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探索”号探险船终于在四天后修好了,当张金华在满面羞愧的修船厂技师的注视下登上船甲板时,不由得长吁了一口气:在这个湿热的地方待了不过几天时间,就感觉自己浑身都不好了,幸好现在终于可以离开了。在港内补充了一些咸鱼、饼干、肉干、蔬菜等补给品后,“探索”号缓缓离开了新华港,然后顺着莫桑比克暖流南下,并于3月28日清晨抵达了塔城港——在中途他们还顺便往圣玛丽岛送去了两百名流放的克兰迪人、瓜拉尼人。
塔城港还是几年前的老样子,以煤矿为主业,以伐木、玉米种植业为副业,至今粮食不能自给,需从圣玛丽岛调入。当然现在这里又多了一些种植园,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人口也将越来越多。
塔城港内驻有一个三百人编制的塔城守备队,以东亚籍士兵为主,装备精良、作风凶悍,在镇压矿工暴动和附近土人小部落骚扰之类的治安行动中表现较为出色,受到新华夏开拓队颁发的先进集体荣誉表彰。
在塔城港补充完精煤和新鲜淡水后,探险船再度启程南下,直朝南纬38度左右的西风带边缘海域而去。在这个年代,前往东印度地区一共有两条航线,第一条便是葡萄牙人探索出来的近海航线,即沿着东非沿海经阿拉伯海抵达东印度地区;另外一条则是荷兰人常走的航线,他们在马达加斯加以东地区捕捉西南风,捕捉到了便横跨大洋直航巽他海峡,如果没有捕捉到的话则南下然后顺着西风带外围向东,在看到西澳大利亚大陆后再顺着洋流向北,进入东印度群岛附近海域。
可以看得出来,东岸人走的西风带外围航线其实就是荷兰人前往巴达维亚的备用航线,两者大部分航段是重叠的。只不过大海茫茫,加之双方航行的季节也不一样,因此在海上碰面的几率无限接近于零。
4月3日,排水量1250吨的“探险”号已经航行到了南纬38度左右,此时四根桅杆上的风帆都已经张开,强劲的西南风将棉布织就的风帆吹得鼓鼓的。船上的蒸汽锅炉这时候也减小了炉温,除保障操帆的动力外,螺旋桨只在气缸的推动下维持了一个低速运转,整条船只现在的航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2节。
看着船头不时飞溅而起的浪花,张金华不由得暗自庆幸,幸好自己的船只不是纯粹的飞剪船设计,不然船头此刻说不定都已经被海浪给拍烂了。真不知道那些重心偏高的移民专用船是如何在这种海况下行走的,要知道东岸人已经在这片海域沉没了三艘船了,或是撞冰山、或是不幸遇到气旋、或是在海雾里迷失航向,总之死法千奇百怪。那些船长们为了运输移民几乎每年的5-9月份都要在这片海域和死神搏斗,由此可见大家的勇气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当然他们走这条航线也不是没有好处。首先就是避开了近海航线上多如牛毛的海盗,第二个就是航速较快、航程可以大大缩短,第三个就是避开了北半球夏秋季节时一些恶劣天气(北半球的台风、热带气旋等危险天气极多),最后一个就是这条航线可全年通航,总而言之和近海航线比利大于弊,要不然荷兰人也不会同样选择从这里走了。
“探索”号在花费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一边航行,一边记录行经海域的气象、水文条件后,终于于4月21日抵达了位于西澳地区的孤山港(后世奥尔巴尼)。孤山港是澳洲地区的首府(其实也就管着一个金山港),大型移民中转站。其常住人口截止今日已经突破了4500人(金山港为3000人),人口比例比较杂,其中明人约占45%、瓜拉尼人占15%、本土白人流放者约占15%,剩下的都是新华港运过来的奥斯曼女奴,及少量由马斯喀特商人抓来的波斯、俾路支女奴。
该城同样有一个守备队,编制300人,由最初一个120多人编制的山丹人警备队为基础扩建,后加入了数十名南非八旗黑人及本地明人,就扩编成了现在的规模。这支被称做西澳守备队的治安部队是全火器部队,甚至还有本地军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