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看沈淮在本子写了什么东西给他看,但见熊文斌眉头颇紧的在本子写了两三个字就将本子递回给沈淮。

    沈淮不理会戚靖瑶的目光,看着熊文斌在他本子写下的“圈地”二字,轻吐一口气,将本子合起来,没有说什么:

    关闭

    在唐闸、霞浦、嵛山,重大事务他们能掌握话语权,不用怎么看陈宝齐的脸sè;同样的,他们对西城等县区的事务,说话的声音也就不强。

    倘若陈宝齐他们将医药产业园跟宝和造船厂项目前捆绑起来,他们想在省市层次施加阻力也很难。

    研讨会结束后,陈宝齐还坐在主席台上,跟周益文、余薇谈话。

    陈宝齐不动,主席以及会议室前排的人也就坐在那里,只有会议室后排的人见没有什么事,陆续从后门撤走。

    沈淮没有兴致等陈宝齐,跟熊文斌做了电话联系的手势,就夹起记录本下主席台离开会议室。

    走到楼梯,刚下一层楼,宋鸿军的电话打了进来。

    沈淮昨天打电话给宋鸿军,让他在香港调查天益的背景,没想到他的效率不慢。

    “半年前,金石拿出三千万注资天益集团,获得30%的持股;其后,天益集团就获得十亿港币的债券融资。就是这笔融资,支撑天益集团近期在内地的收购行为,”宋鸿军在电话说道,“十亿债券融资里,金石旗下的融信银行提供三成,与持股比例相当,表面上是没有什么瑕疵……”

    “……哎,”沈淮轻轻一叹,说道,“也只能说是表面上没有瑕疵而已。”

    天益集团在国资集团金石注资前,只是普通的私人公司。

    表面上看去,金石对天益注资,以三千万注资获得30%的持股,股权价格也公道;之后按照持股比例提供相应的债券融资,也符合当前的程序。

    而实际上,国资集团金石的注资以及参与债券融资行为,给天益提供了额外的商誉背书。

    不然一家旗下没有什么实业跟可预见盈利模式、有形无形资产撑起来不过五三千万、账目不清的壳公司,从哪里能获得高达数亿元的债券融资?

    国资集团金石的参股,不仅让天益集团轻易获得十亿的债券融资,还使其进一步能举着国资参股的这面大旗,为在内地大肆的收购行动扫清政策上的障碍……

    国资集团金石表面上看也是获益的,天益集团通过大规模的收购急剧膨胀,金石持有30%的股权自然也能快速增值,但是,天益集团真正的幕后控制者,他们为天益其他70%的股权有付出了什么?

    现在各地的国企改制工作,正由试点往更大的面铺开;涉及到的整个盘子大到数万亿甚至十数万亿之巨。一些嗅觉敏感的人,显然早就从中嗅到浓郁得叫人发狂的血腥味。

    “国内的环境就是如此,你又能怨得了谁,”宋鸿军在电话那边笑道,“你两年前完全可以将梅钢变成自己的,是你自己不取……”

    “我跟你们这些蛀虫,划清界限,落到最后成我的不是了?”沈淮笑骂道。

    “对了,天益集团明面上的cāo盘手叫周益文,是个很聪明的人,燕大国政系毕业,跟胡林同系,但比胡林高一届。周益文毕业后进财政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调到金石下面的证券公司工作,跟胡林应该是认识的……”

    这时候又有些人陆续从会议室出来,经过沈淮身边跟他打招呼。

    不方便说话,沈淮走到走廊的另一头,旁边是市委办一个杂物间。

    沈淮就站在这边角落里跟宋鸿军接着通电话,不虞别人能听到他的谈话,还能跟远处下楼的人点头打招呼。

    “周益文这人现在就在东华,我刚刚还跟他一起开会来,看来他们这次在东华的动作会比较大……”沈淮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