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比的上他,但运气不好,一直没考上举人。
徐家兄弟祖上也曾辉煌过,祖父是安徽布政史,掌一省之民政,但到他们父亲那辈就败落了,幸亏兄弟二人争气,科举有望,才堪堪止住了徐家的颓势。
马晋对这兄弟二人有几分了解,学问高,人品好,有见识,能力也不错,是个合适的帮手。
现在马晋所忧虑的是如何说服徐家兄弟过来帮他,思来想去,还是准备许以重利,然后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说徐氏兄弟。
要知道,大乾朝对举人的待遇可没有明清那么好,各项福利大幅度下降。
举人虽然可以免除徭役,也能惠即家人,但每个举人都有固定的名额,一般都是三个,家里人少还好说,如果那家人的兄弟多,那就悲剧了。
而且大乾的举人是要交税的,无论是田赋还是商税,朝廷一样不少的向你要。
像明清那样,一旦中举之后,小农小商举家依附,自愿成为佃户的情景,在大乾朝想都不要想。
而且不止是举人,勋贵、官员这些人也都要交税,如果被发现有瞒报逃税的迹象,降爵削官。
据说这些规矩都是太祖开国时立下的,当初很多大臣反对,下面的士绅也翻了天,但都被太祖镇压下来了,四百年了,士绅交税已经成了惯例。
……
朝廷也不是对举人没有优待的,但凡考取到了举人功名,可以见官不跪,五品之下不能定罪,得通报学政,革取功名才能处置。
而且每年朝廷也会给举人发一笔不菲的津贴,不说锦衣华食,也能让一家人衣食无忧了。
而且一但朝廷的低层官位出了缺,举人就可以出任,不过现在大乾承平四百年,人才充足,像这种出缺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
所以,举人的位置就变得很尴尬了,不上不下,非官非民。
下面的县城乡镇还好说,毕竟举人也算乡绅,说话还挺管用,县令也得尊重他们的意见。
但在天子脚下,皇城跟前,六七品的官员都数以千记,达官贵人,王公贵族比比皆是,区区一个举人,委实算不上什么大人物。
徐家虽然有些产业,但已经势微,赚不到什么钱了,一家老小都是靠着徐贤的津贴度日,马晋出重金相聘,再辅以诚意,应该可以成功。
思念及此,马晋把书稿一丢,叫上祝虎,两人坐上马车就赶往徐家。
……
徐家也在北城,马晋之前也来过几次,所以熟门熟路到了徐家宅子。
徐府面积不小,也就比马晋之前看的那个将军台的宅子略逊一筹,这是徐贤祖父留下的基业,恐怕也是徐家现在剩下最值钱的家产。
祝虎上前敲门,自有徐府的下人前来询问,马晋自报家门,不一会,徐家二爷徐许出来接待。
徐许年纪不是很大,二十出头,面容清朗,身上带有着一股书卷气。
马晋之前也和徐许见过几面,算是熟识,两人落座,聊了几句,马晋就问起了徐贤在何处,怎么不在家。
徐许告诉马晋,他大哥徐贤最近南下经商,已经离开京城近一个月了。
马晋有些失望,所幸还有一个徐许打底,要知道徐许的能力可不比他大哥差,甚至还要略强些,马晋也不卖关子,直接向徐许说明来意,并开出一月十两纹银的重酬。
马晋话音刚落,徐许就陷入了沉思。
其实马晋不知道的是,徐家日子最近很不好过,因为徐贤南下经商,徐家的钱也都被徐贤拿走作为本钱。
徐家又没有其他的进项,所以日子过的有点窘迫,徐许作为徐家二爷,早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