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柴荣摸了摸頦下的短须,客气的笑道:“大王远涉大洋,千里乘舟,来到开封,一路辛苦了,俗礼就免了吧。”

    王昭心里那个叫一个气啊,他都跪着行过了礼,柴荣才说这种虚伪的客套话,这不是欺负人嘛?

    “多谢陛下。”王昭也是没了辙,只得满面堆笑的谢过了柴荣的恩典。

    “大王难得来一次吾国,就在开封城内多住一些日子吧?”柴荣含笑询问王昭。

    王昭假假的一笑,说:“不瞒陛下,臣一向忙于政务,身子骨眼看着不太利落,也确实该享几天清福了。”

    柴荣闻言后,不由微微一笑,这个王昭话里藏话,看样子是依然不死心。

    “既然大王觉得累了,就多歇息几日吧。朕已经替大王选好了一个好住处,一应布置都按照高丽的习俗,置办齐全。如果大王住得不满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再改。”柴荣淡淡的吩咐,令王昭心里觉得格外的别扭。

    连宅子都早就建好,还布置好了,可想而知,柴荣惦记着高丽国有多久了?

    实际上,王昭还真冤枉了柴荣。柴荣当初派李中易出兵援救高丽的时候,还真没想过,会一举拿下三千里江山的高丽。

    后来,由于李中易在高丽的进展太过迅速,而且收获异常丰厚,仅粮食这一项,就得了接近一百多万石。

    柴荣仔细的分析了李中易的奏章之后,果断下达了密令,让李中易务必彻底控制住高丽国。

    王昭没心思陪着柴荣闲聊,说了一些不咸不淡的家常话之后,就借口身体不适,匆匆告辞。

    柴荣满面带笑,摆出天朝上邦至尊的高雅风度,不仅赐下许多财物,而且命次相王溥,亲自送王昭回新盖的王府。

    等王昭离开之后,柴荣把李中易召出班次,笑着问他:“李卿,你给诸卿说一说,此次远征高丽,收获几何?”

    李中易就把这一次征高丽的大致情况,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遍。当群臣们听说,仅仅铜钱就缴获了五百多万贯,不由暗暗咋舌,定国之功的收获,实在是大得惊人啊!

    李中易拱着手说:“陛下,此次祸宽高丽国的元凶,倭酋藤原师辅,已被微臣擒来开封,请陛下明示,应如何处置?”

    “就在开封府衙门前枷号十日,再斩不迟。”柴荣对于所谓的倭国,并没有多少概念,他只是从李中易的奏章里面,才略微知道一些关于倭国的事。

    藤原师辅不过是倭国的区区一寇酋罢了,又不是俘虏了契丹的北院或是南院大王,柴荣也没多少兴致,召见一个海外的蛮夷。

    在柴荣看来,可以从东北部威胁到契丹的高丽国,比甚少耳闻的所谓倭国,要重要许多。

    平定高丽国之后,柴荣将来北伐契丹,又多出一条战略性出击路线,这个才是李中易封侯的最主要因素。

    “范相公,李无咎的新职,政事堂应该议好了吧?”柴荣忽然扭头问站在最前排的首相范质。

    李中易一听这话,心里也就明白了,大麻烦来了。

    从李中易获得大捷,到率军抵达开封,至少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可是,朝廷目前对他的封赏,仅仅只确定了一个虚头巴脑的侯爵而已。

    可想而知,朝中的重臣们,对于李中易应该升任的新职,一定分歧异常严重。

    “回陛下,臣等公议,李中易善于理财,应是三司副使的最恰当人选。”范质看似在表扬李中易的长处,实际上,却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他同样擅长带兵打仗。

    李中易的心里却基本有了底,相公们是想拿掉他的兵权,给一点点财权,由此可见,政事堂的宰相们为了安排好他的新位置,确实煞费了一翻苦心。

    三司副使虽是差遣,在朝中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