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把下面来的县处级干部当回事。

    邵征开车,王卫成陪同沈淮到省委党校报到,到徐城来,张拓又热情的赶过来帮着张落。但谁都没有党校的通行证,外来轿车一律禁止进入校区,一点通容的余地都没有,沈淮只能让邵征他们在车里等着,他先进去报道。

    田家庚兼任党校校长,铁腕整治教学纪律,所有地方推荐来进修的党政学员在进修期间,一律都住集体宿舍,请假审批也异常的严格。

    这虽然叫很多在地方作威作福惯了的领导干部很不习惯,但是条过江龙到田家庚的地盘也只能盘着,哪个敢胡乱闹事、不要自己的官帽子?

    党校的教职工也相对封闭一些,没有真正官场中人的敏感,对全省经济也没有沈淮想象中那么关注。

    沈淮到教务处办报到手续时,里面的教职人员似乎更惊讶他的年轻,而对霞浦县此时正经历的剧烈变化,却没有太多的反应。

    沈淮倒不会因为没有得到特殊的重视而失落,但省委党校僵化的反应以及在教材上过于在意识形态方面对学员进行塑造,多少有些落后沈淮的想象,叫他暗自感慨:

    一个机构僵化有着自身的惯性,田家庚铁腕治校,反而有可能叫党校变得更封闭,并不是说希望改善,就能落地应声的立即得到彻底的改善。

    沈淮先去党校教务部门报到,办理入学手续,然后由一个姓伍的青年教师领到宿舍。

    邵征、王卫成帮忙将生活用品什么的,给沈淮送到宿舍来。

    四人间的宿舍,带一个卫生间,比普通学生宿舍要好,但也有限。

    其他三人都已经入住进来,这时候不见人影,县处级干部,在地方都要能算坐在虎,即使到徐城,也必要有各种应酬,想来也没有谁会在报到手续完成之后,真就老老实实的守在宿舍里,通常只要在闭门之前赶回来就可以了。

    门背后贴到的名单只列了人名,没有职务的介绍,全省的县处级干部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沈淮从人名里也完全看不出什么来。

    看着王卫成、邵征帮他整理床铺,沈淮拿出烟递给领他过来的伍姓青年老师:

    “伍老师,来根烟……”

    “嗯,”小伍接过烟,看着沈淮拿火机打着火,推辞两下,又忙凑过头去接火,又提醒道,“你有什么事,叫我小伍就可以了,我比你还小两岁。宿舍里抽烟没什么关系,但到宿舍外,抽烟还是要小心一些。我们校里有几个人,比较严肃些……”

    按照新规,宿舍里也是禁烟的。

    不过跟普通学生不同,到党校进修的县处级干部,有几个没烟瘾的?故而提醒这些县太爷们,小伍也是语气和顺,没必要跟这些平时在地方脾气大得没边的县太爷们起什么矛盾。

    当然了,党校这边有省委书记可以依仗,哪个县太爷敢在校内犯横,绝对也是吃不了兜着走,故而小伍这些教职人员,看到这些县太爷也没有什么畏惧。

    同样的,这些县太爷们也是眼高于顶,到党校里虽然敷衍教职人员,但真正到校外,也压根不理会教职人员,乱攀关系也没有用,所以更多时候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保持不疏不离的关系即好。

    不过小伍对沈淮的年轻还是深感惊讶。

    这次的县处级进修班,主要还是培养青年干部。

    在官场上,只要不过五十岁,脸皮厚点都能归到青年干部的行列里去。

    虽然这次进修班五十来名学员,也有好几个年纪不到三十岁的县处级干部,要说背景深厚,能在四十岁之前有可能提拔上县处正职的,有几个人能没有背影?但像沈淮这样三十岁不到,身兼市委委员的县处级干部,至少在这批的学员里再没有另外一个。

    一个地级市,县处级干部可能有三四百人甚至更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