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1672年的冬天对很多东岸人来说,是极为寒冷的,尤其是对居住在巴塔哥尼亚台地的人来说,这里的冬天比其他地方更为酷烈。

    时速超过五十公里的西风咆哮着吹过荒原上的小镇,屋外的工业风车叶子被吹得呼啦啦作响,迅猛的动力经中央机房传递到连杆上,带动一台磨粉机呼哧呼哧地运转着,将大量金黄色的小麦磨成细腻的面粉。

    毋庸置疑,在巴塔哥尼亚台地一带,风力一直是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从西边安第斯山一带吹来的狂风,终年为辽阔的台地区提供了用不枯竭的动力来源,河成绿洲一带的提水灌溉、磨坊的小麦加工、油坊的食用油压榨乃至砖窑厂的鼓风吹气,都需要这种廉价的能源,因为这里没有木炭、没有柴禾、也没有煤炭,只有终年狂野的西风。

    东岸人的工业风车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好几代了。从最初进口自荷兰的20马力风车至今,东岸人已经衍生发展出了五个型号的工业风车,动力也从最小的20马力到最大的300马力,应用范围是越来越广,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甚至于,在今年(1672年)年初,联合省还向东岸采购了一些工业风车的技术和零部件,以提供其国内大量风车的利用率,令很多人为之津津乐道。要知道,荷兰人或许在蒸汽机上不如东岸,但比东岸人早使用风车不知道多少年的他们,在这种事物上的技术积累并不见得比东岸人低。

    举个例子就可以有直观的了解了。在受到大自然特定恩赐的低地地区,尤其是阿姆斯特丹西部的赞河流域,地势平坦、风力强劲,因此聚集了大量的工业风车,引水、排水、锯木、磨面、锻铁等业务一条龙,因此该地也成了荷兰著名的工业区。据荷兰人的资料,目前该地大概有着数百架工业风车在常年运行着,尤其是在法荷战争爆发后,东部地区受到战争威胁,于是很多工场主将生产场所搬到了西部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多德雷赫特、莱顿、哈勒姆等地,并在这里重新修建起了大量的工业风车,为工业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甚至很多城镇在城墙和要塞上也设有风车,用于战时提水,可见荷兰人对风力利用已至何等地步!据历史上的资料统计,17世纪下半叶整个联合省大约有8000座风车,到1900年时还有2000座,1950年时还有1306座,但大部分已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无法正常工作,只能作为游客观赏的风景了。

    不过,由于基础知识方面——主要是几何学、数学和力学——的巨大差距,荷兰人虽然对风车的利用较早,但远没有东岸人这个后来者对其研究得透彻。因为东岸的工程技术研究院力学所经过长期跟踪研究,已经知道风车的输出功率与风速、风车翼板之间的具体量化关系,即他们总结出:以翼展为30米的大型工业风车(这种工业风车因为体积庞大,耗资甚高,在东岸也仅有寥寥几座,且多位于西风更为强劲的南锥铁路一带)为例,在风力三级的时候,其机轴处的功率大约为20马力;在风力四级的时候,则迅速攀升到大约65马力;在风力五级的时候,这种“风力巨兽”的输出功率可达到惊人的220马力,已经超过很多地方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中央传动系统的总功率了,惊人程度可见一般。

    而且,在巴塔哥尼亚南部的很多地方,平时的风力是很可能超过五级的,因此如果有大型的工业风车的话,理论上他们可以获得超过220马力的更大输出功率,只不过他们平常并不需要太过惊人的动力罢了,因此很多风能最终都白白浪费掉了。荷兰人目前使用的风车无论是大小、机轴处的动力、传动的效率还是部件的精度和耐用性,都不如东岸人,因此花钱购买新技术及耐用的零部件,也就很正常了,毕竟他们这个国家离不开风车,否则生产、生活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会修建在南定港(即后世的里瓦达威亚海军准将城,本年度新设立的定居点)的这架工业风车,不过是最大输出数十马力的中小型风车罢了,由国家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