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孙嬷嬷的儿子在后巷铁匠铺做事,可以托她试试。”

    琉璃拿簪子在桌上划圈,“可我并不想人家问来问去……”

    蕊儿道:“那好办,奴婢就说是自己缺钱花,拿来当零用的就是了。”

    琉璃觉得可行,把簪子给了她。

    又想起那幅画来,叫来翠莹:“从外头搬进来的那些书画都整理过不曾?”

    翠莹想了一想,道:“就是前几日才搬进来的那几个藤箱?还堆在耳房呢,没有书架可摆,就没弄。”

    琉璃进耳房,开了三只箱盖,里面的书籍字画果然还是按原来的位置摆放,但仔细一看,字画这一箱却都被动过了。

    她回忆了一下当初那副画摆放的位置,然后从放书的藤箱里抽出一本《烈女传》,翻到其中一页。页面上画着一幅丹青墨荷,落款是“岚青先生于庆平元年秋”,外公的亲笔提字,但作者岚青先生却不知是谁。

    箱子明显是何苁莅派人动过。他说在许娘手中见过这幅画,却跑到字画堆中翻找,可见是说谎。再说,这本书是外公直接交给她的,母亲只怕根本不知道。

    认真来看,这上面绘着三枝荷叶,一大两小,另有两枝荷花高高昂立,一枝稍高的掉了两片花瓣,稍矮的那枝却十分茁壮。

    琉璃看不出此画有什么特别,还是当初她学画荷花的时候,外公拿这书出来指给过她一次,说他平生只收藏过这一副墨荷,也没有特别说有多重要。但她现在觉得何苁莅要这幅画一定另有目的,他到底从哪里听说她手头有这么一幅画,而且这么想得到它呢?

    甜儿推门来道:“姑娘,光太暗,出来看吧。”

    琉璃把书合上:“知道了。”

    当是天要黑了,顺手挑了几本书走出房来,一看天色还早,便且转进卧房。一个人对着书闷了半日,忽又转回耳房内,开箱取出几页宣纸,回房对照着那幅图细细摹画起来。

    外公在琉璃八岁时去世,在世时极用心教导着这个唯一的孙女,若不是因为碰上个这样的身世,母亲又一再叮嘱她隐忍退让,凭借着几分学识,上辈子也不一定会死在何毓华手里。

    其实琉璃也惊叹外公的才华,有时候祖孙俩散着散着步,他会以河边垂柳为题信口作出一篇赋来,有时吃着吃着点心,他也会以指沾水写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蝶恋花》。幼时在吴州还不觉得,那时见的人少,除了祖孙三代,就只有楚秦、徐舟二位师兄和一位老家仆,缺少有份量的对比。后来外公与老家仆相继过世,两位师叔也一个去了蜀中,一个去了金陵,母亲病了一场,也就带着她来京中寻父了。

    其实找到何苁莅后,他消失了有五六天才再次出现,这一次回来他似乎是从震惊中缓过来了,不但赁了房子,还不时给着钱物。在这段日子里,琉璃随着母亲上街时,也时常看见所谓的文人才子在茶楼酒肆诗赋,但她从没觉得有一个能超越自己的外公。

    诚然,这有可能是她爱屋及乌,她也没有继承外公的才华可以拿出来证明,但是书法上,她是下了苦功的,琴棋书画四字,前两项不提也罢,委实拿不出手。后两项却是深得老人家真传,当初临摹外公的留名,连外公本人都曾误以为是自己写的。而某一次京中有处的字画店“宝墨园”的掌柜看了她的字画,却是当场惊叹有当代四大家之风。

    她不知道四大家是谁,再说女人会写字也算不得什么荣耀,往后的日子,她还是恪守闺仪地写着中规中矩的小楷,亦或干脆装作不会写,只除了在永信面前那一次。那是她重获生命,一时忘形了。

    画完了画,她对着光轻轻吹了吹,又在同样的位置落款留了“岚青先生于庆平元年秋”的字样,然而没有印鉴,一时倒是个缺憾。

    蕊儿推门进来,“奴婢已经跟孙嬷嬷说了,过两日就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