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具体的监督考察权则由各军镇抚具体执行。

    所以,即使马光达是赵匡胤暗中掺进李家军的沙子,李中易也不担心,他能够卷起多大的浪花。

    李中易仔细的琢磨了一番马光达的看法,扭头看向宋云祥,宋云祥会意,拱手说:“从河北开始编练的新军,经过数月的严训,出外作战肯定还差些火候,至于守城嘛,倒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廖山河猛一拍脑袋,粗声粗气的怪叫道:“唉呀,我怎么把这么大的事,给忘在了脑后,实在是该打。相帅,我现在主张,鱼和熊掌,一口吞下。”

    李中易微微翘起嘴角,耶律休哥统帅大军南下,肯定给大周带了巨大的军事威胁。

    不过,事务都有两面性,李中易带兵迎战的同时,也有了培植李家军的基础。

    在河北之地的民间,由于饱受契丹人南下打草谷的威胁,擅长骑马、射箭、耍枪、弄刀的勇武之夫,比比皆是。

    自从连续击败了契丹人之后,李中易就以招募辅兵为由头,从十余万被俘的汉人之中,挑选了五千余精壮的汉子,补充进了新兵营。

    限于朝廷的猜忌,李中易的建军原则,一向是贵精不贵多。不过,李中易迟早要回到开封,这个大周最大也是最危险的权力场。

    且不说黄袍加身那么远的事情,至少,李中易目前希望他能够掌握住,大周帝国的军政实权。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不管李中易将来想刷新政治,改革兵制,还是保全家小的性命,没有枪杆子撑腰的权位,全是他娘的扯淡。

    既然新军初成,以李家军目前的实力,只要兵满一万,就敢和草原上的任何部落军叫板。

    想当初,霍去病带着杀进匈奴腹地的汉军,大多数时候,其实也就一、两万精锐而已。

    羽林右卫当初组建的时候,基本上是以南方汉人勇士为基础,能弓擅射的河北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不同了,李中易的正式军职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顺手招募一批基本素质良好,又和契丹人有死仇的河北人,可谓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爷,不如大家一起去看看新军?”刘贺扬有些心痒难耐,打算跟着李中易去一探虚实。

    如果,新军的素质确实过硬,刘贺扬完全不介意,私下里找李中易开个后门,抢一些好苗子回去。

    一支军队的风格,和其创建者的习气,十分的接近。

    李中易从寒微之处,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傲然屹立于大周朝堂之上,靠的就是拼和抢的精神。

    “抢”文化,在李家军中,可谓是极为普遍。

    粮草,抢;军械,抢;俘虏,抢。至于,杀敌的机会,更是被众人抢破了头!

    李家军的晋升逻辑异常清晰,杀敌立功越多,提拔升迁、光宗耀祖的机会越大。

    李中易用来凝聚军心,激励士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驱除契丹的民族主义大旗,一是赏功罚过的公平制度。

    军法无情,而且一视同仁,连大帅门生左子光的屁股,都被打开花了,试问旁人有几个脑袋,敢以身试军法?

    “爷,您可不能厚此薄彼呀,我老廖的营里,损失惨重呐。”廖山河仿佛哭丧的一样叫穷,倒把众人都逗乐了,这家伙看上去是个粗人,骨子里比谁都精明。

    李中易曾经私下里,独自点评过廖山河,此人可谓他身边的许大和尚。貌似老实,内藏大智慧,谁若是轻看于他,肯定要吃亏滴。

    马光达插话说:“都吵什么吵?谁的功劳大,谁的损失大,谁缺人,谁不缺人,咱们家大帅岂能不知?”

    李中易瞥了眼马光达,这小子看上去不偏不倚,实际上,他是在变相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