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或者是吴应熊心甘情愿,反正京城他是别想回了。

    吴世璠回到昆明,吴三桂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尽管孙子还是七岁幼童,但也是吴氏的血脉,自己后继有人了。

    夜幕低沉,平西王府,“万卷楼”中,灯火通明,楼外铁甲卫士三步一哨,五步一岗,警戒森严。

    吴三桂一身儒者打扮,正坐在书房正中间的椅子上,下首坐着的两人分别是他的两大幕僚刘玄初和方光琛。

    吴三桂道:“钦差逼迫日甚,本王欲立刻起兵,二位先生还有什么想法没有?”

    刘玄初道:“满清入关还不到三十年,明亡未久,人心思旧,王爷宜立明室后人,奉以东征北伐,则老臣宿将无不愿为前驱,唯王爷马首是瞻,如此大事可成。”

    方光琛却摇头道:“王爷当年出关乞师,皆因势单力薄,这一点可以向天下人解释。然永历逃亡缅甸,王爷擒而杀之,实无法向明室之人辩明。今王爷举事,恢复明朝容易,但不知成功后又如何,难道要再来一次篦子坡之事吗?”

    吴三桂皱了皱眉头,当年洪承畴力劝他不可对永历一伙人赶尽杀绝,他一意孤行,在篦子坡绞死永历皇帝,染亮了他顶戴花翎上的宝石,但同时也失去了大批汉人的心。

    刘玄初看了看吴三桂冷成一团的脸,劝说的话到了嘴边,又给他咽了下去。

    吴三桂奋然道:“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本王决议起兵反清。本王会自命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廷献,你秘寻工匠,铸号为印,以备起兵之用。”

    方光琛道:“此事下官去办!另外,王爷还需联络各路英豪,共同起事。陕甘的张勇,*;四川的吴之茂,谭宏;贵州的李本琛;还有尚之信,耿精忠,孙延陵等人,这些人都是兵强马壮,许多人和王爷有旧,正可以群雄呼应,天下震荡,满清的江山休矣!”

    吴三桂连连点头,欣然道:“如此一来,海内动荡,义旗并举,大事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