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四、记得在作者的角度
讨论到第三类作者的特质,我们不妨由此开始:第三类作品由于在创作时考虑其读者的需求,堪称大众文本的近亲,然而实际上能成为大众文本者却极其有限,此情况不仅在中文网络的奇幻与科幻文学发生,其它的领域情况也大同小异。爱情小说的品类虽然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实绩,成功者仍是少数。为免离题,本文仍锁定网络奇幻与科幻为主要讨论范围。
一部作品是否走向大众化,原因很多。行销方面的因素,我涉猎不深,暂时不谈,其它的原因倒可以提一下。首先,是技术水平的问题,尽管不是所有大众小说作者都拥有出众的文采,市场对于作者文字驾驭的纯熟度、桥段安排的可读性,或者人物性格的塑造、场景构成的功力……等,毕竟还是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此外,作品在正式出版以前,也得经过编辑群的润色、修改,方能定稿。凡此种种,对于作品整体层次的提升,是有助益的;对于作者技术水准的精进,更是不可或缺。(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信手拈来,大家对于知名史家黄仁宇先生也许有印象,他以切片方式纵论历史走向的方法,更是风靡一时。然而,却鲜少人知道,黄仁宇先生著作的原稿文字却是不太高明的,甚至可说是干涩的,如非知名文人如廖沫沙等人的润色,他的书只怕也不会如此脍炙人口。)
正因此,网络文学常受到所谓学有专精的学院派抨击,谓其:文字上既不入流,又有何价值可言?然而,这种说法,我却以为是不公平的,首先,这种批评显然忽略了一点:网络是一个鼓励发表与著作的自由园地,而不是拥有重重编辑群把关修订的出版公司,其中的作品水准容或参差,鼓励发表的功能却是其它媒体望尘莫及的。如此严格的要求,就跟拿金矿与银楼相比一样,观察者当然可以说,一座金矿的砂土,平均每立方公尺不过一点点砂金,怎可能与银楼相比?然而却忘了,金矿的样本比银楼不知大了多少倍,其中的无尽宝藏又是何等地有价值。没有金矿,银楼开得起来吗?
其次,在网络文学中,参与者的多元化也是过去的文学界无法想象的,以往在小说题材中不过只能浅尝即止的许多主题,在网络作者与读者的专业素养与互动下,如今都可以发扬光大,成为非常有意思的小说题材(在奇幻与科幻的领域中,这种情形尤以科学、军事、武器、武术、中世纪历史……等专业知识,最为明显)。
不过,在大肆宣扬网络文学的优势之余,我们却也得谦卑地承认,网络文学领域的平均文字水准的确居于许多其它文学领域之下。
这是板上作品难以成为大众文本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也跟文字有关,不过却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风格上的。比方说,一部魔幻写实风格的小说,在架构世界观方面有独到之处,场景构成与物品、人物的描写也很出众,幽暗地下城的气氛更是棒极了,然而,以目前的情势来看,它成为大众文本的机会却可能小于一部由新手写成,文字未见得多高明的言情小说。很不公平吧?但这是读者的口味,也是奇幻文学文字风格上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然而,读者的口味却是可以培养的。
我绝不会宣称:读者的口味是作者养出来的,因为读者们拥有其独立的思考体系。可是,若说读者的思考体系会受到众多作者的影响,我却举双手赞成。武侠小说不就是个鲜明的范例吗?数十年的发展,金庸、古龙、梁羽生、上官鼎,乃至温瑞安等名家的绽放,让读者「习惯」了武侠的语言,也让曾经视武侠小说为不入流的文学院,请了武林一代宗师去当院长。这当然不是一夕之功,却也揭示了一条实际上有希望成功的宽广大道。
事情是很明显的。欲大众化,必先吸引读者;欲吸引读者,必先增加作者;而欲增加作者,别无他途,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方有成功的希望。建立良好创作环境的共识与行动,就是前文所提的「宽广大道」,也是这四篇系列讨论的终极目标。
「诚实的喜鹊」,对我而言,就是驱使网络奇幻与科幻蓬勃发展,进而建立良好创作环境的「隆中对」。自比孔明,虽然狂妄了点,却还是寄望各位刘皇叔能够花点时间,看看这些未必成熟,却满腔热血的意见;假如诸位能有些指教,甚至因赞同而愿意以行动稍加支持的话,就更感激涕零了。
所谓喜鹊,自然是报喜的人(此处的比喻,是拾了猫园FHN板板主moti君在联机科幻板上的一句牙慧,特此致谢)。然而,在此所强调的却不只是:你写得很好,加油加油;或是:期待再看到你的新作;诸如此类的口头嘉奖。这种鼓励当然也有其作用,却非「诚实的喜鹊」所谈的主题。
我真正梦想见到的,是更多更多「言之有物」的赞扬。
很久很久以前,网络上就有一个残酷的事实,辩论与批评,由于激起人捍卫己身意见的雄心,往往成为内容最丰富,篇幅最长的专文;虽然措词激烈了点,甚至难免嗅到硝烟味,其论点之深入、论据之专门,却也是网上其它文章难以望其项背的。可惜,这样的文章,也使某些个性比较温和的网友却步。
那赞美呢?网上的批评如此兴盛,作者们最需要的赞美呢?那就更可惜了,因为九成以上的赞美,都被当成灌水文章砍掉了。:P是板主的错吗?当然不是,因为那些文章本来就是二三句的灌水之言,假如板主不砍的话,才真正是对不起大家。
这就是我在此大声疾呼,要做「言之有物」的赞美的原因。一体总有两面,网络作品水准虽参差,也总有其独到的优点,何不试着发掘看看?比起网上批评声浪的风起云涌,我敢说,只要把批评的力道分过来一半──不,甚至只要三分之一,就足以替奇幻与科幻的园地带来一阵及时雨,让这地气象一新。
此外,根据我个人身体力行的经验,作一只「诚实的喜鹊」其收获也是非常大的;表面一点来看,你可以藉此赚到一些人来评论你的作品(先付出努力,再去逼人家读我的作品,做些响应,事实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深入一点观察,发掘他人的优点,对自己写作技巧的精进,以及场景描绘和人物血肉上的丰富,更是有极大帮助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大家花这么多力气,去批评、去「见不贤而内自省」,却忘了「见贤思齐」所能带来的庞大收益,不是很可惜吗?
让这地的喜鹊多起来,是建立良好写作环境的第一步。
不过,最核心的一步,最核心的一步,却不是要大家都当喜鹊,或者都当乌鸦,而是希望,这些喜鹊能够诚实。
一只报恶信的乌鸦,有时往往比较诚实,对不对?然而,乌鸦说的诚实话,却是很难让人接受的。诚实的喜鹊则不同,喜鹊既是他的本质,报喜就是他的任务;然而他的诚实,却让他在评论别人的作品之时,不会在小说情节、小说结构、对话技巧、背景设定等等方面,忘却了自己的责任。该说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闭口的。不过,由于他是存着发掘对方优点的心态来作分析,所以,就算是找到缺点,也不会显得那么有杀伤力;因为争执而戴上有色眼镜的情形,也会少了很多;如此一来,自诚实喜鹊口中发出的建言,岂非正是一帖「不至苦口的良药」吗?
只要从「言之有物」的赞扬出发,网友们的专业知识和多方涉猎,就不再是纷争的源头,而是最佳的信息。假如一个写作新进,发现网上有那么多给他「建筑师型言语」的好朋友,而非充满「杀手型言语」的潜在敌人,他该有多么高兴?假如他更进一步发现,网友们多是能提供他文字技巧上建言的老手,或是提供实质资料协助的饱学之士的话,我想他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了。
套句物理学的名词:有了够多的样本,才可能有波兹曼常态分布。意思是说,唯有从更多的作者中,才可能产生顶尖的作者;也唯有从更多的作者中,才能发现各方面的专门人才,以及多采多姿、充满特色的多变风格;而在形形色色文字风格的熏陶、交流与互动下,网络作品平均文字水准的提升也就指日可待了。一、二类作者应该向第三类靠拢?第三类作者应该向「目前」盛行的大众作者看齐?没这回事!优点当然可以吸收,维持自身特色的重要性却绝不在吸收他人长处之下,让我们都好好地「做自己」吧,只要有更多诚实的喜鹊,只要能鼓励更多的作者参加创作的行列,又何愁没有更多深爱奇幻与科幻风格的读者来互动?与其向大众靠拢,倒不如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大众取向,这就是宽广之道最宽广的地方。
盼望诚实的喜鹊,能在空中自由地翱翔;
但愿认真的作者,能在奇幻与科幻的苗圃中──
滋生众多,遍满全地。
─完─
新手上路
写给对小说有兴趣的朋友
与朋友聊天,把烟灰弹入酒里。夕阳在一块澄黄色的天幕上熊熊燃烧,明暗不定的光线在屋子里来回曲折,犹豫不定,忽然转身投入酒杯里,绽出小朵的暗色花瓣。我拿起杯子,把酒一饮而尽。有人从门前走过。脚步声沙沙地响。细小的石粒在脚底下滚动,发出呻吟,一些枯萎已死去多时的叶子不停地碎裂。
我与朋友的对话是从“节奏”开始的。
“节奏”,一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一篇小说的节奏是否好,简单说,看它是否具备音乐感,是否和谐,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小桥流水人家,大漠、黄沙、戈壁、落日等等,无论其轻盈、枯涩、干燥或丰润,皆为天籁之声。节奏好坏,常能意会,难以言传。对于一个初习写作者来说,有一个较为“愚蠢”的法子,可以一用。即:将文章随意挑出几段,抹去标点符号,分行,变成诗歌的样子,然后朗读,用心感受其中旋律。
小说的“节奏”首先来源于语感。
语感是对汉字的一种直觉,它超乎理性之上,能最大限度地拭去日常世俗生活飘落下的灰尘,恢复汉字的光泽度,并重新挖掘其内涵,拓展其外延,赋予它们一个芳香扑鼻的新生命。譬如,提起“快乐”,大家想到的或许是词典上讲的“感到幸福或满意”,但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可能会作出如下阐述——“快”,形容速度很快,如白驹过隙:“乐”,形容高兴的样子,“快”与“乐”加在一起的“快乐”,是指,高兴的样子像白驹过隙很快就没有了。又譬如“完美”,通常意义上,它是一个褒义词,但在小说家眼里可能并不太美妙,因为“完”这个字比较危险,水满则溢,月盈即亏。
语感好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通感。星星是流血的弹孔;一行白鹭从泛黄的书页上飞起;鸟放了一个屁;石头汗如雨下地唱着歌……万物盎然,流转不定。花鸟虫鱼、草石树木皆为生命,它们与人一起汇成海洋——在小说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这是一个臆想的国度,其逻辑并不需要服从现实世界,能自圆其说即可。
语感的好坏还在于如何将这些已有了生命力的汉字搭配使用,构成词与句。
词与词须参差不一,句与句需凹凸不平。虚与实,动与静,阴阳能互济相生,不必拘泥于教科书上的语法,当勇于突破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以正迎敌,以奇制胜。小说家玩的是创作,不是重复,要敢为风气先。
语感所制造出来的字、词、句还仅仅只是建筑材料。再好的建筑材料也搭建不起一座摩天大厦,还得有一份有创意的设计蓝图,而这份创意就是充溢大厦全身的气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蓝图得烂熟于心,方可施工。字、词、句构建的段落要若率然之蛇,遥遥相应,环环相扣,首尾相连。段落构建成的章节应如姑射仙人,丹唇外朗,皓齿内鲜,仪静体闲。这些结构便是“节奏”有无、好坏的关键所在了。结构不是意义。不是高大、庄严、华美、壮丽等等。它是钢筋水泥搭起来的框架,也是一堵堵呕心沥血砌起来的墙壁。
朋友说到这里笑了。我也笑了。他对“节奏”比较感兴趣。我能明白,而事实上,“节奏”充溢着生存的每一寸空间,走路,吃饭,喝水,甚至于呼吸,无不要求我们收放自如,张驰有度。
我得承认他提出的“节奏”的确是评价小说的某一平台,但它显然不是惟一一个。果然,他没有让我失望,又继续提到两个概念——“冲突”与“人物”。
他说,其实小说的创作可以吸取戏剧、电影的创造手法,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内,把各种冲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冲突包括三方面:人物内心的冲突,人物与他人之间的冲突,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而小说的结构、语言、故事等等,所有的一切皆由人物来承载,即,一篇好小说的最重要的是看它有无塑造起一个或一群典型人物,无聊琐碎小气吝啬慷慨豪迈聪明……将人物推至“极至”,爱,爱得死去活来三百回;恨,恨得荡气回肠一千年。如斯,人物才能如刀凿斧削般鲜明,让读者震撼,从而给小说一个新生命。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可以不断COPY的现实里。
小说中存在的“极致”诱惑是对心灵的拯救。
酒一杯杯灌下肚。朋友的脸已呈酡红,手指轻轻敲击桌子。他的手很干净,指甲缝里没有一丝污垢。他忽然想到什么,眯起眼,打量了一会身边站着的服务员。服务员的脸顿时飞红,勾下头局促地走开。
他笑起来,问我会如何描写这个服务员?
我说,我会写她的眼神。里面有慌乱与好奇,她走了十二步,在弯腰为另一桌客人倒茶水时,仍回头往这里瞥了一眼。她多半在揣测我们是什么人。她的脸粉红,而且嫩,让人流口水,想在上面啃一口。年轻真好啊。
他点点头,说他讨厌形容词与副词。他认为一篇好小说只应该,也只能是由动词与名词构成——准确、迅速、轻逸,一剑封喉,未待血花溅起,剑已不在,斯人已渺。
我喜欢他。看得出来,他很悲伤,因为壮志凌云、但壮志未酬。
他说他的小说写得很好。我相信。他用词极准确,没说最好,可惜的是,这个“很”字也是一个副词。小说的写作并不需要拘泥于词性,其实他所说的应该属于反讽。我读过他许多小说,形容词与副词并不少。他之所以这么说,可能因为现在的文坛上太流行这种写法了,随便翻开某本文学期刊,随便找出其中一篇小说来读,多半都是名词加动作,活像一群叉手并脚、骨骼粗大的“庄稼汉”。
当然,“庄稼汉”并不是不好,可放眼全是,就不是很有意思了。而事实上,这些小说里的“庄稼汉”十个就有八个喜欢涂脂抹粉,这愈发古怪得紧了。
朋友又喝了一杯酒,朝我眨眨眼,又把“剑已不在,斯人已渺”轻声念了一遍,忽然露出孩子般灿烂的笑容。他可真是淘气,哎,中国的文字确实博大精深,我也笑起来,这八个字可真不是什么好兆头。说句实话,这位朋友的许多观点都很不错,只是稍嫌混乱,缺乏一个明确体系,
他问我,什么是小说?它还是不是文人自娱自乐的小声说话?
我说,小说已经过去了那个只能小声说话的时代。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它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任何一种表现手法,只要出现了,它就是合理的。虽然羽毛浮在水面,石头沉入水底,由于时代的局限,一些真正好的小说无法与公众见面,但它毕竟写出来了,不管它是否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无机会获得出版,也就够了。小说,归根到底是一种智力上的自娱自乐。
他又问,小说现在还是为了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宣传武器又或是服务于广大群众的一种文艺形式吗?
我说,只要存在着专业作家,国家出钱养活他们,他们就必须体现国家意志。这与做生意一样,一个买,一个卖,公平得很。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他们有他们的难处,不必苛求太多。至于“群众”,这是一个很大的筐,什么东西似乎都可以往里面装,但里面往往只有一堆垃圾。这很奇怪,不过,这就是事实。
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否属于“群众”中的一员,“群众”毕竟是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名词。从另一方面看,现代社会要求人必须成为“陀螺”,能被“物”鞭打,方可踮起脚尖。于是,在标准、卫生、迅速等口号下,肯德基式的文化快餐长驱直入,占领了人们的喉咙与胃。食固然饱,然则只是一个饱而已。大家都在迫不及待地讲故事、听故事,闹哄哄一片,情形很有点像《镜花缘》中无肠国里的诸君。这个比喻有一点刻薄。很惭愧,但小说的的确确不是故事,否则天底下有一本《故事会》也就行了。
他继续问,它与散文、诗歌、杂文、戏剧有何区别?
我说,小说的最大特征是在虚幻中打造真实。由故事来承载,让人物来凸现,靠情节的引人入胜与巧妙构思来推动。诗歌最大的特征是语言的精炼,所谓歌以咏志,幸甚乐哉。文体断句分行。真正的诗歌无论古体还是现代,都是语言的舞蹈,都有其内在旋律,也都能谱上曲子把它们唱出来。戏剧最大的特征就是场景下人物的极端化,舞台、剧本、演员等都是戏剧的有机部分。散文是什么?
准确说,它是心情。这个世上惟一有可能获得真正自由的便是我们的心灵。由一花一草一物一事诱发,从心灵深处淌下来的真实记录,便是散文,或喜或悲或怒或恨,或小桥流水风月雪月,或大漠风沙掷袂而去。真正的散文是不羁的,信笔所至,神思万里,此刻伦敦,彼刻北京,呼吸间已是千年时光流去。它不矫情,不涂脂抹粉,只是洒然。一柄剑扛在肩头,一个“我”走在南北东西,清风明月,长歌当啸。散文最大的特征是美。它分两大类,一是以“小我”的心情来溶入天地之间。以小我见大我,天道生生不息。最后终臻天人合一之境。它呈观音慈悲像。杂文是散文的另支。它由力量彰显,充满阳刚之美,它如匕首如长刃,破空划去,声撼千里。它呈金刚怒目像。散文不怕偏见。人的思想与观念就是种种偏见。
他再问,那什么才是好小说呢?
这个问题比较麻烦了。小说的确有好坏之分,好坏谁说了算?理论上,每一个人都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但老天爷知道——他们并不能在每一个时候都清楚知道自己说了一些什么。他们以为自己发出的声音,很多时候,只是别人塞进他们喉咙里的东西。人是渴望上帝的,权威的阴影能换取一定时间内心灵的归属感。所以希特勒干脆一把火烧了国会,议会里各种拳打脚踢的声音迅速消失,纳粹美学的旗帜从此高高飘扬。坦率说,只有当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无法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时,在各意识形态相互犬牙交错,相互妥协的空间里,文学才有可能回归本原,才能形成一种较为客观、公允的标准,从而作出评价。写作应该是冲动的、偏执的,个体的智慧因为它的激情,因为不可替可的惟一,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盎然生机。评价应该是理性的,不必强调主题先行,只需解释文章的主题并在技术层面上一一作出剖析。
宇宙混沌而不可知,大象无形,所能触摸到的皆是片爪只鳞。冷与热,动与静,飘飘雪下的声音,它们有什么意义?雾在身边升起,我们都是摸象的盲人。
象是什么一个样?象鼻、象身、象尾、象腿……我们所各自感受到的,就是象对于个体的意义。有人站得远,有人走得近,角度不同,经验不同,结果不同。其实所给出的答案并无多大差别。只不过说话的声音有大有小,有的是不能发出声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部文学作品存在的方式是有限性。但其内涵及外延却是无限的。我们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它,理解它。不要怕别人说你误读。误读其实更意味你对此作品的全新演绎,你给了它另外一个生命。你的感受是弥足珍贵不可替代的。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就像母亲与孩子。孩子在母亲体内汲取着养分孕育生长,母亲生下他,喜爱他,也疼他。孩子是母亲的延续,血液中有着印记。但孩子毕竟不是母亲的复制,他在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他要离开母亲,去外面的世界。
母亲创造了孩子,但孩子不属于母亲。母亲对孩子有着种种美好的愿望,但孩子是否能实现,那也只能是天知道。天底下母亲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无可非议。但不能因此而抱怨别人对孩子的指责。母亲常会犯一个逻辑上的错误:我的孩子在我面前这般善解人意,又怎么可能会如此差劲?这有几方面的原因:别人不是你孩子的母亲,不会用心去看,就算用了心,看的角度也不一样。
比如,孩子有些白,你认为好看,但别人或会认为是不健康;孩子要在社会上获得承认,往往取决于机遇等等,而社会总是心浮气躁常以出身成败论英雄。一个江湖艺人可能比一个大师更为高明,但他并没有机会站在社会面前演奏他的声音,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瞎子阿炳那般运气;你的孩子比起别人的孩子在为公众认同的某些标准上确实要差些。每个孩子生下来,容貌也有丑妍之分。
作品一旦完成,作者就应该有个宽容的心态。要正确面对别人对作品的批评与误读。孩子的成长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不完美意味着残缺、空白。想象与再创造便有了用武之地,它能在人们的各自大脑里得出与自身审美经验相吻合的完美概念。红楼梦是一尊断臂的维纳斯。可以这么说,若没有后四十回的湮没,也就没有了现在的推崇备至。以水浒为例,前七十回精采绝伦,后五十回索然无味。完整的并不就是最好的,内容上的完整有时反而会伤害艺术上的魅力。若施耐庵能把后五十回大刀砍去,留下一个谜,养活无数人,只怕也会有一门“:水学“:出来。
再好的作品也要懂得经营,一张大师的画,哪怕是信手涂鸦,我们也会沉思好久。“大师”两字有足够的含金量。经营有两个方向。阅读的“大众”与评判的“圈子”。对于大众,可以把作品当成商品,广告宣传促销包装发行渠道等等一整套营销方案,可如商品竞争般,依次从产品质量、包装、服务、品牌递升到注意力与美誉度。对于“圈子”,很简单,学会用他们的话语说话,获得通行证,然后设法获是某位权威的认可。古时有人卖马,出十金请伯乐于马旁边兜上几圈,马价顿时暴涨。对大师的顶礼膜拜,却是人的天性。只不过,真正的写作者常有一些臭脾气,知其可为而不屑为之,所以多半饿死,不会在生前获得承认,只配享用那些被香火熏得面目全非的冷猪肉。想想也是悲哀。
朋友笑了,咳嗽着,真罗嗦啊,说到哪里去了?我想听的是什么是好小说,而不是如何去获得承认。我们或许无法获得公众与圈子的承认,但我们心知肚明,内心承认自己也就够了。写作,说到底,是服从内心的写作。
我也笑,抿了一口酒,继续说,好的小说应该具务如下特征——深刻、新鲜、悲悯、有趣,以及技术层面上的立意、结构、语言、情节、人物。对了,还要在这所有的特征上面,再烙一个印记——智慧。
关于“深刻、新鲜、悲悯、有趣,以及技术层面上的立意、结构、语言、情节、人物”——我在《谈谈写作及其他》以及《白痴庄枪》后记里,已经说得太多了,你可以去找找看。我现在要说的是智慧。
小说在虚构中营造真实,以小说的逻辑构建起与每一个人心灵息息相默的宇宙。无数碎片于此碰撞融合,如镜,窥得世间万象。虚与实不断重叠、置换。空间与时间明灭不定。小说的结构、语言、故事等等就像是一副牌的花色与大小。
它们可以在手指上跳着舞。但不管这只手如何轻逸、迅速、确切,或说性格鲜明、花样繁复,牌总是得被不断重洗。结果并不确定。摊开在桌上的牌面每一时刻都有着无穷的变化。
天地悲悯,人心茫茫。无限的宇宙中,个体微不足道。突破个体肉身之局限,以“小我”契入宇宙的“大我”,以臻天人合一,无疑,小说提供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亦有无限,并没有绝对。“道”如云蒸雾蔚,水流泉涌,于弹指间生出,于呼吸间消亡,并无定法可循。
人有五种需要,生理上的衣食往行;安全上的免于恐惧;社交上的和谐与爱;名誉、地位,即自我尊重与他人的承认;自我实现。五种需要犬牙交错,呈由下及上之势,但在逢遇挫折时,亦会后退,其中一些需要,譬如爱、信仰等,更可横贯其中。小说是对此五种需要的折射与反光。目前小说流派林林总总,不过,还多限于对前四种需要的描述,而事实上,当人们达到一定境界后,对名声、金钱、爱情的渴望并不会非常强烈。如电如梦如泡似幻影。人们孜孜不倦继续努力,纯粹是为了获得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愉悦。这是一种深刻的审美验,销魂蚀骨,令人如醉如痴,欣喜若狂。它只会由智慧带来,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阿基米德爬出水缸,裸跑向大街,边跑边喊——我发现了!这首天簌之音,充溢全身,令身体上的每一个毛孔都鼓涨起来,然后,我们便真的开始了飞。
一切游戏若没有了智慧,便乏然无味。
最美妙的娱乐便是智慧的沉思。
当谜底被揭开,人面狮身的神哄然倒塌,因为它已没有了智慧。
小说的极处,也是智慧的栖居之所。
无数小径在草丛中潜匿,葡伏,每个问题后面都隐藏着一个莫大的惊喜。
浩翰的宇宙并不在意人的生老病死或者说是苦难。谁会在意热带雨林中某棵树下一群蚂蚁遇到一场灭顶之灾?洪水泛滥大地,惟有智慧才能搭起那艘挪亚方舟,让我们超脱这几十年的肉身,跨入虚空之处,与宇宙同呼吸。
智慧的基石是知识。没有知识,一切无从谈起,火焰并不能在虚空中存在。
但知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东西,说到底,知识只是对经验的累积、总结、归纳、推理。事实上,许多专家学者往往比一个农夫更无知,他们只是掌握着一种话语权利罢了。大自然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不过,并不是知识越多就越好,无数个“所以然”陈列在面前,只会让人头晕脑胀,得从中找出其规律所在。
智慧便是寻找的方法。
我们会发现自己平常所忽略的,原来有着这么多惊心动魄的美,而这些美并不需要青灯古庙缘木求鱼,它们随处可得,唾手可取。智慧不能给我们饭吃,给我们衣穿,但它让我们安静、喜悦、从容。这世上的确没有两片叶子,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惟一,但这并不能说明更多,这只是一种客观上的庸俗存在,而智慧让我们从这些无数个浑浑噩噩没有意义的惟一中彻底清醒过来。“朝闻道,夕死可矣”。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认知的种种规律就能解释得了。要学会把知识忘掉,不再囿于知识之限。比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认知的方法。这也是智慧。坦露自己,不必设防,莫疑虑惊恐。陌生与熟悉,花草与虫鱼,都是一些微小原子的排列组合。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我越来越喜欢一些单纯的词汇。它们本身所蕴含的东西远远大于我们现在所赋予它们的。我想拭去它们身上的灰尘。它们是有智慧的生命体。对了,小说是一种技术活,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智慧能让它的份量沉甸,富有质感。智慧不是用简简单单按一下照相机,还原现实的真实,还得了解周围的光线、远与近的距离等等,找出事物最本质的内在,加以凸现雕刻。这种内在只愉悦个体的心灵,与社会无关,也与其长宽高等“物”的存在无关。一张桌子摆在面前,你所关注的是什么——价格?款式?抑或是味道,譬如上面的灰尘?桌子是有生命的,一切存在着的事物都有着自己的语言与灵魂,只要肯去触摸它,肯用心去听,我们就能够听见那些声音。真正的好小说如同文物一般,不可复制。它穿透纸背,风雨燕归来,落花人独立。
网文写作之路
编写:逍遥子(枫叶香秋)写于2007年4月12曰
&:;&:;序言&:;&:;
从黄金书屋看书时代到龙的天空时代,再从龙的天空时代到幻剑书盟等专业化书站时代,网络文学书站的发展呈树状分布,而伴随着这些书站的发展,网络文学也随之越分越细。随着各文学书站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涌现了大批专、兼职网络原创文学写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获得了令人称羡的名声和物质报酬。这种情况直接刺激了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促使了更多喜欢文字的作者加入了这支庞大的码字大军之中,从而推动了原创文学的蓬勃发展。
然而,网络文学虽说门槛较低,但却并非就适合所有作者的入驻,有许多作者在从众随大流的心理作用的驱使下,盲目从众,漫无目的地跟风写作,码文的结果往往容易扑街收场。在众多的作品中如何能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如何能让自己的作品人气快速上升,是众多作者长久的讨论话题,但根据各人的定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前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才行。好了,现在言归正传,正式开聊……
&:;&:;新进入门之写作理念篇&:;&:;
先说说目前的网络读者的心态。概而括之,网络读者根据职业的不同可以对看小说者划分为以下几种心态:
1、学生一族:追新追奇追有趣。学生的身份让这部分读者难逃繁重的学业,都希望在课余时间看到一些轻松有趣、新奇的作品来放松一下学习的紧张。这部分读者一般比较喜欢故事情节的张力和内容精彩与否,对于作品内容的新颖度有较强的优胜劣汰意识,基本上是那种:“一千字定阅读目标”的人。据有关统计,这部分读者占总网络读者的55%以上。
2、都市上班族:舒缓压力求放松。这部分读者大多都是工薪一族,由于接触社会较多,加上大都是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的人,对于小说的阅读更倾向于理性化分析,由于时间分配有限,一般比较注重作品的结局和总体风格,在作品中找到有趣的东西来放松和舒缓自己的工作压力。据有关统计,这部分读者占总网络读者的35%左右。
3、剩下的10%左右则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阅历丰富看人生。这部分读者都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阅历丰富,对于人情百态看得比较通透,但由于年岁曰益垂幕,对人生比较怀旧和依恋,故阅读小说时更注重作品的发展过程,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他们会有意识地去分析这些人的心理,从而判断出这些人的性格和本质是好是坏。
综上所述,网络的主要读者群在学生和上班族之间,而网络的VIP用户也大多在他们之间,相比之下,上班族更有支付能力,这样一来,VIP的目标受众就显而易见了-都市上班族!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写作时注意一下控制作品的内容比例,可以将重点放在作品的内容新、奇,故事情节安排比较精彩,快慢有致,轻松有趣,高潮不断的作品上。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新作者刚接触网络文学创作时通常会出现的问题和心态。
对于刚接触网文写作的朋友而言,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作者创作的心态问题。这个心态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爱好。一部分读者因为爱好看书读故事,看得久了,对故事的整体发展就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能对作品的结局进行一定的预测,而这部分读者往往会不满足于看书,最终会发展到亲自执笔,加入到原创码字的大军中来。这部分作者是比较容易发挥其创作灵感的,不过由于是一时兴趣,真正能长期坚持下去的比较少,能写成全本的更是少之又少。这部分作者更新一般不会很快,如果遭遇打击,很容易使作品提前寿终正寝,成为太监。
2、利益驱使。网络作品一经发布,便以其新颖别致的构思、千奇百怪的内容和瑰丽多变的语言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大量的读者,经年积累之下,有了曰益庞大的读者群,而如幻剑书盟这类的专业网络文学网站的出现,给大量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ǎ玫拇俳髡叩拇醋骷で椋魑难痉追壮鎏ǜ髦指宄曛贫龋蚍殖伞⒒蚵蚨稀⒒虮5住⒒虺霭妫问蕉嘌幕乇ǚ绞郊蟮拇碳ち烁嗟淖髡呒尤氲铰胛拇缶馀哟蟮亩游橹欣础U獠糠肿髡咭话愣急冉舷质担芾碇堑卮硇醋饔肷畹墓叵担材芙虾玫乜刂谱约旱男醋鹘龋诶娴那瓜拢岜冉现厥佣琳叩慕ㄒ楹头蠢。⒔淙谌氲阶约阂院蟮男醋髦腥ィ栽黾幼约旱木赫Α5獠糠肿髡哂捎谀康姆旁诹死娣矫妫绻幻恋匚擞隙琳叨醋鳎宰约旱男醋鞔葱陆崾歉龊艽蟮淖璋焕谛纬勺约旱亩捞胤绺瘢渥髌肪退隳芎煲皇保床换岢志茫Ω米⒁庠谛醋髦喽嗷鬯夭模占醋鞑牧希约憾嗉右恍┝希】赡艿娜诨峁嵬ǎ怪晌约嚎梢匀我獾饔玫淖柿希员阋院蟮男醋鞒涞纭?
3、追求名气。随着各文学网站迅速走上轨道,网络推荐制度曰益完善,各站都力捧出不少本站的人气作者,这些作者往往伴随着作品名气的提升而扩大着自己的无形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就是所谓的名气,也即作者的名望。名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作品与网站的签约级别和所享受的各种待遇,同时,名气也是出版社对作品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这部分作者往往容易出现为了迅速提升个人名气,绞尽脑汁地四处拉广告、发贴子,过于注重点击率,有的甚至为了增加点击率,利用作弊的非法手段来达到目的,这是很不可取的。对于这部分作者,我更希望大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名气固然是个好东西,但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而不能用非法的手段来获得,否则就算你点击量有几千万,出版社、书商和网站的编辑以及千百读者的眼光可是雪亮的,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作品的好坏来,如果真是好书,是不会被埋没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其次,我们要说的是作者的创作定位问题。这个定位有很多划分方法,但在这里,我们就说说主要的也是最普遍的两种定位方向吧,这两种定位方向分别是网络VIP和实体出版。
如果对网络VIP冲刺有兴趣的作者,应以追求网络人气、订阅和收藏,以精神快餐类作品为主导向,重点从作品的吸引力上入手,在这个前提目标下,尽可能的在作品中多安排一些迭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高潮一波连着一波,如同大海之波浪一浪接着一浪,高潮不断,有高有低,有松有驰,以便让读者生出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这样作品的吸引力就不言而喻了。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高潮不断是指尽可能让作品一个章节出现一个小高潮,三到五个章节出现一个大高潮,这样有助于加强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会让读者产生阅读时情绪极速变幻的快感。作品中的高潮,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情感的对垒、矛盾的交叠、场景的变换、出场人物的特殊个性存在的亮点等各方面来逐步展现。
而对于针对实体出版为创作目标的作者而言,则应以追求文笔流畅、优质秀美、笔法老练、故事情节别致新颖、架构明确、迭宕起伏、情感动人、荡气回肠等方向为目标,重点放在开篇的布局、作品的设定、情节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等方面。
这里先说说开篇布局。现在的读者面对成千上万、目不暇接的作品,往往容易有种找不着北的感觉,如何在这么多作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或者是喜欢的作品呢?大多数读者一般都会先看书名,再看简介,然后看开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习惯:“千字内定阅读对象”。所以,在写作开篇之时,一定要弄个精彩的开篇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尽可能的少说废话,少弄一些设定之类的介绍性资料文字来充数,读者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能让他们感兴趣是一个精彩的开篇,一个能紧紧抓住他们眼球的情节。比如写都市的可以借鉴一下好莱坞式的影片开头,弄一场紧张而又刺激的汽车追逐枪战。需要注意的是,开篇的内容不能过于繁琐,语言不能过于罗嗦,一定要言简意赅。五百字内主角一定要出场,一千字内要让事件抓住读者眼球,三千字内要表现出主角的性格,五千字到一万字内要出现主角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在这个转折点上,作者尽可能地表明以后作品的发展方向(即选择主角所要走的路,是从文还是从武,是报仇还是经商,抑或是其他)。
接下来我们说说作品的设定。作品的设定也即作品中的世界观设定,一般包括人物等级设定、器具等级设定、动物等级设定和世界布局设定,以及社会关系设定等。这方面我们应重点放在设定的创新性上。所谓的设定创新性是指在原有或旧有等级设定上开辟新的等级设定,如同新瓶装旧酒,就是说同样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但换了新的设定之后,也就给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鲜感,这样可以使作品在老旧的套路上进行创意上的翻新。比如,同样是修仙成神之路的老旧套路,有的作者偏不写什么仙啊神的,而改头换面成执行者、猎杀者之类的设定,这样一来,读者就会产生一种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的惊艳感觉,进而会继续关注下去。
再说说情节的安排。情节的安排上尽可能让故事弄得曲折一点,离奇一点,高潮不断,迭宕起伏。高潮不断这一点在前边已有提到过,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在此就说说如何让故事安排得曲折一点,离奇一点。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某人做某事,引发某个难解之谜或是某个神秘之人的神秘身份来做为线索,以此来引出一个奇奇怪怪的世界或一系列与众不同的社会关系,在这个奇怪的世界,而作者如何将这些社会关系之间的纠葛冲突进行梳理则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除此之外,作品的离奇性和曲折感还可以从写作手法上来加强,比如说倒叙、插叙、分枝叙述、交错叙述等写作方法,都可以充分利用。这方面则要求作者要在平时的写作中自己体会和领悟。
最后我们谈谈人物的塑造。人物的塑造应围绕表现主角性格而服务,不能让配角喧宾夺主,也不能忽视配角的绿叶陪衬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每一章所涉及的主要出场人物尽可能不要过多,一般以三至五人为宜,其他的可以成为衬托红花的绿叶,做为配角,为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性格而服务。主要出场人物也应有主次之分,配角不能过多的抢主角的戏份,适可而止,否则主角的人物形像容易淡化。尽可能的通过做某件事情,各角色的处理态度和手法的不同从侧面来展现人物性格,而不要直接说某某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过于直白的描述往往不如从侧面表现效果来得更好。
&:;&:;新进入门之写作准备篇&:;&:;
写作方向的定位清楚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做写作前的准备吧。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体裁和写作类型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作品最受读者欢迎的有以下几类:奇幻、科幻、仙侠、都市、言情(主要是校园言情)、悬疑惊悚,现结合这几大类对2007年原创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个概略的展望。
在说这些热门的类别之前,不能不提一提武侠这个比较传统的门类,毕竟作为这些热门类别出现以前,武侠曾以它独特的魅力在华人文学小说世界独领风骚数十年。前有经典金古梁,后有新派温李黄。而今随着网络奇幻新文学时代的兴起,武侠逐渐被滚滚的奇幻文学流所淹没,很多人以为他没落了,会成为即将消失的存在,其实武侠没有没落,而是转化成了另一种形式所存在。在与各类网络热门文学类型接触的过程中,武侠与各类型互相渗透,已衍生出许多新的门类,例如:奇幻武侠、玄幻武侠、都市仙侠等等,至于纯武侠的市场则急剧地被这些由其衍生的门类蚕食着,而我们在这里既然说的是商业写作,那么就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些衍生的新类别中去说吧。
先说说奇幻。从哈利伯特传入中国带起了西方魔幻作品的兴起后,东方奇幻、玄幻随之峥嵘而起。树下野狐的《搜神记》等一大批本土优秀奇幻作品的面世,一方面打压了哈利伯特带来的西方魔幻潮,另一方面也带起了东方玄幻的热潮。而出版界看中了这个火爆的卖点,抓住这个机会,打着弘扬本土文化的大旗,大肆签约诸多玄幻作品,间接促进了本土玄幻作品的创作和开发。毫无疑问,东方奇幻作品以其玄奇、瑰丽的景物、波澜壮阔的场面以及稀奇古怪的各种上古生物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吸引了大批的忠心FaNS。因此,此类可列入最受读者欢迎、最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作品大类的首位。
其次要说的是科幻,这里所指的科幻,不是纯粹的科幻,它可以是软科幻,也可以是伪科幻,多与军事类的作品结合,从而形成的“杂交品种”,比较多的是类似星际战争之类的科幻文,比如小兵传奇之类。另有一些是从网络游戏衍生的一些周边作品,这是指一些喜欢科幻背景的网络游戏的爱好者,在玩过网络游戏之后,根据科幻网络游戏的背景和其中的人物及一些遭遇所编写的科幻作品。这一类相比第一类来说,人数略少,但只要掌握了适度的YY点,很容易大热。在这里,《小兵传奇》就是例子。
接下来我们说说仙侠。仙侠类作品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古典仙侠,二是现代修真。其中,古典仙侠可以看作是传统武侠的升级版,不过这一类与传统武侠类似,正趋于没落状态,相比之下,比较热的是现代修真。现代修真可以看作是都市异能的一个分支,我们可以把仙术看成是异能的一种,只不过它比一般的异能更为强大,也更有体系,更有文化底蕴一些。在写作类型上,现代修真是很占便宜的,现代都市的背景,是读者所熟悉的,现代人身份的主角,能很大程度地增强作品代入感,而传统的仙侠体系,在读者中接受度也是相当高的,同时,仙侠和都市的结合,修仙者和高科技文明的碰撞,很容易造成强烈的对比,引发一系列的故事,也是很方便进行YY的。所以说以现代为主背景的现代修真类作品将会大红大紫。
都市类则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都市异能,二是不带异能的纯粹都市生活。前者更多时候会与仙侠或奇幻类相结合,产生一种“四不像”的“杂交”类别,比较容易YY,也更容易热。这点与现代修真比较类似,此处就不多说了。后者则是以现代都市生活经历为背景从而发展的故事,这类故事一向以曲折婉转,更接近生活,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实际,容易使人产生共鸣,是以也是个比较容易热的大类。
言情,这里的言情主要是指校园言情。有调查显示网络作品的读者学生身份的占55%以上的比例,学生时代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就注定了学生时代是富有想象力和最容易产生各种各样故事的。而现代应试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是一种束缚和压制,尤其是对于男女生之间的早恋现象,一般情况下,学校是不会允许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学生们以此为基点进行的一些幻想,从而满足这个时期的心理成长的需要。因此,校园言情作品就产生了,并且占有了相当广阔的市场。
悬疑惊悚,为什么将这两类放在一起说呢?这是因为这两类往往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渗透,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让人惊声尖叫的效果。悬疑可以尽可能多地吊起读者的胃口,而惊悚往往更多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的感官神经绷紧,增加读者的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二者结合起来的作品类型将会在07年的原创舞台上发挥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而对于针对出版为目的的朋友,可参照以上的大类,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类别进行相关创作,注意不求百样通,但求一样精。对于出版商而言,最重要的是你的作品创意够新,有了好的创意,你的稿子通过的机率就多了很多,再加上流畅的故事情节,你的作品中标率将会大大增加。不少朋友觉得出版门坎很高,高得不可攀越,事实上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高,只要我们以平常心对待,抱着能成固然好,不能成也无所谓的态度,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加之良好的码字敬业精神,那么你想不成功都难。
在明确了写作类型之后,你还需要写个全文的大纲。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很必要吗?也许有的作者朋友会这样问。在此,我想说的是,如果在你不能很好的把握整个作品的全局情况下,尽可能还是先写个大纲吧,大纲可以有助于你更加清楚地定位自己的写作方向,也可以帮你扶正偏离主线的细枝末节,不致于写着写着写跑题。再则不管你的目标是针对VIP签约上架,还是实体出版,编辑都会要求你写个大纲,以便对你作品的全局把握力度进行考察,尽可能避免以后作者写作时出现写不下去以致产生太监的情况。
至于大纲的写法,很简单,开篇以某人做某事产生各式各样的结果,从而引出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或某个奇怪的世界或社会体系,然后以某人(主角)在这种复杂环境中如何生存为主线或者如何在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找出自己的生存之路,作为整个故事结构的全文线索,定下了全文线索,就围绕这条线索将全书的重要事件依时间先后顺序记述下来,这样一个完整的大纲就完成了。
大纲定好了,这时你需要取个响亮的书名。人的名,
树的影。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是你的作品受读者关注的前提,也是你的作品在万千作品中被读者所注意的前提。这样一来,如何取个响亮的书名也就成了大家长期谈论的话题了。取个好听响亮的书名说难不难,说易也不容易。取书名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全文贯穿始终的主线索;
第二,主角的个性外号(如:蜘蛛侠);
第三,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器物道具名(如:轩辕剑);
第四,某个具有代表性的厉害兵器名(如:金箍棒);
第五,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招式(如:天外飞仙);
第六,全文要表达的某种精神或信念;
第七,作品中某个吸引眼球受人关注的宠物或怪兽;
第八,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名称;
第九,作品中最具争议的话题;
第十,作品中占有重要戏份比例的配角;
第十一,作品中某个神秘的组织或势力;
第十二,作品中主要冲突所围绕的冲突中心点;
第十三,主角身上作为支线索的一个特殊的饰物。
……
以上列举了十三种与书名相关的起名办法,当然,起名的办法千万种,不一而足,还有很多种方法没有列举出来,这里列举的这些内容仅做参考,有不尽的地方还请大家补充。
书名有了,接下来是简介。简介简介,简单介绍,就是说通过几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相当于语文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写简介时,尽可能简洁地将文中的主角以及围绕主角所发生的主要事件概要引申出来,尽量使简介在吊起读者胃口的同时,又留下许多疑问,以便引起读者兴趣,进而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增加作品的关注度。
接下来开始分卷。注意每一卷应是一个完整的主题,而每一卷的结尾也应是主角在作品中的一个转折选择点。定好分卷开始定章节,每章节一般控制在3000-5000字为宜,过多则看着累,过少则看着不过瘾,再则这个字数也方便以后出版时进行整理。
规划好了整体作品构架,就可以向目标努力加油冲刺了。
&:;&:;新进入门之写作冲榜篇&:;&:;
将自己定位在网络VIP这个目标的作者朋友,初次写作一般都难免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因点击不高引起的浮燥、傍惶以及遭人批评而受打击出现的没前途、没信心等情绪。下面我们就谈谈新人冲榜相关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作者辛辛苦苦写就一篇作品发表在网站时,最大的希望是能让尽可能多的读者来阅读自己的作品,但是事实往往与理想有不少出入,往往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期望值,点击数迟迟低空徘徊。这就难免会使作者会产生不少想法:“自己是不是扑街了?是不是自己写得不好?是不是不适合在这里发展?…”等等一系列的疑问。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的情况每个作者都遇到过,就是大神也不例外。写作初期的低空点击徘徊期是每个作者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所以没必要为此而沮丧和失望,更没必要为此而失去继续写作下去的信心。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写作,只要能保证每曰最少更新一章,定时更新,那么你的人气一定会上升起来。如果作品被编辑看中,签约后会安排相应的推荐,配合编辑安排的推荐,定时更新,那么你的人气一定会稳步上升的。
对于在推荐期间的更新问题,经常有作者问我,这其实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一般而言,在新书推荐期间,每曰以稳定更新3000-5000字为妥。当作品经过新书推荐之后,编辑安排编辑推荐时,每曰以稳定更新5000字左右比较好,而经过编辑推荐以后,再进行封面推荐或闪屏推荐时,则以每曰5000-10000字分多次更新比较好。至于收藏推荐期间,鉴于这时人气已经积累到差不多快达到上架标准,只能要能保持每曰一定字数的更新就行了。
经过连番的更新和推荐,这时你的收藏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比如达到了可以上架销售的条件,这时你的编辑就会通知你作品准备上架(即签约VIP作品真正意义上的赚钱历程启动了),这时你所要准备的就是大量的存稿,以迎接即将到来的VIP章节订阅和销售情况。
要想获得作品的高订阅和销售大卖,一方面要维护原有的读者群,并稳固其基础,尽可能多的将忠实读者转化成自己的VIP阅读客户,另一方面要在作品的曲折性和新奇性上下功夫,尽可能地挖掘新的潜在读者群,使其将VIP订阅读者群的方向迈进,尽可能多的听取读者的建议和意见,然后归纳整理,在不背离自己大纲主线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有效的整改,以满足VIP订阅用户的需求。这一点简而言之就相当于企业的品管理念:了解客户(读者)的需求,改进产品(作品)的质量,以满足客户(读者)的需求。
小说写作技巧
在当今小说泛滥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小说慢慢都忽略了创作技巧,盲目地追求快感、发泄、滥竽充数等现象也越来越多。
文笔再好,语句再华丽,情节再夸张,那都只是表面的,犹如一个帅哥、美女,这类小说可能一开始很吸引人,但接下去,能不能把那批读者留住就要看作者真正的本事了。
文章离不开人性,当今最热门最受欢迎的动漫,往往是那些绘画水平一般,但在故事方面引人入胜的作品,特别是在人性方面塑造成功的作品;而那些绘画水平已达到“大师”级的,就因为故事方面无法满足读者的要求而被打入冷宫的作品很多。举例,比较成功的动漫作品《高达》,主要描述了战争的本性——是因为强大的力量才带来战争还是因为需要和平才需要力量来维护和平?战争是对是错一直是大家寻找的问题。它把战争描述的淋漓尽致,更是运用战争衬托出人性的多面现象。所以,日本《高达》系列的动漫一直高居榜首。
现在我们来讨论小说的创作技巧:
小说剧情是有节奏感的,它就像一首钢琴曲,它的旋律有轻、重、急、缓,曲子在缓和、温顺的时候,或激情、高昂的时候,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才可以完成。一个旋律很没的曲子,听起来会很舒服、感动。但如果曲子是杂乱无章、不和谐,听起来就显得格外刺耳、不舒服,也不知道它要表达什么。曲子有抑扬顿挫,那故事的结构也是一样的。
一、人物个性的刻画
1、人物表现的要素有:
a、独有的表情b、习惯的动作c、常用的对白d、思想y、意念和欲望f、弱点和缺陷g、角色的好恶习性
2、这些要素的运用:
以上要素都可以当作创作的工具,这些工具一定要善于运用,你可以将这些设定条列出来,然后有表现的部分做出记号,比较重要的个性部分,应该要不断重复的表现出来,以加深读者对角色的印象。
二、配角的运用和衬托
有那么句笑话,帅哥美女总喜欢跟比自己丑或矮的人呆在一起,因为那时衬托。故事创作也一样,也需要这种衬托,特别是配角的衬托,不断地运用配角来衬托主角,全力将你的主角塑造成偶像。所以,所有的配角,都是为衬托主角而设定出来的。
1、配角的类型:
正面——导师型、爱慕型、协助型
不确定——神秘型、竞争型、丑角型
负面——陷害型
2、协助型:时常和主角形影不离地出现,有难同当,有富同享的必备角色。
导师型:给予主角正确知识和观念的辅助角色
爱慕型:主角心仪的对象,通常也会是(男)女主角,对主角心境影响很大,是影响整个剧情变化的重要角色。
神秘型:对主角会有明显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绝不会自己报上名来,通常他都会被神格化。
竞争型:实力一定不主角先占优势,但本身会对主角的隐藏实力感到兴奋或畏惧,不会阻碍主角的进步,反而会促进主角的成长,成为足以和自己竞争的对手。
陷害型:通常为了得到主角拥有的某样东西,或者是本身看主角不顺眼等不同理由,经常和主角作对,也是剧情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丑角型:常常会扯人后腿,作出很白痴、荒唐的事,为搞笑而声的角色。
3、每个角色都有他必要的功能,就想在线游戏一样,在你的剧情中必须不断地制造平衡,再将平衡打破,因此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就相应的重要,正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危机感不足;负面的力量太强时,就表示主角的地位要崩溃。在这样的堆栈下不断地制造出高潮。
三、桥段的发挥和设定
1、对比法桥段: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另一个桥段,与主角的设定做嫉妒的反差对比,这样的方式,容易让读者有一个度量的标准,更能突现出主角的不同。
如:一个走投无路的败家子遇到一贫如洗,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主角,两者产生极大的反差,更能衬托主角,塑造他的形象。
2、堆栈法桥段:把桥段的布局事先安排到一个高度,再将主角叠到这个高度上,自然主角就不费吹灰之力到达最高的位置。
作者:维维→vv2008-2-2316:44回复此发言
--------------------------------------------------------------------------------
2小说写作技巧
如:一个传说中的剑客,,剑术相当精湛,没有任何人是他的敌手,一些挑战他的都在三招内被斩毙。但是离奇的是,在对上一个不起眼的中年流浪汉时被一击打败了,而当众人崇拜他时出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流浪汉称他为师傅。
这样的范例说明了少年可能是更厉害的角色,背后或许有很多的想象空间,看是我们已经将这少年的能力和地位等级,运用其他人的力量拉到了一个非凡的高点。
3、陷阱法桥段:
运用桥段将主角慢慢逼向绝境,让读者一直为主角的危机而担心,再进行一个大的转变,使主角的位置正反颠倒,产生极大的落差,以突主角的能力。原则是,设定持续低潮的桥段,让转变过程迅速成为高潮,使主角能力加倍地突显。
比如:原本一直处在被欺负困境的主角,到最后才让读者知道,原来是主角一直在“大智若愚”,使得后期敌对方突然处在了下风。
四、善用伏笔
伏笔是作者为了表现某段重要的剧情,在先前便设了相关的桥段或提示,到故事进行了一个程度后,再将这个桥段或提示呼应出来的手法。
伏笔就想是一个隐藏的炸弹,它让剧情产生更多的变化,它的表现方式可能只有出现一次的画面,也可能是一段不经意的桥段,甚至有可能是一句对白;伏笔的埋设,不要和伏笔的呼应脱离太久,这样,读者的记忆可能会消失,而失去了伏笔的意义;伏笔的描述也可以是连续性的,在一个个段落中埋下伏笔的一个片段,最后在全部组合起来,这样方式的可以让伏笔体现的时间不断向后延伸。
1、伏笔离不开主题
这是一个不变的原则,故事的重点只有一个,所有的因素都要因这样的原则而产生,伏笔的内容不要和主题无关,否则不但达不到效果,也有可能削弱了故事的力量。
2、不要使用过多的伏笔
过多不同的伏笔,反而会让读者搞不清楚状况,失去了伏笔的意义,除非是有连贯性的伏笔,做连续性的埋设;过度的买弄伏笔,也会让故事的主题变的模糊不清。
3、成为转化的力量与高潮的爆发点
伏笔的设计,目的是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这样的设计,也是剧情中转变的一种方式。伏笔的揭晓和呼应,时间点相当重要,这也牵涉到剧情的节奏问题,如果我们能善用伏笔,并在高潮点爆发,这是最好的表现方式。
4、记得收尾
对伏笔的埋设,我们一定要相当的清楚,否则会变得虎头蛇尾,到最后突然小时了却没有清楚交代;前头埋伏了几个复辟,到最后就一定要相互呼应几个伏笔,如果我们的剧情太过复杂,建议最好能做笔记,再在编剧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以免剧情结束后有所遗漏。
五、剧情的节奏
1、过山车原理
我们说平淡的戏,可能提不起读者的兴趣,但是都是高潮的戏也会让读者过度紧张,变得麻痹;假设剧情的高低,就像一条起伏的曲线,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个原则,就是高低起伏越大的剧情,达到的效果就越惊人,就像是游乐园的过山车一样,高低落差越大的段落,乘客尖叫的声音也就越凄惨,刺激的过程越高。我们可以称这样的原理叫做过山车原理。
2、剧情的拍子
但是这里我们还要补充的是节奏。如果高低起伏是坐标上的Y轴,那么X轴的部分可以说是拍子;音乐中一个小节可以是一拍,二分之一拍,也可以快到八分之一拍;节奏的快慢,相对的影响到人的情绪起伏,慢的拍子,给人平稳的情绪,而越快的拍子,则给人紧张的情绪,这样的原理也适用在剧情的结构上。
这里,大家应该注意到了,为什么说艺术是相同的原理,这个节奏同样的也可以体现在美术作品、书法、颜色及符号上等,都是同样的原理。
3、运用快慢的搭配来控制读者的情绪
a、平稳剧情搭配慢节奏b、冲击剧情搭配快节奏
六、吊读者的胃口
很多新人编的故事常犯的错误,就是直肠子一路通到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很多不错的点子,还没有酝酿的过程,就直接演出来了。上面已经说了很多的激发,目的是在增加我们可以表演的手法,将我们想表达的重点,酝酿到最佳时机再爆发出来。明白地说,小说就像作家与读者的斗智,当我们安排的剧情,在一开始就已经被读者知道结局的话,读者还有想看下去的欲望吗?
作者:维维→vv2008-2-2316:44回复此发言
--------------------------------------------------------------------------------
3小说写作技巧
1、让读者上钩
其实作者就是故事的主宰,你就是神,可以决定剧中任何角色的命运;同样的,你也可以决定你最精彩的点子,要在什么时候出现,只要是读者最想知道的答案,你就肯定不能太早让读者知道,但是每个过程却透露出一点点片段的信息,让读者急着想知道,又不能知道,然后便慢慢地被你的剧情牵着走。
2、最佳时机谜底揭晓
而让读者知道解答的时机,就像是在钓鱼一样,拉杆的时间点一定要准确,当鱼上钩时,太早拉了,诱饵还没有进到鱼嘴,鱼会跑掉;太晚拉了,诱饵已经被吃了,鱼也会跑。太早将答案说出,读者对你的需求还没形成,效果会打折扣;而太晚将答案说出来,读者失去耐心也会跑了。收放之间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没有信心的话,不妨多让几个好友看看,给予一些意见,作为你修正的参考。
七、掌握主题
小说最重要原则应该就是掌握主题。当我们在进行创作时,无论有什么再好的点子,都应该以不偏离主题为最高原则。
觉得什么好就加入什么,没有想法就不断地假如其他的想法,这样的编剧方式是不正确的。我看到不少的小说都偏离的主题,常常是因为有了突发灵感,或许是没有好的想法,编不下去,就加入很多与主题不相干的进去,违背了主题。
1、如何不偏题
如果是能够加分的灵感,那是求之不得,一定要加进去,如果没有任何可以结合的可能,那么,就请将这个想法储存起来,说不定可以作为下一部作品的创意,。如果真的想不出点子,建议你回到原点,看看你先前的设定,只要之前的工作都做足了,一定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方向的,你也可以在看看已经完成的剧情,是否有什么地方是忘了交代,或者可以延伸的;以读者的角度,反复地在你的作品中观察找寻可以接续的方向,也是一种方法;再不然,你就搁下笔,离开你的作品,做些其他的事情,让自己放松一下,因为可能你已经钻进牛角里无法自拔。
2、多线架构的使用原则
有时我们也会使用难度较高的多线架构,这样的编剧手法需要比较熟练的经验,对于大长篇的剧情,多线构架也变得必要,因为出现的人物越来越多,要交代的故事也不会仅限于一个故事,多线架构的注意重点大致如下:
a、前后呼应:故事的主构架是固定的,在剧情当中会出现分支的剧情,但是记住,分支剧情最后必须在归于主题上,,否则会变成无法收尾。
b、主次分明:就是主题在分支架构出现后,逐渐被分支架构取代,分支架构变成主架构,这就是主题产生偏移,也是我们最当心的忌讳。因此,我们必须分清架构的主从系,才不至于编到最后反客为主。
C、懂得割爱:志气那也提过,有时候我们回有太多的点子,巴不得全部都挤到一部作品上。其实,当我们的剧情已经相当扎实的时候,就不要再画蛇添足,这会让读者产生麻痹,或者边得难以阅读。太复杂的剧情,通常也不太容易被大众接受,毕竟,小说是一种大众化的商品,我们要符合的对象也是一般的读者,因此,有时候割爱是必须的,保留一些好的创意,做瑕疵长做的题材。
八、制造高潮
平淡的剧情未尝不是一种表现的形式,如果你能将故事说的很平淡,却有撼动人心,那你的功力可就非比寻常了;平淡的手法其实也暗藏高潮,只是埋藏的很好不被看到罢了,对于创作的新人来说,高潮起伏的剧情会远比平淡的剧情容易处理多了,我们要先学会如何制造高潮,待经验丰富之后,再慢慢学者如何将高潮暗藏在剧情中。
读者在阅读你的作品时,总是在期待着你制造的高潮,你精心的规划,漫长的经营,为的就是将剧情中最精彩的部分,深刻地表现出来,感动读者的心,让读者为你哭为你笑。但如果没有表现好,这个作品其实就算失败了。
1、集中所有力量为了高潮:
当剧情顺利的进展了,我们就要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制造出剧情中的高潮,我们应当集中所有的技巧,在关键的高潮点爆发出来,这样的剧情才会深入人心。
作者:维维→vv2008-2-2316:44回复此发言
--------------------------------------------------------------------------------
4小说写作技巧
所谓的技巧,如:时间的流动、节奏、吊胃口、创意、主线、人物、场景、伏笔等
2、多不如好:
剧情中的高潮不要放在架构上无关紧要的地方,其实也等同于不要偏离主线,等同于前面所有经营的方向不要偏离主题,这样的效果才能扎扎实实地呈现出来。
3、出人意外
另外,高潮的表现方式,希望哪个不要太过公式化,以往见过的各种表现方式是可以供作参考,但是最好我们能在多用点心思去变化,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在与读者的斗智过程中,尽量能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才会让读者惊叹,总之,多想一点,就会有所不同。
4、持续的高潮
持续性的高潮是否是一种忌讳呢?我们希望与众不同,就必须要脱离框架,有时,忌讳的使用也是非常手段,能够达到非常的效果,如果我们在前期积蓄的能量是足以发挥到第二甚至第三次的高潮,那么,我们使用持续的高潮又未尝不可。
但是使用连续高潮时,须注意对读者的刺激性会产生麻痹,因此,该收的时候就要收,适可而止。
九、人性是故事的心脏
这里以漫画为题材来讲述这个道理。
有不少画技超高的作品,却不是最热门的作品,而有些热门的作品画技却相当平庸,道理其实简单,画面只是吸引读者第一印象的要素。就像是我们在街上见到一个帅哥一样,通常会不自觉地看上一眼,只能说是喜欢,但是要真正爱上他,甚至一生一世,那你就会考虑他的内在了。如果他像个木头人虚有其表,可能放在你身边一星期你都会觉得碍眼。因此,除了吸引读者的第一眼之外,如何留住读者完整地看完你的作品而不觉得厌倦,就是决胜的关键了,想想看那些连载数十册的漫画巨著,是如何留住读者的心长达十年以上的光阴而不变,更是为之而疯狂地追捧。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前几年,就是漫画作品《棋魂》很红的那段时期,中国的围棋协会,不知道叫什么来这,忘名了,只知道他在中国的围棋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他新出的围棋小说中却大量地抄袭《棋魂》这部作品,结果使他在上海签名会时被大量的《棋魂》迷臭骂,更是有人流着泪当着他的面撕掉他的小说。这是何等的痛心啊!中国的名人尽抄袭了日本的作品,作为《棋魂》迷的读者(包括大部分的漫画迷),是无法忍受的!结果他的网站论坛被骂的帖子超过10000页,每天骂人的帖子接近1000页的数字增长。
想想看,当是一部漫画作品就有那么多人的拥戴,这需何等的魅力。我想问问看,中国有几部的小说能达到这种效果?
还有部《海贼王》的漫画,我看连载起码有个12年以上,拥护、支持它,为它而疯狂的漫迷有多少啊!他的销售书册有好几次位居日本漫画榜首,为什么?说白了,就因为是它可以让人大笑,也可以让人大哭的动漫作品,人物个性鲜明,故事发展令人匪夷所思,紧紧扣住“人性”来描述的作品。)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人性!我们必须给予剧中的角色有独特的性格,运用这些强烈的角色,将人性完整的表达出来。我们必须能控制读者的情绪,引发读者的人性,让读者该哭时狂哭,该笑时狂笑,这也就是戏剧的独特魅力。
因此设计选题时,人物也是担任相当重要的部分,有些好的题材,其实也是在人设前就已经成功了。
记住设定选材时,也将人物与人性的表达重点预设进去。任何作品吸引读者目光的地方不是单纯的画技、华丽的语句,而是动人的故事,而动人的故事往往是由人性表现出来的。
十、同中求异
很多的经典题材或是成功的作品都是值得吸收参考的,世界上没有被创作出来的题材似乎已经很少了,对于我们的创作来说,经常会发现一个很多的创意题材,可能在很久以前已经有人做过了,或不久之后市面上出现雷同的题材,令你十分惋惜,这种撞车的情形是常常发生的。试想,当你的作品被忍耐怀疑有抄袭嫌疑的时候,你是不是会觉得无辜呢?
作者:维维→vv2008-2-2316:44回复此发言
--------------------------------------------------------------------------------
5小说写作技巧
我们如何在信息和创意不断爆炸的年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者是在已经成功的题材中发现新的课题。即便是再经典的题材,因为时空的转换,和创作者成长环境的不同,也有机会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内涵,因此,找出成功作品的骨架、精神及精彩的要素,加入自己新的想法及个人的特色重新包装,不难找出好的作品方向。
十一、格局的创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的一些影视分析,大家都说张艺某的片子都是大格局,能做到像张艺某一样大格局的人为数不多的。
1、点型创意
这类型的创意,通常只用于一个小细节上,不适合做太长的延伸,在创作上是属于点缀的作用。
点型创意是一个独立的创意类型,她可以单独的存在,也可以任意地置入到剧情中需要的部分。
类似一句有趣的对白,或是一个搞笑的动作,这样的创意也能转换成为角色的口头禅或习惯动作。
在一个好的剧本里面,点型的创意是随时存在的,因为他就像一张完美的家具的装饰一样,让读者随时随刻都体会到作者的用心。
这样的创意是不具备延伸性的,我们在发想的阶段,如果是长篇的故事,则必须将这样的创意记录下来,无需放进故事骨架当中,因为发想阶段,筛选出重点是相当重要的,必须时割舍这样的创意也没有关系。
2、关键型创意
这类型的创意是属于剧情中重要桥段或转折点上的关键,他会影响到故事的延伸发展和呼应前头的伏笔,这样的创意也有可能形成一个短篇的故事
关键型创意的特点就是他只为了某个单一的目的所产生的点子,不同于典型的创意,他的框架足以发挥到一个简单完整的故事。
关键型创意在长篇的故事当中,可以是一个段落的重要环节,数个关键型创意,便足以架构出一个长篇的故事。
发想时的重点,在于出人意料的情节转变,目的在于短时间内压缩读者的情绪,或引读者的注目。
长篇故事开场时的关键创意更是重要,因为读者在前几回的反应,决定了你这篇作品的后续生命,如果没有在一开始就运用关键型创意吸引住读者,后续的故事再精彩都可能徒劳无功。
3、架构型创意
也就是足以支撑个长篇故事或单元性故事的主要架构创意,这样的架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故事骨架,而故事骨架的好坏取决于构架型创意是否够力。
关于创意,除了及时捕捉突如其来的灵感之外,平时的积累也是很内重要的,拥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日后的创作会非常有帮助。
当以上所提到的创意灵感充分集合之后,才能构思出有趣深动的故事情节。
十二、发想创意的方法
1、市场分析法:
观察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素材,若是现有的素材大多已开发,则可运用两种以上的流行素材结合成为新的创作题材,这类的手法常常出现在偶像剧的创作上。小说也一样,奇幻的故事可以结合武侠,都市的故事可以结合奇幻等等!
首先,我们必须先关注流行的信息,针对你有兴趣的题材,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基本的功课,最好也能到相关的场所实际体验,并与相关的人物进行访谈,会让创作的内容更贴近现实,当然,若是该题材是你亲身的经历将会更好,因为很多细节的部分描写更为主动。
2、趋势发想法
未来的世界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研究的方向,以往这样的想象都仅能从想象力丰富的脑袋中挖掘出来,庆幸的是现在这些对未来的预测我们也能在各类媒体中轻易地得知,而且也极可能的被实现,因此,除了以现在有的环境当作创意发想的方向之外,我们也可以多注意未来的趋势方向,越遥远的未来,想象的空间也就越大。
3、逆向思维法
一般人的思考模式会依寻自我或前人的经验甚至书本上的资料作为依据,而这样的方向也往往让创意受到了局限,尚若问题和答案在同一个圆圈的两个点上,(文章来自中国剪报荐稿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剪报赚钱,轻松网络兼职!)而两个点又极为相近,如果依照经验,必须要绕完一圈才能获得答案,那么反过来走,可能答案就近在眼前了。
另外,与常人的思考逻辑完全相同,也就等同于没有新鲜感,没有刺激性。如果违反常人的思考方式,你可能就会轻易地找到的全新创意。
4、欲望满足法
其实许多创作都在满足人们对现实环境的不满足。人会有很多欲望,但是这些欲望大部分人一生都很难达成,小到希望能知道明天考试的答案,希望哪个同桌讨厌的小胖不要再欺负我:希望有一个超级帅哥或美女当你的异性朋友,等等。
现实生活达不到的事,人们希望能由幻想来满足自己。
十三、最后要注意的
永远觉得不足,在创作中不断地修正。
作为一个创作者,应该有求新求变的精神,因为读者不断地成长,市面上的作品也会不断地推陈出新,如果没有挑战的心态,作品便会变的陈旧,而渐渐脱离市场,你也会慢慢也退居幕后。
记住保留一种心态,就是永远觉得不足,也只有不足才会想要进步,也才会不断地吸收成长,你认为的高有多高,宇宙的尽头到得了吗?人类永远是渺小的,学习永远都不会结束。而在创作中,也不要自满,随时检视自己的作品是否还有更好的可能,因为作品面对的是各式各样挑剔的读者。特别是新的写手,很容易会被一些花言巧语的评语捧得天花乱坠,不能自我,还真以为自己写得很好了。我们面对的评语无论好坏,都必须朝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方向努力,这也应该是创作者的坚持。
小说的写作技巧方法略谈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开头是:夜,墨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一个生产大队去。由于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阴,没月亮,没星星,自己又没带手电,真是把人急坏了。就在这时,我碰到一个社员,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队,就把我引去了。沿途,他一会说:“同志,注意,前头有条沟!”一会,又指点我:“同志,注意左边是口塘!”最后,进了村,又指着一条巷子说:“里面住着咱们队长,他会招呼你的。”可第二天清早,我从队长屋里出来,看到一个强壮的中年人,挑着桶,哼着轻快的曲子,向稻场旁边的堰塘走来。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条汉子,眼怎么瞎了?正想着,只见他蛮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惊,喊:“……是塘,你不要掉到水里了。”他回过头,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给你引路的同志吗?”……看到这儿,读者一定禁不住问自己:他是个瞎子吗?为什么能那么利索地引人走夜晚呢?为什么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还明亮呢?这就叫作“切入悬念”,下面就等着作者“倒叙事件”——读者也就非读下去不可了。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一书),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这一点。小说是叙述美国圣诞节这一天,一对恩爱夫妇准备互赠礼物,并都想买件使对方意想不到的东西。妻子看到丈夫有个祖传的金表,但没有表链,就剪掉自己最珍爱的金色长女,拿去卖了,并用卖金发的钱去买表链。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金发,但缺少一套适用的名贵梳子,就卖掉自己祖传的、一直伴随在身边的、也是自己格外珍爱的表,用卖表的钱买了一套美丽华贵的梳子。结果两人一碰面,丈夫拿着妻子送的新表链,表没有了;妻子拿着丈夫送的一套新梳子,长长的金发没有了!夫妻俩只好凄然相对而笑。在这里,尽管有对故事主人公与读者的“出其不意”,但统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夫妻恩爱,超过了对“金发”、“表链”的感情。而“金钱第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对下层的小人物来说,也只能是这样辛辣的结局。
(三)“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如张洁写的《拾麦穗》,是讲农村的一个小姑娘,家里很穷,每年夏天割麦时,她总是挽个篮子,到打过麦的麦地里拾麦穗。这个时候,一个卖麦芽糖的老汉来了。别的孩子用拾的麦穗与老汉换糖吃,而这个小女孩舍不得。老汉便常常免费敲糖给她吃。别人就笑她,说她嫁给这个老汉算了。她对此并不怎么懂,老汉也觉得没什么,大家也只是开开玩笑,以后也再没提起此事。可她——这个小小的姑娘,当老汉没再来卖糖时,却在村头等着,等着……她在等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吃老汉的糖吗?不,这里面有说不清的味,有一种淡淡哀恋,一种人与人之间能相互沟通的情绪…这就叫“形散神聚”,是“无结构”的结构,是用一种内在精神编织的“情结”文体。
(四)“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
作者在写小说中,似导戏的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导演会利用这个“道具”,不只让一个角色,而使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不只让一方,而是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界,揭露生活本质,完成作者在这发现上的美学思想。当代英国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二十先令的银币》就是如此。我们看到,“20先令的银币”本身就是作者的一个道具。作者就利用这个道具,首先让文中的、有钱的马斯顿太太故意把它放进一套衣服里,然后让她的仆人弗斯戴克太太送这套衣服到洗衣店去洗,但交代了一句,送洗之前,得把衣服口袋掏一掏。弗斯戴克是个穷人,丈夫又瘫痪,急需钱用。这银币该给她带来多少欢乐呵:可以给可怜的丈夫买水果,买烟,加上一瓶酒;还可以去买几件必须添置的衣服……而马斯顿太太,就希望弗斯戴克悄悄地瞒下这枚银币,并把这二十先令花掉,然后她再叫弗斯戴克交上这笔钱。弗斯戴克若交不出,她的目的就达到了,证明穷人穷得卑劣、下*,而她自己才是高尚的。你看,作者利用这个道具,自然而然地“一箭双雕”了。既展现了世界穷人物质的贫穷,还暴露了富人精神上的无耻,并深刻地揭示了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残酷!这篇小说的结尾是:弗斯戴克太太经过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后,总算没用这个“设下圈套”的钱。当马斯顿太太一过问,她就颤悠悠地交还了……可这“二十先令的银币”却深深地在读者脑海里打下了烙印。
(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小说作者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偶然中隐藏着的必然性,学会在写小说时运用这种偶然中的必然性。它能引发读者寻根盘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读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发现的本质意义。如法国小说《项链》的作者莫泊桑,对此技巧就运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这样的:小职员的妻子路瓦裁夫人为了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在准备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时,向她的女友借了串项链配戴。当晚,这项链加上她的美貌,确实让她出了风头。不料,乐极生悲,在归途上她竟丢失了项链。为了赔偿这项链,她不得不承受经济上的压力。经过十年艰苦努力,她和丈夫还清了因买项链所欠的债。谁知待她刚还完债,便发现她原来借的项链是假的。真是一夜风头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虚荣换来的是半生痛苦。这“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项链债务”——“发现项链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节,节节都隐蔽着“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读来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六)“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
当今现代派小说家面对某些人的精神危机,产生了恐惧感。于是他们常常用荒诞的、超现实的、生活中还没出现的、纯粹主观想象的“抽象”物于以编织描绘——以反映他们的世界观。
而且在写法上,从表面看,往往是分离的、意识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细读,会发现,这些小说内部是互为联系,相辅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体的。可称之为“银丝串珠,数点一线”吧。如美国作家亨利•:斯莱萨写的短篇小说《……以后》。它是反映核战争恐怖,谈世界进行核大战以后的情况。核大战如今没有发生,如何描绘?现代派的作家就用他们打碎当代世界的“碎片”,主观荒诞地串起来叙述。《……以后》共分四段:“博士”、“律师”、“商人”、“酋长”。这博士、律师、商人、酋长之间毫无联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博士”段讲的是——他原来教《记忆学》,训练学生养成完美的记忆,已出版了六本这方面的专著。可核战争后,他失业了,人们再不要记忆了,核战惨状令人不敢回忆!所以,他只好改教“速成课程”——“如何忘记”。“律师”段讲的是:过去的杀人犯是要判极刑的,但核战后,人口减少了百分之九十,女人与男人的比例是800∶1。因此,这位男性杀人犯现在的极刑是:与18个女人结婚,使他妻子的总数达到31个。“商人”段讲的是:原来他以为核战后,人死的多,服饰用品销售量会直线下降,但一个优生学教授对他说,由于原子辐射,变种生育—一个孩子有两个头,已经接近生育总数的65%,所以,包括帽子的服饰用品会逐渐畅销,供不应求。商人也就放心了。“酋长”段讲的是:几个文明的白种人跑到一个很远的孤零小岛上去躲避原子辐射毒。他们随身带了个仪器—一个开着小口的金属物。凡是有原子幅射毒的人,只要一瞄它,它会发出声响。这些白人与岛上的土著酋长见面后,就用这仪器试验:当时,岛上的土人瞄仪器,仪器不声不响;而白人看仪器,仪器狂呼乱叫。白人大喜,请求留下。可白人进村后,酋长下令把他们杀掉,并与部下吃了他们的肉,结果染上了原子辐射毒,再瞄仪器,仪器便响起来。从此原子辐射毒在哪儿也不能幸免了。这四段无连贯的情节,堪称“笔断意不断”,藕断丝连,以四个不同的荒诞侧面,反映了世界一些阶层在核战争后的心态。现代派作家就是这样把当代与未来采用他们的人生观穿起来了。
(七)“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
这种小说技巧是运用文中两个一明一暗的线索,平行交*,双环连套,从一个人物引出一个人物,从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不仅使两个人物、两个故事发生密切的关系,而且不断丰富人物性格,推动主题思想深化,如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八)“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法
这种创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备着力表现的人物,不妨先压一压,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头,先缩一缩。这样,击出去,更有力;而准备贬低的人物,则不妨先让他“威风威风”,然后,让他从“威风岭”上掉下来,便“摔”得更惨。这里,先看看“欲扬先抑”的典型例子,它就是马烽写的《我的第一个上级》。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县农建局的田副局长。从表面看,这个老田衣冠不整,披个烂棉袄,无精打采,疲疲塌塌,慢慢吞吞,简直不象个领导样子。可随着作品的逐步深入,突然异峰崛起:他在海门决堤抢险过程中,熟谙全局,胸有成竹,果敢勇猛,不顾1954年防汛中患上的、一直没有好的、十分严重的关节炎,身先士卒地带头在大风大浪中搏斗,一直到战胜险情才收兵!作品正是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主义英雄人物。而“欲抑先扬”的例子,各类小说中都有,象《水浒》中的“武松醉打蒋门神”,作者先把蒋门神描绘得如何厉害,如何了不得,很多武艺高强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先扬“,可武松一出场,几个回合,蒋门神就趴下了:一方面衬托了武松威武,一方面也把蒋门神欺软怕硬的虚弱本质揭露无遗。这两种写法常常是交*使用,互辅互补。
(九)“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
用这个技法的小说,一般题材单纯,场景单一,人物较少,情节相对来讲也比较平淡。但如何从单纯的题材和不长的篇幅里塑造丰满的形象和挖掘出较深的主题,就得“盆中藏月,以小见大”了。下面是作家叶文玲用此法结构的《藤椅》简介:一个中学教师杨健,领回了学校发给他的一把新藤椅,全家都感到高兴。可高兴之后,大家想,新藤椅往哪儿放呢?这个三代同堂、老幼六口住的15平方米的房间里,现在是连一把椅子也挤不进去了。于是,老杨只好婉惜地将藤椅退给学校。看,这个作品,一无传奇色彩,二无复杂的情节,就这么平凡人小事,就这么平铺直叙,就这么淡淡然,凄凄然……但它确实震撼了读者的心!解放三十年了,一直勤勤恳恳干教育事业的杨老师一家,为什么还窝在蜗牛似的小房里?!诚然,是“四人”十年的“愚民”政策,是“白卷大王”散发的精神污染……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应该清醒清醒,尽快地、实实在在地清除这些“愚民”的余毒和“白卷”的偏见!让藤椅、还有比藤椅更重要的东西能来到杨老师的家呢?!大海能容下皎明的月亮,小小的一盆水也能容下皎明的月亮,如何以小见大,一叶报春,就看作者运用此法的功力了。
(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这是讲小说收尾的技巧。故事的开头好,发展好,但最后一个音符,最后一抹油彩,最后一个标点处理若不当,也会虎头蛇尾,归之失败。因为这不仅是作品的落脚处,还需把作品最精粹的地方展现出来。
小说写作技巧随谈
不少人想写小说,但找不对路子,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还有一些人动辄万把字,但一篇也发表不出去。学习微型小说对创作来说是一条“终南捷径”。阿•:托尔斯泰(苏)说:“小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这种作用出自于微型小说自身。微型小说优越简便,篇幅短,费时少,易掌握,可多写,发表园地多。较快地发表一篇千字小说,对初学者的鼓舞作用是可想而知的。初学者避免步入只是想用鸿篇巨制来一鸣惊人的歧途,以此为起点,向着远大目标走去。
微型小说,应当说是一种新型文体。我国文坛八十年代兴起微型小说。一是读者多。读者面广,各阶层都有。二是作者多。业余作者遍及全国,著名作家也大都试作,如王蒙、丛维熙、冯骥才等。三是园地多。各级各类报纸刊物大都发表微型小说,各种征文竞赛活动层出不穷。四是文学理论界开展了讨论,同时引起国外文学界的关注。微型小说兴起的原因首先是时代需要。现代化建设加快了生活节奏,读者要求阅读短文,这就出现相应的文学形式。其次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短篇小说越写越长,作为对“长”的针砭,出现开拓新文学领域的“微型小说热”。微型小说终于成为文学理论及写作理论开始涉及的新型文学体裁。不过,微型小说在古代已有雏形。如《战国策》中的一些片断,如魏晋志人小品和明清笔记小说。特别是《聊斋志异》,共490多篇,最长的4千多字,500字以下140多篇。但其艺术价值却使蒲松龄与曹雪芹、施耐庵等一起彪炳史册。我国二三十年代曾经明确提倡。外国微型小说发展很快。莫泊桑、契诃夫的小说中就有一些微型小说。美国作家欧•:享利的微型小说名气较大。日本作家星•:新一写了一千多篇,被称为“一分钟小说大师”。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也都大量发表微型小说。微型小说风行世界,方兴未艾。
微型小说生命力旺盛,命名杂出,需要确定名称。常见的有超短篇小说、极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微信息小说等,有的在逻辑上仍属短篇小说,有的只是强调阅读时间,有的不规范。目前通行的是小小说和微型小说。但小小说名称过于通俗,而微型小说名称却与长、中、短篇小说配称,有利于文学体裁名称的标准化。
微型小说是一种通过对细节、场面的描写,以小见大地表现人物及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和要求如下:
(一)以微知著,以近知远。明显特点是“小”,字数千字左右,人物少,情节简单。但要小而精,微而妙,以少胜多,并成为社会某一方面的缩影,以微观反映宏观。现实感强,迅速轻便,充满生活气息,但要写出艺术境界的“远”,使人联类无穷。
(二)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微型小说广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艺术体裁的长处,可以称为“模糊小说”。①吸收新闻长处,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适合报纸选载。②吸收影视特长,在同一时间结构起一组生活画面。如《!—?》,写在深夜城市中,A司机恶作剧地长时间按喇叭,B将军被惊醒,C作家打断思路,D病孩被折磨……③吸收寓言特长,结尾道出哲理。如《杰克和水手》。④吸收小品特长,具有较强的讽刺性。⑤吸收散文特长,多采用第一人称,淡化情节,体现一种思想寄托和艺术追求。如《永远的蝴蝶》。微型小说还吸收了诗歌、论文、神话、科幻故事等特长,是作者进行艺术探索的广阔天地。
(三)取材精确,镜头小说。短篇小说写横断面如《孔乙己》,尽管只有二千来字,但写出了一个社会横断面,除代表旧时代乡村知识分子阶层的孔乙己外,还有丁举人、酒店老板、学徒和看客等各阶层人物,孔乙己坎坷的命运也得到反映。微型小说写的是面上的一点,这个点是运动展开的,可以称作影视中的“镜头”。如《一件小事》,写的是一件小事,一个场面,三个人物。镜头在微型小说中的组成有三种。一是生活一镜头,即一个场面。二是组合镜头,以一个场面为背景,接连叠印多个局部镜头。三是“闪回”镜头,用眼前场面带出以前的镜头。一般短篇小说中的倒叙和补叙,在微型小说中要成为瞬间镜头的描写和串连,以免冗长叙述和说明。
(四)写特殊点,重情绪化。微型小说人物描写的特点是,写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①一般来说应刻划出鲜明性格,具体方法是写性格的闪光点。一是集中一点,突出强调。如《瞎说》,抓住一个教师胆小逢迎这一点。此人见人就笑,“文”后更善于重复别人的话并连称“对对”。在一次报告会上,劳模对他谦称“我那是瞎说”,他应声附和:“对对,瞎说,瞎说!”引起人们惊诧,他也惊出一身冷汗。二是勾勒轮廓,重在神似。即白描手法,以叙代描,写人物内在和外在的主要特点。三是显微放大,夸而不诬。抓住人物特殊点进行夸张,甚至涂上荒诞色彩,只要对准生活的焦点和本质都是可以的。如王蒙的《雄辩证》,医生说“请坐”,病人却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嘛”,如是等等。对“革”中盛行的强辞夺理、咄咄逼人的“病症”进行了艺术的夸张。契诃夫的《一个小公务员的死》也是这样。②注重情绪化描写。这是微型小说创作的一个趋向,反映了西方现代派手法的影响。不重视性格刻划的传统写法,避免明晰性。人物往往只用“他”、“她”等代词称呼,写出来也是缥缈的影子,大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人。情绪气氛笼罩全篇,有意识地作深层意识的剖析和细微感觉的刻划,产生一种朦胧而又深刻的意境。如《永远的蝴蝶》,没有描写事件过程,反复地写怀恋之情,刻划细微感觉和幻觉,蕴含着生死、爱情的永恒哲理意味。情绪心态要尽量带有普遍性。如《那团云雾》,“他”游黄山买了高价茶叶便败了游兴,即使认识到这种心理的低下也无法快乐,只有在看到同伴也吃了亏时才莫名欢悦,峰顶那团云雾都不见了。这种情绪心态概括了人们惯熟而又可笑的“阿Q精神”,揭示出人类的劣根性。
对待微型小说的特点及技巧,一要弄通掌握,争取在理论指导下站在较高起点上进行实践,二要灵活运用,甚至不去联系,让它们在潜意识中随时起到作用。还可以摹仿。照搬形式、技巧,发扬精华,受到感应,并力求创新,出自己意。上述特点,特别是“博采众长”中已经具备了微型小说的一些结构要求。以下再列出一种模式,供初学者学习。
模式如下:
【开头】要使人“一见钟情”。方式有三种:
▲造成悬念,引起兴趣。如《那团云雾》,开头就写不知怎的没了游兴,连山顶上也罩上一团云雾。
▲开门见山,进入情节。往往开头就是人物对话。
▲含蓄蕴藉,曲径通幽。往往描写景物,烘托铺垫并有照应和伏笔。
【中间】结构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曲折生致式。
①单线曲折,一波三折。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写一农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中,因穷困而自杀的过程:弄回毒鱼,却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怕见惨象而出外,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吃后等死,却因鱼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
②双线交叉,内在联系。一人两事,或两人一事;可以是两条明线,也可一明一暗,互为陪衬。如《小星的暑假日记》,父亲编造假材料,儿子编写假日记。父亲打骂儿子后,再要写材料时只好苦笑。
③反复回环,同中见异。如《奇妙的循环不等式》,车上只有一个空位,售票员不让老太太坐,却让“首长”坐。司机上车后赶开“首长”请经理坐,经理的丈母娘正是老太太。又如《他们都是瞎子》,写一对青年热恋、结婚、离婚时都看见一对瞎子相搀相扶。
④前后对比,双峰对峙。如《变化》写一个业余作者先后发表两篇稿件后,单位领导不同的态度。
⑤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前者,“扬”是主体,却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后者相反。这样,产生了情节发展的意外性,加强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重旨复意式。微型小说应以小暗示大,达到意义的升华;要讲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引起读者想象。主要采用:①象征。用具体物象寓示概念或另一形象,但只起结构作用,不是象在诗歌中着力描写的中心形象那样。如《枪口》,写一官复原职的领导用别人送的枪打下猎物时,得知走后门的“枪口”也对准了他。②双关。如《向不通》,写大学生向不通十年勤恳工作反不如工作差的升得上去,因而“想不通”。③比喻。如《“炮”炸宴席》,写小孙子在酒宴上放炮仗捣乱,又在爷爷不满新经理四十来岁年纪轻时放“炮”:“你不是十八岁就当县长!爸爸三十出头就当厂长了!”④省略。这是一种具象化的空白。如《落果》,老门卫退休后门口枣树上果子不熟就被打光,他写信给厂长:“连几十张馋嘴都管不住,还管厂。”接着省略了厂长感奋、整顿厂风的情节,而写第二年老师傅收到一包红枣。
▲采用其它文体和艺术体裁的特长。
【结尾】结尾宜巧,要“回眸一笑”。主要有三种: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如《那团云雾》,开头败了游兴,峰顶似乎有团云雾,结尾那团云雾也不见了。
▲戛然而止,含蓄隽永。如二百来字的《书法家》,局长在书法展览会上应邀不过写了两个拿手的好字是“同意”,面对惊叹和要求只好无奈地说:“能写好的数这两个字……”这样结尾,韵味无穷,艺术容量很大。
以上两种结尾方法只能撩起读者短暂的激动,最佳结尾是:
▲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即“欧•:享利式结尾”,其特点是“巧”。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结果却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这种结尾,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大家熟知的《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一对穷困夫妻为在节日时互送礼物而煞费苦心,最后礼物拿出来却没用:一个卖掉金表为妻子买了梳子,一个剪掉长发为丈夫买了根表链。又如澳大利亚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为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为苍白的生活增光添彩。但是角落病人却见死不救,图谋到了靠窗的好位置,抬头望见窗外只是一堵高墙。
下面举出一篇微型小说并加简要评论。
戴旧草帽的赶集人
数不清的草帽在人流中浮动,方圆几百里的庄稼人来赶关林会呢。他头上也捂着一顶旧草帽。
啥货物都不入他眼窝头。
旧草帽下一双刚强的眼睛倏地一亮:书摊!书案后,在录音机播放的流行歌曲的伴唱下,一个戴太阳帽的小伙子正在对同事的连衣裙赞不绝口……“旧草帽”游过去了。
静看了一会,旧草帽下伸出一双粗糙的手:“同志,把那本又厚又大的书搬来,叫俺瞅瞅。”
“这书,”戴太阳帽的小伙子撇撇嘴,“咱俩都下辈子看吧。”
他和善地但却执拗地央求:“拿来俺看!”
“去去去,你买得起?翻旧了谁要!”小伙子发了脾气,扭头对着连衣裙挤眼嘻笑:“老粗,书名都叫不出来。”人圈里几个戴草帽的人发话了:“丢不了你的书。别看乡下人衣裳烂,挣票子比谁少不了!”
旁边一个戴眼镜的买书人过意不去,忙向“旧草帽”解释说这书是精装缩印本《辞海》……结论是对农民不大实用。
“旧草帽”愣怔了一会儿,黑红的脸上好不是意思呀。他扭身就走,想快点溶化到人海里去。人群中那几个戴草帽的,神情也都是怅然若失。
“旧草帽”停住了,对着集市上漂浮的人流中的一顶顶草帽出神……
“旧草帽”转回来了。手伸到头顶“啪”地扣紧帽子,用劲挤到书摊前,一扬手说:“买!大不过甩俩猪娃钱罢了。俺家供着个中学生哩。”小伙子打鼻眼里哼了一声。
人圈里那几顶草帽活跃了,又纷纷声援:“拿书喽!书不是让人买嘛?!”一叠票子打腰间刷地抽出,舒展开来“索索”地响着,亮在大众面前。
小伙子惊奇地斜视着“旧草帽”,只好也赌气地搬出《辞海》来,“通”一声砸在书案上:“二十多块哩!”
他并不立即观赏,反倒从头上摘下草帽悠悠地扇着风儿:“二百多块咱也出得起。烦你再给咱取书。往年赶集俺发愁的是买不下红薯片顶饥,现今咱家挣几千块正没处花,正琢磨着给乡邻们办件啥好事,这会才悟出来:俺办它个小图书馆。大老粗该文明文明了。戴眼镜这先生,请帮俺挑一挑。……只要政策和庄稼人对路,咱将来赶集说不了买……买架飞机上天堂哩。哈哈哈……”
戴草帽的人都笑了,四周的人也都笑了。
戴太阳帽的小伙子一愣,刹那间眼珠儿灵动异常,“咔”地关了录音机,招呼同伴:“大买卖!快给老伯取书!”
……道了声“谢谢”,“旧草帽”挺起胸膛,抱起一摞子书籍,渐渐地溶入蘑菇一样多的草帽的洪流中去了……
这篇小说通过一个集会上农民买书的细节及场面的描写,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八十年代初农村逐渐富裕起来并产生精神文化追求的社会生活主流。小说人物描写的特点是抓住人物性格的一点即刚强,同时采用白描手法和借代修辞。情节曲折生致。生活气息强,富于概括力。语言独特,在文语句式中使用了北方农村生活化的口语。
网络写手谈网络小说写作技巧
Part1:手法讨论
经常跟友人谈论,第一人称是否一定只限于主角的视点,也就是俗称的「上帝视角」问题了。有一个写作朋友的看法是,因为「我」代表了作者,「我」亦等同于作者的化身,而作者当然知晓小说的一切,所以「我」知道第三者的东西,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
俺相对持平一点,一方面认同朋友的看法,毕竟「我」作为记述文的一种手法,即使「我」这一刻不清楚,难保可能是在之后有人告诉他,在时间上提早写出来,也是无可厚非;也可以完全把「我」和「作者」分开,将「我」当成一个名字的角色来写,自然不再存在上帝视角的问题。
然而在另一方面,俺还是倾向使用传统模式的第一人称描写方式。
现时网络小说世界里出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传统有纯粹的第一人称手法,也有新颖的混合式上帝视角,第一人称的写法可谓变化万千。
简单来说,纯粹的第一人称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加快叙事,飞速略过不重要的部分,而且看上去好象在抒情,增加读者观文时的代入感。然而这种完全第一视角,很难兼顾到各方面线索的发展,特别在长篇的大格局中受到诸多限制。
故此,有不少写手就选择「伪第一人称」,即是所谓的3+手法,利用「我」的视角之余,同时也有其它视角的存在,比较著名的有《一代军师》。
这又陷入了现实性的问题——当「我」什么都知道的时候,好处是第一人称的局限性不再存在,上帝视角能有效地处理剧情的发展。带来的坏处却更多,首先是第一人称的写实感同时消失,若然不时跳出来某某人眼中的「我」如何卓尔不群、飘然出世,读起来十分的王婆卖瓜,自吹自棒,主角更成为了变相的自恋狂。所以对于很多比较严谨、对小说有要求的读者来说,这种伪第一人称的手法就显得相当拙劣,属于文笔和写作技巧不成熟的代表。
就读者普遍的反应而言,个人以为还是尽量避免上帝视角为佳,既然选择了第一人称,享受了它的优势,就应该接受它的被动。有时候,缺点也是优点,看作者怎样运用而已。
何况所谓信息的限制,剧情的控制等等,其实还有很多相应的处理手法解决,尽量使上帝视角不存在的同时,亦能有效控制情报和资料的描写。或许这样更能反映现实的局限性吧?毕竟就算是书中的作者,仍不是无所不能的。
Part2:技巧分析
以下属于个人的经验之谈……
1)主角的观察借着主角观察到一些表面的资料,或是最基本的表情、动作,从而推演出心得。
比如对方脸红了,那就可以知道她是在害羞。
比较好用的字眼:看到、望到、听出、知道等等。
优点:最为简单快捷,亦十分之容易书写,主角的所见所闻尽能化作情报资料。
缺点:虽说是一种非常可靠,而且很有效的情报提供方式,但并不容易把握得好,一个处理不当,小心会造成大量资料灌入读者脑里造成消化不良,也就演变为某毒蛇曾提及的北京填鸭精神版。
2)「我」的猜测猜测仍是不离观察,只是要借助更合理的推论来说明。
例如加入对方的背景,平日的习惯,以往的经验,再来猜出对方的思想。
注意用的字眼:大概、估计、应该、可能、觉得、猜测、想来等等。
优点:非常好用的资料分析方式,而且能使读者加融入主角的思路历程,阅读时的投入程度得以大增。
缺点:思考过多只会造成文字上的拖曳,太过反复的思想挣扎更会让读者望而生厌。
3)旁人的信息这是最简单的手法,事情不清楚的话,弄个NP出来问个明白便好。
例子:江山如此多娇里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人和朋友为主角王动争取情报。
优点:节省「我」四出寻觅情报的功夫,也省下了作者累赘的情报描写。
缺点:由于NP都有着各自的立场和身份,提供的资料并不一定可靠,而且深入的情报不应该太过容易从NP里得到手。
4)从后来得知的资料把事物都白纸黑字的写了出来,再在之后补上,也就是历史书的妙用了。
例子:说明某某人的背景,最后加一句——当然,我这一刻还不清楚,是后来才知道的。不过有点撒赖的味道就是。
或者:大陆年代记某某年,某大帝就在这一天遇上他的左右大将,并且踏上称霸天下的道路。
优点:历史类题材最为好用,同时适用于预告类的资料——即是预早知道事情的发生。
缺点:只能偶然为之,用多几次就会让读者大感烦厌,而且失去追看下去的悬念。
5)神眼这是最强大、最无敌、最卑鄙的技巧了……让「我」拥有特异功能,得到看穿对方思考的能力,从而把上帝视角合理化。
优点: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却是万能万用天下无敌之神技。
缺点:根本就是作弊……推翻了第一人称的优点,把「我」当成作者,再把作者当成神,强烈不建议写手们采用。
6)通过外篇或短篇来进行补完利用多重发展的原理,其实可以解决第一人称的局限,从而提升故事布局和发展——即是进过外传形式的短篇,来为「我」视线外的剧情补完。
优点:用于实体书的话,其布局相当方便,在书的结尾加个短篇或外传之类就搞定,与主线有关,同时亦不失趣味性。
缺点:用在网文结构上比较麻烦,外传形式只能用于补完,不能作为主线剧情,大局控制上的效果远不及第三人称追尾优秀。。)巧妙利用情报的真假制造悬念第一人称本来就是种重代入感强烈的手法,与内心活动的细腻性和层次性都是密不可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种技巧其实还隐藏了一个优点……相信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情报的准确性与否带来的各种变化。
让读者看到冰山全貌的确不算高明,留有余地的空白,让读者从有限的资料中思考、猜测,从而增加小说的悬念才说得上是真正的高明。当然第一人称下的资料是有他的局限性,但局限性在这个时候也变成了好处,能控制读者跟从主角的思路发展,当「我」被骗了的同时,读者有时跟从一起跳入作者预设的陷阱也不自知。
优点:以上全部。
缺点:写作技巧难度颇高。
Part3:简短总结
其实第一人称的真正最大缺点,是几乎舍弃了异性的市场。一般女生恐怕很难接受第一人称下的男主角,同理,男读者更是无法接受女性主角的「我」。假如将其变成第三人称,即使剧情完全一样,没有丝毫的变更,两性的读者群也会因而大为增加……
个人认为,第一人称最佳题材是个人冒险和言情类别,长于描写心路发展,还有主角的所见所感,是种比较感性的手法,利用在短篇会特别合适。至于军事和战略类型的长篇小说,则要尽量避免第一人称了,因为作者必须要理性地进行描写,否则大局的控制和剧情进展将会变得异常困难。《异人傲世录》的作者明寐,就是写到中途发现问题,才转换成第三人称。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中很多第一人称的经典小说,「我」都并非是主角,而是作为陪衬主角的配角来存在,这点可以给网络写手们一个湛新的写作思路。
不过最适合现今网文新手的写作方式,却不是第一人称手法,而是第三人称追尾视角。既拥有第一人称的代入感之余,同时又有空间进行调整,比如《寻秦记》、《天龙八部》等等。初次写作的话,还是以此类第三人称追尾来写,会比较容易下笔和达到期望的效果。
Part4:几点补充
推荐几本第一人称描写出色,可以作为学习的小说:大剑师传奇、江山如此多娇、天行健、天变。
非主角模式的配角类第一人称小说:福尔摩斯、药师寺凉子、凉宫春日。
名家谈写作技巧
受访者介绍:孟瑶,本名杨宗珍,一九一九年生,湖北汉口人。
受访摘要:
一、创作前的心理准备:因事情激发灵感,而后构思酝酿,等待时机成熟后,才开始下笔。构思酝酿便是准备工作。
二、下笔时的考量
(一)依据灵感所得素材评估适合于短篇、中篇或是长篇。(短篇:空间小,材料剪裁要精细,难度较高,技巧要高。)
(二)选择人称:第一人称亲切,但常有障碍,因为所有经过当事人都得在场。写第一人称时要简单一些,复杂的就难安排。当第一人称无法安排时,就得用第三人称写。第三人称因头绪较多,安排会较零乱,虽然容易写,也常受限制。但写多了,经验多了,缺点自然可以克服。
三、记叙方法的运用
(一)文章修辞各方面都没有障碍,再开始写作;否则就得开始从修辞训练。
(二)技巧运用是由经验中得来,经验过后再看理论的书,会有帮助。若都没写过,只想依理论来写,很难有作用。
四、写景的表现
(一)求真:作家得经过这个景。
(二)求美:求真后更进一步于文字上求真。
五、小说创作的态度
(一)要有专业精神:每天持之以恒。(天地注:练习写作时可以不必太在意这点,毕竟大家目前并不是以写小说为专业,还是要先以自己的学业与工作为主;但若有心走入写作专业,可能就得持之以恒。)
(二)完整的写作计画:专注在一方面,写完整的东西,才情才不被零割。
(三)于人生有特殊的感触,才能激发写作动,并专注于此。(天地注:如有人专写反战,有人专写关怀。)
六、写作是否参与社会
(一)原则上应参与参与社会才能观察清楚,但有的事情可以去经验,有的事情却不宜去经验,甚至无法经验。
(二)眼光要敏锐,对于无法经验的事便要体会和观察,设身处地的去想了。
七、仿作的看法
(一)创作一般从模仿入手,但要不止于模仿,而能跨越,建立自己的风格。
(二)不以此为满足,满足了就没有进步。
八、仿作前阅读的态度:以敏锐的眼光读别人的作品,知其优缺,长处吸收,短处避免。
九、小说家须具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一个文人,在文字各方面不成问题。
(二)眼光要敏锐,感性比较高,能看到别人没看到,感受别人没感受的。
(三)要有专业精神,专心一致从事写作,不能自视天才。就是天才也要努力。
(四)文章的风格是作者人格的反射,作者必须先有器识,文章才能有份量。《雷王》分享一点写作资料(二)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雷王》就爱来小说网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www.kushu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