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就是对水情的测算,如何让浮桥稳定的浮于河上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工艺积累,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来了,就能把浮桥造出来的。

    不然当年宇文恺也不会因造浮桥不利而受到贬斥……

    造桥时短了几十米,竟然让渡河的大军没法上岸,就那么尴尬的拥堵在了河上,你能想象这个场景有多可笑吗?

    …………

    李靖骑马立于岸边高处,江面和岸边的情形一览无余,眼见浮桥成型,李靖已然有些枯瘦的脸上露出了些笑意,心说好在没有短上一截。

    刘庆则派人来报,浮桥已然搭建完毕。

    李靖随即吩咐道:“传令给陈将军,让他们尽快渡河。”

    随着悠长的号角声响起,左御卫将军裴行俨的将旗摔先前移,很快便踏上了浮桥,浿水河道并不怎么宽阔,裴行俨的将旗很快便去到了对岸。

    两条浮桥之上,四万军兵随即陆续通过浮桥,大约一个多时辰之后,四万唐军已然渡过浿水。

    陈圆率领的这四万大军作为唐军的前锋所部,除了要护住滩头之外,还要配合刘庆则等人在岸边建立几处营寨。

    之后那里会成为大军中军,粮草辎重大部分也会暂时摆放于此,与其说是修建营寨,不如说是建城。

    比如说随着四万唐军渡过浿水,之后就是一队队的倭人,百济人,还有新罗人通过浮桥去到对岸,他们才是建造营寨的主力。

    就像是当年随军去往辽东的民夫,苦活累活都是他们的,战事胶着之时,还可以当做炮灰来使用。

    大军征募了百济人和新罗人有七八万人左右,倭人则有两三万人,这一战要是败了,大唐肯定会很痛苦,但对于百济和新罗人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