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北征之战,铩羽而归,臣汗颜无地,羞愧欲死。虽则此战之中,军中部分将领如韩刚马青山等人不遵号令,轻敌冒进,导致战事一开始便陷入被动之中。之后臣虽竭力约束,但却未能完全奏效。士气散尽,再难回天。但臣不能将败军之责归于下属之身。臣乃领军主将,此责自然由臣担当。故而臣上此奏疏,向皇上和朝廷请罪。臣愿负兵败之责,绝不推诿。”

    殿上群臣纷纷低声议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都没想到,杨俊居然这么干脆的承认罪责,愿意承担后果了。这和杨俊平日的作风可完全不符合。众所周知,杨俊此人极度自私,或者说是极度的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平日涉及其不当之处,他都会横眉怒对,竭尽开脱,同时事后打击报复毫不手软。今日他居然主动领责,而且是这天大的责任,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或许他实在扛不住了,他知道上上下下的言论压力太大,他也知道自己是躲不过去的。所以才不得已如此的吧。”很多人心中这么想着。

    内侍的诵读声还在继续:“……臣自十七岁从军,为朝廷效力,算来至今已四十有一年。这四十一年间,臣历经大小作战两百一十九场,身上的伤口达三十二处之多,可谓是九死一生。每战,臣都不顾生死,抱定必死之念。后入朝为官,臣自问行事兢兢业业,不敢稍有偏颇,也不敢说完全公正,或许也有疏漏之处,但于臣而言,却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朝廷对臣委以重任,先皇和皇上对臣都信任之极,臣岂敢有半点辜负之意。当然,以前之事并不能弥补今日之过,臣也非以此博得皇上和朝廷的同情,罪臣的意思是,罪臣有过,但非有心之过。臣内心里是想做好的,只是才德疏浅,力有不逮罢了。臣尽力了,尽力而为之却未能尽功,虽有遗憾,却不后悔。虽有歉疚,却无愧意。臣大病初缓,脑昏智沉,不知所云。望祈涵谅。罪臣杨俊顿首。”

    殿上寂静无声,很多人松了口气。杨俊终于肯认错了,这多少缓解了朝廷的压力。所有的脏水都可

    以泼到杨俊的身上了,不仅是大军战败的责任,甚至包括后续的和议条款,都可以让杨俊来背黑锅的。本来昨日众人同意和议条款之后都带着负罪感,条款一旦公布,必为天下人所唾骂。但现在,这黑锅也终于有人背了。

    更有一些聪明人从杨俊的认罪奏折之中读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这确实是认罪的奏折,但杨俊显然有些不甘心在里边,他列举了自己的资历和功绩,从少年时到现在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他都将具体数字列举了出来,并且告诉众人他受了多少伤,吃了多少苦。咂摸一番便可咂摸出味道来。杨俊似乎是在告诉所有人,他的功劳远远大于自己的过错,即便他认罪,也是有大功之人,应该被原谅。

    郭旭嘴角带着一丝冷笑,杨俊显然还是没有完全放心的,所以他在奏折上说了这么一大通自己的功劳,其实便是在提醒自己。同时也是让群臣知道他为大周立下的汗马功劳,给自己施加一些道义上的压力。然而,此时此刻,自己已经拿到了自己要拿的东西,杨俊的死期已经到了。不是自己非要杀他,而是辽人要杀他,自己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借他人头一用了。

    “诸位爱卿,杨俊的奏疏你们都听到了,杨枢密勇于担责,不推诿自己的过错,朕着实感动。杨俊也为大周做了那么的事,立下那么多的功勋,朕也着实钦佩。然则,你们说,朕该如何处置此事呢?”郭旭沉声开口问道。

    殿中众人沉默着,没有人肯先说话,因为还轮不到他们说话。

    “吕相,你是宰相,朕想先听听你的意见。”郭旭道。

    吕中天缓缓站起身来,躬身道:“皇上其实无需多问,大周有律法,一些按照律法行事便是。虽则杨俊为我大周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功是功,过是过。杨俊之功,朝廷早已有了恩赏,他从一名普通兵士成为我大周枢密使,这便是先皇和朝廷对他的恩赏。现在他犯了罪责,自然不能拿之前的功劳来相抵,而须接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