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是做什么?真是失礼。”

    “不清楚。”另一个夫人搭话道,“兴许是家里有什么急事吧。刚才隐约听见,似乎是他们家老夫人说,家里来了京城的人。”

    郡王妃点了点头,就懒得再关心这个话题。周围的夫人们看到郡王妃的脸色,知道郡王妃不喜欢听楚家的事,也都识趣地不再提。

    过了一会,一个丫鬟过来,在郡王妃耳边低低耳语。郡王妃的脸色肉眼可见地阴沉下来,丫鬟说世子去了花园,似乎楚锦瑶也在。郡王妃听了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若是赵氏在这里,她一定要刺赵氏几句,可是赵氏方才走了,郡王妃只能愤愤地骂:“没规矩!”

    什么没规矩,在座的夫人们假装听不到,继续谈笑风生,讨论首饰和儿女。还没等她们把心中的幸灾乐祸消化下去,一个知府家的丫鬟跌跌撞撞跑过来,匆匆行了个礼,就对知府夫人喊道:“夫人,大事啊!”

    “怎么了?”知府夫人不明所以。

    “方才有人传信过来,说是京里的公公去长兴侯府宣读圣旨,赐封长兴侯府的五姑娘为太子妃!”

    “什么!”

    宛如一个惊雷炸在平地,不光知府夫人,其他太太也仿佛被烫了一般,纷纷惊叫出声。郡王妃的脸色尤其难看,她忿然又笃定地骂道:“不可能,瞎传这种话,你也不怕闪了舌头。”

    “是真的,长兴侯府已经在街上放鞭炮了。”

    郡王妃楞了一下,心里突然不可抑制地涌上一阵寒意。其他的夫人也坐不住了,纷纷派得力的人手出去打探消息。

    刺探消息的人一波波回来,都带回同一个答案。长兴侯府的五姑娘被封为皇太子正妃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从官场传遍市井。

    郡王妃赶紧带着县主回家,连夜托人上京问话。明明说好了是县主,怎么就成了楚锦瑶?是不是记错了人?

    而京城里早已为这个消息轰动了许久。众多高门之女眼珠子都不错地盯了这么多年,最后太子正妃竟然是一个听都没听过,甚至还是个外地的闺秀?听说这位太子妃是侯门的嫡女,虽然从身份上来讲,也够得上太子妃之位,可是身份足够的适龄贵女,京城里得有多少?凭什么是她?

    郡王妃亲自打发自己的心腹去京城,等心腹转了一圈,带了最新的消息回来后,郡王妃颓然后跌到椅子上。完了,她们信誓旦旦,把太子妃视作囊中之物,众人更是把林宝珠当未来太子妃对待,可是最后,真正的太子妃竟然另有其人?

    这个人是谁不好,为什么偏偏是楚锦瑶!她们之前还推了和楚锦瑶的亲事,甚至想把楚锦瑶纳为侧室,结果一转眼,楚锦瑶就变成了太子妃?

    郡王妃拒绝接受这个反转,县主更是连日连夜地哭,瓷器花瓶摔了一地。楚锦瑶原来还是县主的伴读呢,县主信誓旦旦要当娘娘,还在众多闺秀姐妹前夸下海口,杂七杂八许诺了一堆。最后,竟然之前从来看不上的楚锦瑶压到了她头上。

    老王妃一夜憔悴了许多,她也不想看到这个结果。可是木已成舟,圣旨都颁布了,还哪有回天之力?想到这里老王妃就暗恨,之前那些人接了怀陵郡王府的东西,舌灿莲花满口应承,可是最后事情有变,老王妃不信镇北侯府没接到消息。可恨这些人吞了钱不吐骨头,看到事情不成了,别说给她们家一个交代,竟然连句口信都不往回传。好歹让她们有个准备啊!

    然而对方是镇北侯府,老王妃能把人家怎么样。老王妃气得眼前发昏,连着几天都起不来床。可是这个局面总要有人出来收拾。家里郡王妃整日摔摔打打,县主更是发疯,无论谁去劝都要被劈头盖脸地喷一通,楚珠更是拿乔,每天在老王妃这里抱怨,说早按她的说法做该如何如何……老王妃被这些人气得病越来越重,最后只能强撑着身体,给长兴侯府送去一份重礼,有何用意不言而喻。

    然而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