在前,中书和礼部的人再也不敢怠慢,到时礼部和吏部都会派人到新划分的各道进行监察。
而且还向皇帝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