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瘦黑瘦的,一副吃了不少苦头的样子,可精气神与方到云内之时,已有天壤之别。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可没闲着,整理楼烦户籍,逼楼烦大户释放奴仆,分配耕地,牛羊草场,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和步群的手上都没少沾染了鲜血。

    而且,两个人都在极力的控制着楼烦的粮价,到了大业十三年后半段,一车车的粮食运送到楼烦,两个焦头烂额的楼烦主官终于狠狠松了一口气。

    粮食再不到,两个人也只能带兵回马邑了,存粮用尽的楼烦,只能是沦为浮屠地狱,这两个人可没有与一地百姓同存同亡的心理准备,到了关键时候,两个人都已经开始打算收拾行装跑路了。

    雁门和他们情形相仿,陈孝意没打算逃走,而是想着跟晋阳示好,投入李渊怀抱之中了。

    各人摇摆之间,幽州的粮草终于到了。

    第一批到达的粮食是最多的,损耗也最为惊人,几乎达到了三分之一到一半儿的程度,却解了楼烦,雁门,甚至是马邑的燃眉之急。

    后续到达的粮食,损耗猛然就降了下来,因为时间宽松了很多,人力也开始渐渐充裕,损耗在所难免,可也不会达到那样令人心疼的地步了。

    大业十三年冬初,幽州迁移过来的百姓,陆续进入雁门和楼烦两郡。

    苏亶和步群自然是忙的焦头烂额。

    而陈孝意在接到李破移幽州之民充于代州的消息之后,喟然长叹,这样的事情,显然是他做不出来的。

    随后,他则立即令人修整雁门郡各处城池。

    当年突厥入寇,雁门四十余城,多数被破,沦为鬼蜮,之后陆续恢复了五六座,可人口大减之下,想要恢复旧观,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可能了。

    可一旦幽州之民充于雁门,让这个恢复过程一下便加快了起来。

    当然,让陈孝意比较痛苦的是,他不可能全力以赴的做这一件事,因为晋阳那边儿的人们,也许正盯着雁门呢。

    如今晋地北边的形势,大家都清楚,代州与晋阳方向,若即若离,敌友难辨。

    说不定什么时候,大家就翻了脸,既然之前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陈孝意就不会给晋阳的李元吉以可乘之机。

    若非兵力实在不济,他已经想夺下汾阳宫城,作为雁门南边的关隘了。

    到了大业十四年,李破回军之时,雁门的人口已经是差不多和大业十一年初时的人口持平了。

    这显然给雁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陈孝意为官多年,不像苏亶和步群那么手忙脚乱,可也被压的弯了腰,驼了背,头发都不知白了多少。

    若此时是平常时节,这种粗糙的移民过程,几乎必然会掀起一波波的民乱,可在这乱世之间,百姓的需求同样也降到了最低。

    艰难的旅程过后,已经快要走断了气的幽州百姓,几乎不用官府督促,很快就在雁门各处建立了新的家园。

    到了大业十四年春天,雁门俨然就成了大工地,各处城池都在做着恢复,雁门和外来的幽州官吏们一起,都在努力的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有序。

    同时,还不能耽误了春耕。

    所以,这个时候的雁门,可以说是生机勃勃的,当然,也非常混乱。

    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天下战乱,百姓思安。

    你来我往打了这些年的仗,那些有野心的人依旧在你争我夺,不肯罢休,可作为普通百姓,却都只想过一过安稳日子了。

    这也是幽州百姓来到代州,竟然没发生几次暴乱的主要原因。

    疲惫的他们,自然少不了怨尤之心,可只要代州官府能表现出足够的仁慈,让他们不至于饿死,不至于冻死,那么这些在战乱中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