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功能的单位,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大家将一箱箱补给货品从存储舱运到

    补给平台,并装进吊筐。

    补给目标青岛舰打出了一组“VP”的旗语,并挂起了黑色棱球,表明它们已经做好了补给的准备工作。我作为补给指挥者之一的代职学员班长,向大将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回旗语,我们也已经做好补给准备。

    青岛和太舱两舰成横队近距离航行,准备进行综合补给。青岛舰慢慢驶近“太仓”舰右舷,占领补给阵位,两舰保持固定间距,同向同速前进。

    远远的,我看见李珊然了。她正在青岛舰上向我们招手微笑。为了找到更好的拍摄及采访角度,所以她与其他的新闻组的成员兵分两路,她到了青岛舰上迎面对补给场面进行报道。大西洋明朗的天空下,感觉她已经与阳光融为一体,分外的明媚。

    方旭担任此次补给的枪帆班的班长。他早在舰艇上干过,也做过一些小规模的海上补给,倒不是陌生。他发射撇缆枪,“叭”的一响,缆头飞向青岛舰,准确地落在反舰导弹发射架上,对面的舰舱段班长则迅速指挥战士引缆、架索。

    我真觉得我现在有些发号施令的意思了哪,诗琳。你可别笑我啊,我虽然没有大将那样时刻念念不忘要成为将军的雄心壮志,可我也能感觉出,处于一个高于一个同辈者的位子上,感觉真的是不一样的。

    在副舰长的程序安排下,我随后又指挥了架设输油管作业。各战位迅速行动,放钢索、收引缆,密切配合下,很快在两舰之

    间凌空架起一条斜拉钢索。重达几百斤的输油管头连着油管、滑轮很快升上高空,缓缓滑向青岛舰,稳稳地冲进受油口,两舰对接成功。随着太仓舰输油泵和水泵的启动,输油管和输水管逐渐涨圆,油水咆啸着流进青岛舰。

    干货补给是马婷婷指挥的。她比我还有官威。呵呵,但愿她能原谅我在背后这样说她。在她的指挥下,第三补给站的官兵迅速在两舰之间又架起了第二根钢索。随后,满载着蔬菜、小米、绿豆和各种副食的补给车被稳稳吊起送上滑轮,均速滑到青岛舰上。

    这时,青岛舰的舰载机起飞了,李珊然竟然也上了飞机。也不知道她畏不畏高。舰载机进行绕舰飞行,在空中摄下了我人民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跨越大西洋的壮丽画卷和首次在大西洋深处进行综合补给的精彩镜头。

    这次补给行动,共为青岛舰补给柴油230吨,淡水40吨,干货900公斤。

    补给行将结束,我看着直升机在天空轰鸣,飞行,那里,有种让人目眩的蓝。螺旋桨卷起的强风,吹在我们身上,吹得衣衫簌簌作响。

    我觉得我真正成长起来了,诗琳,在这大西洋的海风里,在责任与奉献的征途上,真正的成长起来了。一年前,谁曾想到那个内向文静的有些瘦弱的高中生,现在却参与并一度指挥着两艘钢铁*上的许多人,在进行着如此壮阔的远航。

    生在伶仃洋畔,长在伶仃洋畔的我,见惯了伶仃洋壮阔澎湃的风浪,然而这一路而来,由北至南看遍了祖国的海疆,看过了黄海的沧桑,看过了南海的满目疮夷,看过了印度洋的生机,看过了亚丁湾的战火,看过了爱琴海的烂漫,此时又看到了大西洋的辽远。

    相比之太仓舰,我已经是个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生灵,而太仓舰相比之大西洋,也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我们又是凭着什么远征这最辽阔的地域。

    你知道答案,诗琳。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而比海洋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一颗爱人之心,泛滥的爱可以远越重洋,真心的牵挂更可以逾越古今。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神圣的爱不过三种:爱国之爱,民族之爱以及男女真心的恋爱。而这三种爱往往又不是相互远隔,而是互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须将它们强行界定与分割,且让它们自然而生,自然而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