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带新兵,很容易就能形成战斗力。

    接收了白莲教精锐,王旭只留下战兵,狂信徒他一个没留,全都发下路费解散了。

    狂信徒不同于战兵,他们是有坚定信仰的。

    王旭也怕把这些人带回去,暗地里宣扬白莲教思想,那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来时二十万,走时二十五万,大军开拔原路返回。

    接下来的时间,再也没有意外发生。

    屯田,练兵,成了王旭的主要工作。

    三年后...

    时光匆匆,这一年,王旭二十八岁,新军已经练成。

    五十五万新军,在王旭的全力打造下,三年间多为一阶精锐,而代价则是从边境贸易中得道的税收,三分之二都落在了这些人的肚子里。

    穷文富武,想要练出强军,除了合适的军中战法以外,伙食才是重中之重。

    王旭下令一天五顿饭,顿顿鸡鸭鱼肉,配合着高强度的训练,让所有军士都成了入品的武者。

    令旗一出,军阵一起,大军犹如蛟龙,再由骁勇之辈充当大将,任你是道君罗汉,入了军阵也要饮恨。

    要是由王旭亲自坐镇,有他的文光跟诗词加持,天尊、菩萨来了也是不惧。

    若来三五位便罢,一两位,谁杀谁还不一定呢。

    难怪霍去病身为五阶武者,却能连连斩杀六阶妖神,除了他的实力特别恐怖以外,军阵的加持恐怕也是一方面。

    王旭单打独斗,能跟一位妖神掰掰腕子,对上两三位就不行了。

    有军阵在,两三位妖神也是不惧,一个不好,甚至有被他屠掉的风险。

    只是让人懊恼的是,王旭这边的右路军炼成了,荆州的左路军跟中央的中路军,却因为钱粮不济,三年时光依然没有完备。

    王旭前去巡营,只见左路军的兵马,将近一半还没有入品。

    中央军好一些,可还是有三分之一的兵马,不足以踏入精锐之列。

    算一算,左路军与中路军,想要成就精锐之师,恐怕还要两年光景才行。

    又是两年,这一年王旭三十岁,已至而立之年。

    经过多年准备,蛮族境内将近三分之二的地域,已经被标志在了地图上。

    同样,因为商人大肆求购,一种蛮族特有的铁铝树制成的木炭,五年间大片山林遭到砍伐。

    什么铁铝树制成的木炭,带着淡淡香味,比人族的木炭更好之类的,不过是商贾们的借口而已。

    真正的目的,是消灭蛮族境内的山林,当山林不在了,沼气也就不在了,同样蛮族将会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天然屏障。

    一开始,蛮族还不同意,因为很多蛮族的主要食物,就是山林中的浆果。

    商贾们自有应对之策,很快在王旭的授意下,开始教导蛮族搬山修路,退林还耕。

    蛮族大喜过望,浆果当然没有粟米好吃,傻子都知道这一点。

    甚至一些萨满都认为,蛮族如果学会人族的耕种技术,能够大大增强部落的实力。

    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当在山林中奔跑如飞的蛮族,开始在田间劳作时,他们便不会再去追逐野兽。

    最好的例子,就是历史上的辽国,辽国是契丹人,马背上的民众,骁勇善战。

    他们很快就打败了北宋,建立了自己的朝代。

    可是契丹人的贵族们,非常向往汉族文化,认为马背上的民族是野蛮的。

    很好笑吧,契丹在马背上征服了草原,打败了北宋,最后却嫌弃在马背上的生活,开始建立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