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要高过普通住宅。

    待下梅公路改造完成,形成闭合,新城园可以说是相当适合居住、生活的中心区域。甚至在此时的东华市区内,都找不到跟新城园比肩的在新建住宅项目。

    大量投资涌来,又由于东华市内居住环境并不理想,使得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住房需求,都集中释放在梅溪镇。

    梅钢,包括一厂、二厂、研究院,今年引进高级管理技术人才有二十余人。在这些高端人才引进的协议时,是承诺给予住房福利的;同时今年引进的研究生、大中专生多达三百人,则承诺给予不等的住宿福利。

    这就使得梅钢今年在员工住房上的投入就高达三千万资金,只不过大部分归入梅钢新厂的配套项目,不占一厂的利润。

    淮能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可能直接给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不会高得离谱,但住房等福利同样优渥。

    而像鸿基电气、长青机电等企业,对基层员工虽然较为苛刻,但中高层的待遇相对都要优渥得多。

    渚园瓜分一尽之后,新城园虽然能提供三百套中高端住宅,但在建成之前,也给分得差不多。

    竣工之前最后剩余的四十套住宅,都给梅溪工业投资集团收入囊中。

    三千万美元债券融资到帐,梅钢新厂的建设资金得到保证,而当前也无意扩张,梅钢一厂每个月产生的**百万利润,则主要用于分红跟归还贷款,降低债务比例。

    梅溪工业投资集团持有一厂45%的股权,每个月都有大量的分红到帐。按照早初镇党政会议形成的决议,工投每年只会照20%的固定比例,将当季利润划给镇财政统一支度,其余利润则留在工投内部进行积累,用于轻工产业园、科技产业园等工业项目的投资。

    也是为了防止苏恺闻伸手从工投拿钱,工投就跟新城投签协议,多余、暂时没有用途的资金,全部转给新城投,用于向建设公司支付工程款。

    新城投则把多余的一些物业转给工投,冲销债务,确保苏恺闻的手伸不进工投跟新城投来。

    不过黄新良跟郭全也会多多少少做些让步,叫苏恺闻没有借口步步紧逼。

    工投在新城园拿到手的四十套住宅,就给苏恺闻分走一半。

    苏恺闻拿这二十套房子,**隔出一座大院落,用作梅溪新区党工委家属宿舍区。

    这些房子说白了就是拿去分放福利,罗毕、袁宏军都从中分到一套房。

    要聚拢人心,无非靠的是恩威皆施。

    光靠威吓不行,没好处谁跟着你?

    所谓的好处,一是给权,二是给利。

    党政官员喜权,但位子有限,不是谁都能得到提拔。

    给利,党政官员直接发钱太多,影响恶劣。

    而中国人衣食住行里,最讲究的还是一个住。

    而且女人对“住”感觉敏锐,还偏偏“住”的成本最大,最难得到改善,也最能体现地位之高差。住得好,身处豪宅之中,高人一等,容易满足,相夫教子,就盯着自家男人跟着领导好好干,不要三心二意。

    苏恺闻身传家教,对这里面的道道还是极为老道。

    苏恺闻从梅溪镇属资产里拿走二十套住宅,给新区党工委成员分放福利,相当于给黄桥镇、竹社乡的人占梅溪镇的便宜;梅溪镇的干部自然心生不满。

    黄新良就顺势在党政会议提出,拿一批给梅溪镇自己的干部当家属宿舍区。

    拿沈淮的话来说,团结能团结的,团结不了,且不去管他。

    苏恺闻阻止不得,只能叫黄新良得逞。

    淮海十强镇评选工作,到这时候差不多也到尾声。这一向都是何清社、黄新良负责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