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很少邀请影评人参加。
这一次,使馆影业邀请了上百名影评人,但邀请名单经过专门考察设计,所邀请的影评人没有一个是职业操守相对比较好、影评多少还算靠谱的老牌影评人,大都是有些名气却算不上很出名的那种。
互联网的兴起,对很多传统行业形成巨大冲击,职业影评人这个行业也不例外。
放在七八年之前,普通观众看了影片,就算是有意见想要发表,大多也找不到渠道,只能跟周围的朋友议论。
到了现在,只要观众想,看完电影之后,立即就能在博客、论坛或者IMDB,乃至刚刚出现的奈飞分享上面发表自己的影评。
不得不说,以前的职业影评人是个高端行业,但如今发表影评的人多了,分散了关注度,影评越来越不值钱。
除了最顶层的那些,大部分影评人单纯依靠写影评,甚至都养活不了自己。
人穷志短这句话,从来都不止是说说这么简单。
来自洛杉矶的影评人查尔斯-艾瑞克目前就面临这种境况,两年多之前,借助跟帕丽斯-希尔顿的一场嘴仗,查尔斯-艾瑞克打出了些名气,尽管因为拒绝喝帕丽斯-希尔顿的洗脚水,导致很多人批评他言而无信,没有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和勇气,但不管怎么说,他都从默默无闻变成了一个能让人记住名字的影评人。
但名气没有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显著的提升,与《国家先驱报》短暂的合作结束之后,由于传统的报纸杂志都有常年合作的影评人,那些老资格的影评人死死把握住传统媒体的影评专栏,让查尔斯-艾瑞克这样的年轻一代影评人很难有在纸质媒体上出头的机会。
互联网上机会倒一大把,问题是互联网上写影评的人太多了,多到网站和论坛根本不用花钱雇佣专职影评人。
这简直太尴尬了。
两年多来,查尔斯-艾瑞克笔耕不辍,写出的影评足有上千篇,换来的收入不过区区数万美元。
如果不是利用自身好不容易积累的这点名气,在博客上推销些电影周边,连生活都会成问题。
有时候,查尔斯-艾瑞克非常怀念《死亡之屋》上映时的境遇,仅仅写了些实话实说的评论文章,与那个德国烂导演和帕丽斯-希尔顿这个豪门烂女怼了几次,就拿到几乎等同于一年的收入。
但这样的好事不是年年都有。
确切点来说,查尔斯-艾瑞克也只遇到过那么一次。
就在查尔斯-艾瑞克为收入发愁时,有人找到了他,还是老熟人。
洛杉矶市区一间老旧的咖啡厅里,查尔斯-艾瑞克看着对面的人,正在努力回忆。
“艾瑞克,你还是老样子啊。”
这人说话异常爽朗,仿佛是亲密无间的老朋友:“一点都没有变。”
查尔斯-艾瑞克渐渐记了起来:“是你?”
这人笑了笑:“就是我,马迪亚斯。记起来了吗?大概一年多前,我们曾经在这里见过。”
“对,我记得你。”艾瑞克先是恍然大悟,接着又有一丝窃喜,正是这个马迪亚斯,给他带来了怒怼帕丽斯-希尔顿的机会。他轻声咳嗽了一下,压下那丝窃喜,尽可能平静的说道:“马迪亚斯,你突然找上我有什么事?”
马迪亚斯笑了笑:“一个机会。”
艾瑞克嘴角不自觉的勾了起来,会是盼望的机会吗?
马迪亚斯没有掉他的胃口,说道:“跟上次差不多,一个赚钱的好机会!”
相比于上一次,艾瑞克多少都成熟了一些,而且自认为也是个知名影评人,必须要保持知名影评人的自尊和格调。
他看着马迪亚斯,却不说话,好像一点都不在乎这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