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慢的,这事只能先摆放着了,因为李俊已经要急于建功立业了。

    自从赖六打败匈奴之后,看到他逐渐得到国王的宠信,势力不断上升,李俊每日如坐针毡,他急于想扭转局势,急于要证明自己才是楼兰的中流砥柱,于是,提出要远征焉耆。

    前面说过,扈巴国王本已经有这样的想法,和李俊可谓一拍即合,前期已经让李俊作了出征的准备。

    现在万事俱备,于是,这天风轻日和,扈巴国王筑坛拜将,封李俊为征讨大将军,赖六因为是大司农,这次也同李俊出征,封为督粮官,负责督办粮草。为李俊的大军提供后勤保障。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赖六自然知道这个道理,身为督粮官,他带着两千名护粮官兵,护送着粮草向焉耆行进。

    他知道,这次和李俊一起出征,这小子说不定又要找自己什么岔子,因此一路上小心翼翼,还请示若兮后,把小乌调到身边,作为他的护卫。

    大军向西北而行,开始一切顺利,可是,一踏进焉耆境内,便遇到了阻扰。

    焉耆本是西域小国,甚至比楼兰还小很多,《汉书?西域传》记载:“焉耆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击胡侯、却胡侯、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车师君、归义车师君各一人,击胡都尉、击胡君各二人,译长三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北与乌孙接。近海水多鱼。

    可见在西汉时候,焉耆不过四千余户,人口三万二千多人。距离中原很远。

    但是,焉耆周围大部环山,境内有开都河与孔雀河贯穿全境,非常富饶,早有“良田嘉禾,沃野千里”的美称。

    到赖六等去攻打焉耆的时候,人口已经达到十余万了。

    不过,焉耆国内佛教盛行,僧侣很多,全国十余万人口,倒有四成是僧侣。因此,境内寺庙很多,钟鼓常鸣。

    要到达焉耆,必须翻过焉支山,这焉支山上盛产一种称为红蓝的植物,焉耆妇女喜欢把这种植物的花瓣做成胭脂,是绝好的美容佳品。

    因为焉耆人信奉佛教,兵力不强,于是经常沦落为匈奴人的藩属。据说当年霍去病率领大军攻打匈奴,占领了焉支山后,当地便有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焉支山是楼兰大军去焉耆的必经之地,但是,悬崖峭壁,山势险峻,在一条沟谷当中,有一条采花人踏出来的羊肠小道,稍微平缓,可以进军。

    沟谷里面泉水淙淙、怪石林立、树木繁茂。此时已经是秋季,齐人高的红蓝已经枯黄,散发出金黄的颜色。

    楼兰大军到达山脚之后,已经是日落西山了。秋风吹拂,野草东摇西摆,发出哗哗的响声。

    李俊建功心切,要求大军连夜越过焉支山,给焉耆人一个突然袭击。

    但是,望着山上林木森森,满山遍野枯黄的野草,赖六想起了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的故事,觉得焉耆人要是在山谷里埋下一支伏兵。搞个火烧焉支山,恐怕要糟糕。

    于是建议先在山下扎营,第二天派人去侦察一番后,再行前进。

    但李俊不听,还嘲笑赖六胆小,说如果他不愿意,可以次日再行进兵,但是不要耽误大军的供给。

    赖六只得由他去,自己押着运送粮草的将士在山下埋锅造饭。

    果然被他猜中,李俊的大军才爬进山谷,便遭到了焉耆人的袭击,只不过,焉耆人显然没想到火攻这一招。他们只是利用山谷里便于隐藏的有利地形,搞了一些滚石檑木之类的,再加上弓箭阻击。

    只是,他们的兵力显然不多,对楼兰大军造成的伤亡不大,但是,这次小规模的阻击也足以让李俊担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