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山上的风景自然比山下好得多,不过,除了孙氏兄弟,其他几人都是若有所思,就连生性豁达的徐润天也是言语少了许多。

    戴梓则是变得有些振奋,也许是刚才的“希望学堂”所闻所见,让他找到了某些共鸣。

    几人牵马徐行,戴苍道:“天助懂得治学的大道理,又能去实践之,可谓是深得阳明学说的“知行合一”了。”

    徐润天摇头道:“天助是已经明白了治学的道理,而去办学堂,应是“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深合朱子“先行后知”的治学真谛,而非是“知行合一”。”

    朱熹和王阳明对“为学之方”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他们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上。朱熹强调“先行后知”,而王阳明则主张“知行合一”。两种学说各有大批儒者所捧,实则大同小异,各有千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大同小异,具体事情具体对待。

    经过两座村镇时,几人都是啧啧称赞。眼前屋舍俨然,整齐有序,有山有水,特别是还有茅房和澡堂等设施,更是让众人惊叹不已。

    要知古时的城市,虽然也有公共厕所,但底层百姓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黄白之物随处可见。

    清末时,北京城的收费如厕不便宜。不少百姓干脆不上厕所了,“人都当道中便溺”,以致那时的北京城卫生状况非常糟糕,连打进来的八国联军都看不下去。

    京城尚是如此,就更不用说那些地方上的县城,村镇了。

    就连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也发起了“新生活运动”,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市容清洁、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和污水等。由此可见,几千年来,华夏的卫生状况并不是怎样无瑕。

    而眼前这两座万人的村镇,却是干净整洁,没有任何秽物。还有排污管道,由流水顺着渠道冲向远方。

    一道已经修建起来的寨墙,就在村镇的前方。此处地势险峻,隐蔽异常。若是没有千军万马,怕是难以攻上山来!

    几个人都不由得暗暗心想:王天助如此处心积虑,只怕是其志不小。不过众人见孙虎介绍山上的情况时毫无隐瞒,心下也不由得暗暗感激。

    经过*厂的时候,孙虎带众人进去参观。众人都不知道里面正在生产什么,戴梓却看得是津津有味。他精于枪械和火器,但*的生产还是第一次看到。

    听说这些*是王斌的配方,而*的爆炸效果,是外面普通*的三四倍时,众人都是睁大了眼睛。谁也没有想到,王斌居然还有这样的本事!

    出了*厂,众人到了半山腰的铁厂。孙虎知道戴氏父子都是火器人才,都精通机械之术,特意带一行人进去观看。

    看着水泥围成的高墙,四个巨大的岗楼,肃穆*,来回巡逻的士兵,孙虎兄弟也不由得暗暗吃惊。想不到只是离开了两个多月,山上就发生了这么多巨大的变化!

    铁厂已经和铁矿完全分开了,炼铁炉,炒铁炉,以及铁铺,都分别形成了独立的作坊。一排排作坊和库房分布其间,整齐有序,工匠们和学徒们正在里面热火朝天的忙着。

    铁厂守门的士兵显然认识孙虎,知道他是王斌的贴身侍卫和眼前红人,眼前的几人气势非凡,显然也是贵客。士兵不敢怠慢,赶紧放了孙虎几人进去。由于王斌不在山上,孙虎便充当地主,带着戴氏父子几人一起进了铁厂,去参观一番。

    一进铁厂大门,戴氏父子几人一眼就注意到了那座特殊的炼铁炉。众人都觉得眼前一亮,父子二人,包括徐润天,几人都不惧怕炎热,走到炼炉周围仔细的观看起来。

    炼炉的工匠向戴氏父子几人专门介绍了炼炉的保温设计,以及风箱设计和空气预热的道理,并说这些设施都是王斌发明的。几人都是甚感惊诧,也是深有感触,工匠说到痒处时,几人也不禁连连点头。

    路过半成品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