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一提起韩襄王和魏襄王,第一印象就是这两位是战国时代打酱油的君主。其实呢?这两位君主同属于战国时代,他们曾多次合作讨伐诸侯;两人在位之时,韩、魏不曾起兵戈。这两人也都属于中兴之主。今天呢?就不讨论这两位君主究竟是明君,还是庸君,或者是中兴之主。

    简单说说,韩襄王、魏襄王合纵攻伐诸侯的那些事。

    公元前318年,魏惠王甍,魏襄王继位。韩襄王是魏国第四代君主,也是魏国第二位称王的男人。

    公元前312年,韩宣王甍,韩襄王继位。韩襄王是韩国第二个称王的男人。

    这两位男人继位之初,都是雄心勃勃,妄图振兴国力,争霸诸侯。

    魏襄王继位,秦国借道诸侯远征齐国,落得大败。魏襄王趁机,号召诸侯伐秦。在魏国牵引下,韩、赵、魏、燕、楚五国合纵,兵发函谷。这也是战国史上,诸侯第一次合纵伐秦。遗憾的事,诸侯离心离德,最终导致伐秦无果。

    次年,秦国东出函谷,讨伐三晋,挥出了复仇之剑。五国伐秦之战、修鱼之战、观泽之战,魏国皆败。魏襄王由攻,转为守,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韩襄王继位,改革内政,训练新军。秦、韩宜阳之战,韩国大败。韩襄王见韩国之力,选择休养生息,发展国力。

    当然呢?战国时代,想要休养生息,发展国力,这是很难实现的。于是,韩、魏两国为了图存,保存实力,周旋诸侯,合纵征战天下。

    公元前312年到公元前296年,这段时间,韩、魏两国合纵伐诸侯,主要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韩、魏两国联合秦国伐楚,二是联合秦国伐齐,三是联合齐国伐楚,四是联合齐国伐秦。故而,韩、魏的外交政策,也被形容朝秦慕齐。

    先来说说,第一件事,那就是韩、魏两国联合秦国伐楚。

    张仪欺楚,导致秦、楚大战。丹阳一役,秦国斩杀楚国八万。次年,楚国倾全国之兵伐秦。此时的秦国国力不如楚国,连战连败。楚国大军,抵达蓝田。秦、楚蓝田之战,也是秦国建国以来,面临的第二次危机。

    蓝田是秦国的拱卫咸阳的门户,蓝田若破,咸阳危矣。秦惠王一边将诸公子和卫队送去蓝田,另一边登台发表《诅楚文》,足以见得,秦国朝不保夕,局势恶劣。

    就在此时,秦国贿赂韩、魏。韩、魏两国联合南下,攻破楚国南阳。韩、魏伐楚,导致楚国战线,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楚国为了应对韩魏,同时又将祸水引向齐国。于是,秦、楚议和,两国罢兵。秦国蓝田危机,在韩、魏的协助下,得以解除。秦、楚两国打得两败俱伤。

    第二件事,那就是韩、魏联合秦国伐齐

    秦国解了蓝田之围,联合韩、魏向东,讨伐齐国。秦、韩、魏三国在濮水之边对战齐、宋联军。由于齐国主力和精锐在燕国平叛、以及对战赵、燕(赵国扶持的公子职)。濮水之战,齐国惨败,主将声子战死。此战,齐国国力大损,不仅折损了数万将士,燕地得而复失。中原之地,也因为此战,获得了短暂的和平。

    第三件事,那就是韩、魏联合齐国伐楚

    楚国灭了越国,成为大江之上最大的国家,也对黄河上的中原诸侯虎视眈眈。楚怀王欲饮马黄河,兼并天下。韩、魏之力,不敌楚国。于是,韩、魏为了图存图强,联合齐国伐楚。

    齐、韩、魏联盟,三伐楚国。前两次伐楚,因为赵国和秦国的原因,导致伐楚取得的战果不大。齐、韩、魏联盟第三次伐楚,在垂沙击败楚国,楚将唐昧战死、精锐尽丧、国内四分五裂,楚国的大国梦、强国梦,彻底被毁灭。

    第四件事,那就是韩、魏联合齐国伐秦

    垂沙败于诸侯联军,重丘又输给了秦国。楚怀王陷入内外交困,想要重新回到霸业时代,响应秦昭襄王的武关会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