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庙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嘴巴上都说的是仁义道德,实际上,权贵们撕破脸的根源几乎都是利益受损!

    黄景胜抿了口小酒,用手撮起一颗花生米,放进嘴里嚼得嘎嘣响,长长的叹息一声,笑道:“想当年我领着大虎兄弟,掌管着蜀国的诏狱,平日里闲着无事的时候,总要撮着花生米,美滋滋的吃上几盅小酒,倒也快活自在。如今,虽说我得了个小小的伯爵,却总也改不掉这用手抓花生米的坏习惯。”

    王大虎伸出左手,抓了一大把花生米在手里,用右手一颗接着一颗的塞进嘴,等花生米吃了大半,这才拍了拍手上的盐粒,感叹道:“三弟常说,食色性也。我是个大老粗,不懂那些咬文嚼字的玩意儿,就知道一餐不吃饿得心里发慌。那时节,老黄是托了宫里贵人的福气,坐着典史的宝座上,吃香的,喝辣的,那可真是威风凛凛呐。我记得很清楚,老黄的每顿饭,总有四碟凉菜,四碟热菜,外加一个汤。我可就苦了,手下有一帮儿郎要养活,从苦主手上阴来的一些银钱,刚到怀中还没捂热,便流水介的撒了出去。唉,下酒菜也就一碟子花生米而已。”

    左子光笑了,黄胜景和王大虎只要凑在一起吃酒,在商议正事之前,总要展开的一场名为忆苦思甜,实为超级显摆的“诉苦大会”。

    想当年,左子光是从河池乡军开始,一路跟随李中易至今。前边的事儿,他虽然没有经历过,却也从黄景胜和王大虎的斗嘴之中,知道了很多当年的趣事。

    怎么说呢,可能有些人天生就干大事儿的命格。如果左子光没有听错的话,老李家当初被抄家之后,已经关进诏狱的李中易,居然有本事利用上黄景胜和王大虎的短处,不仅咸鱼翻了身,更步步高升成了蜀国的重臣。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行?左子光实在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只能说是:天命所归!

    至于,李中易在柴荣的夹磨之下,步步为营的成为了大周第一强藩,左子光反而没那么的惊讶。

    一向胆大包天且心狠手辣的左子光,在黄景胜和王大虎面前,一直谨慎守礼,不敢稍有不恭。

    黄、王二人是李中易唯二的结义兄长这个因素,左子光其实并不怎么在意,李中昊还是李中易的亲兄弟呢,他左将明说下手就下手,毫不含糊。

    这人呐,只有自重,才会获得旁人的尊重,不管这种尊重是否真心,至少面子上敬着,也就可以了!

    黄景胜其实比李中易更擅长经商理财,只要是李中易提点过的金点子,黄景胜往往可以举一反九的领悟出更多的赚钱之道。

    这么些年来,朝廷拨给李家军的开支,大多数情况下是远远不够的。有赖于黄景胜长袖善舞的经商天分,尤其是在拿下高丽国这座大宝库之前,李家军居然衣食无忧,这是何等了得的本事?

    这种人,左子光是打心眼里佩服并尊重的!

    至于王大虎,其实和左子光属于气味相投的同一类人,甚至,王大虎更加的心硬手毒。

    由于王大虎以前当狱卒的经历,手底下又有一帮穷儿郎需要帮衬着家用,逼着他必须狠狠折腾关进牢里的犯罪官员们。哪怕是石头缝里,也必须榨出一滩油来,不然的话,王字要倒着写。

    左子光也撮了一把花生米,慢慢吞吞的塞进嘴里,心里却琢磨着一件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李中易也有个坏毛病,他总爱在打仗之前,计算清楚利益上的得失。如果,可能抢到的收益,远远低于付出的代价,这种仗李中易是尽量不去考虑的。

    作为李中易派来负责秘密细作事务的负责人之一,左子光心里非常清楚李家军的利益滚动链条。

    李中易算清楚得失,带兵出去抢劫,抢回来的东西,除了现场瓜分的一小部分之外,其余的都交给黄景胜去打理。

    黄景胜利用做买卖和开钱庄的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