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远远达不到充分就业的程度,生活上,离小康还有极大的差距。对这些人,政府给包吃包穿吗?政府没有这个能力把所有事情都包下来。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创造就业,让绝大多数民众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生活下来,而不是让他们剩在那里;这也是当前中央到地方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即使招商引资等一系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手段会伴随种种弊端——有弊端,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克服跟纠正——但我们的眼睛要始终看到,随着招商引资以及民营经济的崛起,gdp高速增涨的同时,能给十二亿民众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就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通道,而不是让大部分人都剩在农村里。”

    这时候王卫成拿着手机走过来,说道:“张行长已经到业信大厦工地了,问我们在哪里?”

    “他没有看到我们啊?”沈淮往西头看,也没有看到张力升的车,跟宋鸿军说道,“得,我们坐车过去吧。”

    沈淮与宋鸿军上车,赶到从农田里开辟出来的业信大厦项目工地,看到张力升的车停在侧面,原来张力升的车是从北面的小道绕过来,没叫沈淮站公路上看到。

    看到张力升,宋鸿军笑着问道:“要是等业信大厦建成了,这周围还是一片农田;张行长,你不怕到时候给人家看笑话啊?”

    “要是两年后,这周围还是农村,我身上的压力是不小啊,”张力升笑着说道,“所以对新浦工业区及新城的建设,业信银行要比宋总你要焦急啊;我也不能像你这样悠闲。”

    宋鸿军哈哈一笑,指着张力升跟沈淮说道:“以前没发现张行长的口才这么厉害啊。”

    沈淮跟张力升握了握手,跟宋鸿军说道:“老张是实在人,不像你这么滑头,你现在还犹豫不决,信心不够坚定,将来新浦这块大蛋糕做成了,你也吃不到最大口。”

    “我把我所有能抽出来的资金都投到新浦钢厂里,我信心还不够坚定啊,”宋鸿军无奈的苦笑道,“得,我身上还有百十斤肥膘能熬油,你有什么手段,尽管来榨吧。”

    张力升等人听了哈哈大笑,都说领教过沈淮榨干人的手段。

    沈淮又跟张力升谈一些业信银行的事情。

    张力升这次本来有机会到省行担任常务副行长的,不过他本人最后还是决定继续留在东华。

    业信银行虽然是国内第一张拿到牌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但由于有很大的先天不足,经过数年的高速发展,在国内银行业内占的权重还不到2%,远不能跟中行、交行、建行、工行等传统的商业大行相比。

    不过在淮海省,业信银行发展势力就很好,九十亿的存贷规模在全省银行业的权重差不多能占到9%。

    不过,业信银行在淮海省的发展势头,还是东华这边做出了主要贡献。

    业信银行这两年在东华,与梅钢深度结合,发展异常迅猛,此时存贷规模,已经接近四十亿,差不多占到东华银行业的半壁江山,也占到业信银行在淮海省存贷业务的四成多。

    业信银行总部那边自然也是看到这样的业绩,才想一步将张力升提到省分行常务副行长的位置上去。

    只是沈淮要启动新浦大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个资金,光靠招商引资不能解决全部。毕竟很多建设项目,在政策还禁止外来资本进入,而霞浦本地的国营、民营企业都相对弱小,没有大的资本力量,这时候就需要有大的金融资本的介入。

    工行、建行、交行、农行、中行等商业银行,反应都相对迟滞,在没有看到兔子之前,轻易不肯撒出鹰去;当初进梅溪就慢了两拍,现在进霞浦也快不不了。而霞浦本地的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力量微弱,不到一个亿的存款规模,能放出多少贷款来?

    这时候,沈淮不把业信银行拉进来,拉谁?

    这次,业信银行不仅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