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

    刘兴全忙道:“家父身体安康,这是家父托小侄带来的一点礼物,不成敬意,还望叔父不要见怪。”说完赶快递上礼单,知州下人赶快上前接过。

    知州一瞅礼单,这礼可不清,最少也有四五十两银子。脸上的笑容更盛了:“贤侄,不知你此次前来,有何要事啊?叔父定当尽力而为。”

    刘兴全道:“小侄和我这位义弟在富顺一起参股做盐业的生意,目前因役牛缺少难以扩大经营。听闻合州政通人和,耕牛甚多,所以才厚颜前来,请叔父帮忙,看是否能买一些回去。”

    知州笑道:“你二人可来对了。别的不说,合州此地耕牛甚多。三年前前任知州于大人到此,招抚流民,开荒拓地,三年下来,地开了不少,耕牛也是遍地都是。合州城北有专门的牛马市,甚是繁华,一会我开了文书,叫有司官员陪你们去一趟。”

    历朝历代对耕牛保护甚严,康熙初年,大规模的耕牛买卖需到官府备案,虽然说官府只是盖章办事,不闻不问买卖过程,但必要的手续却是必须的。

    一行人告辞出来,向城北的牛马市方向而去,陪同的是农房的小吏,20多岁,为人甚是机灵,一路上热情地介绍合当地州的风土人情,两人也听得是津津有味。

    到了牛马市场大门口,王斌掏出十两银子,给了小吏,笑道:“兄弟,后面的事儿,就拜托你呢。”小吏大喜,恭敬道:“公子你就放心吧。”10银子快相当于小吏一年的薪水了,难怪小吏欣喜若狂。

    小吏熟门熟路,带着几人在市场里面穿梭,对一旁上来的几个小贩不闻不问。待走到市场里几个卖牛大户的棚前,才停了下来,对王斌道:“公子要的牛数量多,必须到这些大户这里,才能找全。公子买成年牛,也要买幼牛,还要买一些种牛,以后才能长久使用。自流井路途遥远,随路还得有养牛的牛匠,只有这些卖牛的大户才能做到。”

    看来这买牛也不是这么简单的,里面门道很多。通过带路的小吏,几个大户知道了王斌等人是知州大人的亲戚,要买的数量也多,赶快迎了上来,争着要把这一笔买卖做成。

    最后商定,成年牛的价格为5两银子一头,买了300头;幼牛的价格为3辆一头,买了150头;种牛的价格为4两银子一头,买了50头。共买了500头牛,加上雇佣的路途上看牛的牛匠,花了整整1800两银子。

    第二天一早,王斌和刘兴全走原来的路回去,护卫们和牛匠走水路,下长江,转沱江回富顺,鉴于刘兴全和王斌买的耕牛数量众多,知州也派了一些手下的衙役随行沿途保护。

    回头因为是熟路熟近,所以相对较快,也不过是十日左右的功夫,就赶到了富顺,两人分别告辞归家。

    听到王斌回来了,张志和董平赶快来看望。几日不见,二人的脸色黝黑,神情却更见彪悍,显见训练得十分刻苦。

    王斌笑着对二人道:“我不在的这段时间,训练怎么样?一切还好吧?”

    “这些小子唯恐自己的活计被外面的人抢了,一个个玩命的训练。就是识字还得加强,很多人已经有了进步,一些基本的数字也会写会认了。”张直答道。

    “识字一定要加强!不但要识字,以后还要看文章,看书。”王斌正色道。

    富顺北郊的官道以西,起伏的山丘里,一条条小道夹杂其中。时值盛夏,碧绿的野草,鲜艳的野花布满一个个山丘,煞是好看。山丘上簇簇青竹,不少茅屋依竹而建,古色古香,一幅田园山水图画。

    山丘上的一间小茅屋,门前水塘里几只鸭子在啄食,傍晚时分,茅屋里鸦雀无声,也不见炊烟飘出。茅屋竹门紧闭,屋子的一角躺着几具尸体,有老幼皆有,其中一具女人的尸体,全身*,浑身青紫,显然死前遭受过非人的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