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得了抄书的苦,也不愿挨骂,常常逃课。

    那位教书的师傅不知在国公爷面前说了多少遍,连全京城都知道方锦荣这位国公家的大少爷不学无术,不知上进了。

    十七八岁的儿郎了,平日只知道玩乐,若不是投了个好胎,亲人爱护,哪里能过这般好日子。

    锦荣想起这句传遍京城的评价,不禁笑了。

    反正她是不羡慕的,尤其是这副走会路都容易喘的身子。

    终于到了老夫人的院子,锦荣走进正室里,这里的摆设显然正常多了,虽不乏珍品琳琅,但错落有致,多熏香,纱灯这些雅致之物,旁边的侍女打起帘子,只见宽红木椅子上坐着个戴着抹额,衣着精细,贵气富态的老太太,笑容慈和。

    “我的大孙儿来了。”

    旁边已经备好了凳子,见锦荣微微喘气,立刻心疼不已,“快上川贝炖梨,给锦荣顺顺气。”

    老太太道:“你若是累了,晚来些也无妨。”

    锦荣扮起原身来,也半点不差,笑道,“孙儿想念老太太,惦记着您这的早点,只是喘点气,没事。”

    她这后半句说的话还真不是假话,原以为会气喘吁吁,稍微一调息,似乎又没那么难受了。

    川贝梨汤还未上来,已有人进来了,是位仪态端方,虽上了年纪依旧保养得好容貌秀丽的妇人,也是国公夫人,方锦荣的叔母,宋玉秀。

    她见到锦荣,眼中闪过一丝惊诧,“今儿个,侄儿倒是比我来的还要早。”

    锦容在心里想道,原身平时走的是有多慢啊。

    她思索着身份记忆没顾及那么多,好在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她照着平时口吻道了一声叔母,却未起身,虽然不合礼仪,但原身就是这样做的,府里也没人说什么,老太太和太太更是不在意。

    但放在外面,少不得一句不知礼数。

    太太宋氏待婆婆温良恭顺,对侄儿锦荣也视若亲子,对丈夫的庶女更是做足了嫡母的照顾,安排的婚事也都是好人家,所言所为都完美得无可挑剔。

    半句不离府里的人,老夫人看她的目光也是极为温和,不见其他勋贵人家的婆媳不和,争锋相对。

    原身的记忆里,对这位叔母也是极为信赖的,还记得幼时风寒发烧时,宋氏也是衣不解带地照顾,才使方锦荣没有夭折,此事在京城也是人尽皆知。

    谁不道一声,安国公夫人贤良淑德,为当世女子典范。

    安国公府中也是和和美美,五福俱全,也是依赖这位持家有道的国公夫人。

    早点上来了,锦荣也就不用再说话了,专心用早饭,偶尔耳朵边还能听到太太和老太太说事,有府里的,也有外头贵族人家的事,不过是早上闲聊。

    待锦荣觉得稍稍饱腹后,便搁下筷子不再吃了。

    “今天侄儿怎么才吃这点?”太太倒是关注锦荣这一边,立刻带着讶异微笑道。

    老太太也道,“可是不舒服,要不请大夫来看看。”

    锦荣摇了摇头,她用的已经比常人要多了,没必要为了演戏,再吃下去。

    太太宋氏眼眸闪了闪,语气温和柔顺道,“锦荣怕不是担心上课师傅的事,连用饭的胃口也没了。”

    “这又怎么说?”老太太连忙问道。

    太太便把昨日锦荣逃课的事说了,还一脸羞惭地道,“也怪我这个做叔母的,没能照顾好侄儿。”

    老太太拍了拍包着绣套的椅把,一副溺爱孙儿的样子,“不想上,就不去上了。”她又道,“我们锦荣又不愁吃,不愁喝,学这些也没什么用,要是把我孙儿累出病了那怎么得好?”

    “少吃了,我孙儿都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