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长安。
最后则是洛阳,是由河南道行台,薛万均,王马汉,徐世绩等人一并建议的。河南道行台的理由很充分,赵军府军兵团几乎云集于此,这里是赵军军力最强大的地方。从河南进攻洛阳,虽正面面临潼关天险,但是河南赵军大可以不直接攻打潼关,而是绕过这里,攻打武关入关中。从武关入关中,也是走刘邦当年灭秦的线路。
唯一没有吭声的,就是宋金刚,萧铣两位江南道行台的重将,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如何,主攻的方向是关中,不会轮到荆襄,巴蜀,到时候决战他们最多是牵制李靖的人马,让他们不能回援关中。所以他们也就无事一身轻,就坐在一旁,无比羡慕地看着几位大将争抢主攻。
他们也都知道,为何几员大将争执了这么激烈,因为平唐一战乃是赵国规模最大的战役,灭唐之后,很可能以后赵国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就算有大规模战事,也无法及得上这一战了。
所以伐唐之战对于诸将而言都是志在必得,谁在这一战中表现出色,将来不仅载入史册,而且自己封官加爵位,子孙后代繁华不尽。眼见机会就在当前,所以力争在陛下面前,夺取主攻,就成了诸大将无比急迫的事情。
众大将陈词完毕,一并看向李重九,等待着他的决断。
李重九目光扫过众将,看向一旁一直不说话的张玄素问道:“张爱卿,你有什么见解?”
作为李重九席谋士张玄素起身道:“此次攻打唐,无论哪一路为主力,最重要是李世民在长安人马的动向。我军分进合击度够快,让其错过出击之势,如此三路大军合围于长安城下,那么李世民就算有排山倒海之能,也是无法扭转战局。”
“但三路人马,有快有慢,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所以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要将李世民聚集在关中的主力人马,调动出来,最好能让他悬于长安之外,与我们决战。我们集中两路以上的兵力,对李世民动进攻!这样的决战,我们胜算才大。”
“若是配合不当,行军延误,就容易被李世民各个击破,所以分进合击之策,需要谨慎,无论哪一路主攻,都不能轻兵冒进,更不能让李世民判断出我军主攻方向。”
一旁虞世南道:“张侍郎说得有道理,这一次伐唐,一战定鼎天下,所以我们以直接攻入关中,夺取长安为战略目标。同时也要防止李世民从关中退入巴蜀,据险而守,那么又要迟至两到三年,才能平定天下。”
李重九道:“虞爱卿的担忧有道理,朕不可以让李世民有从长安退入关中的机会。”
李重九走到地图前,用竹杖指向地图道:“朕决定调动兵力聚集在荆襄一带兵力,江南道大行台有水师两万,步卒三万,骑兵五千,朕决定用他们从上庸攻入汉中,攻打李唐的巴东郡,切断李世民从关中向巴蜀的退路,你们看如何?”
下宋金刚,萧铣二人对视一眼,都是露出了惊喜的神色。本以为没机会凑热闹,没有想到李重九竟将这重要任务交给他们。
宋金刚道:“陛下,这是妙策啊,襄阳的唐军是一个硬啃的骨头,就算我们攻下襄阳,对于我军主力攻打关中,也不能有太多帮助,反而不如攻入汉中,对于长安的威胁更大。”
萧铣道:“我赞成宋将军的意见,虽然我们为了攻打襄阳,在长江下游练的一年的水师,这一战派不上用场了。但是若是能绕过襄阳,夺取汉中,对于我军的关中之战帮助无疑更大。”
这时候薛万彻听宋金刚,萧铣揽了这么重要的任务,不由动了插一脚的心思。薛万彻开口道:“江南兵擅长水战,但是上庸,汉中都是山地,恐怕作战不利,我武卫军可以支援五千人马,随你们入汉中。”
萧铣还未说话,宋金刚在一旁一口回绝道:“不劳薛将军担忧,无论水战,步战,我宋某人都样样精通,何况唐军在汉中也没有大将守备,你还是留着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