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百姓们看到这则告示并没有反对也没有嘲笑,反而开始蜂拥而至。
女人齐聚宫门前,道愿意服侍公主。
未满十岁的少年与少女们涌入学府,拜在龚香门下。
一些原本在家中以为自己已经成了儿孙们的拖累的老人也蹒跚地走出家门,有的人不知要先去衙门或城门口进行登记,索性直接在家门口扫除街道,巡视街头巷尾,驱赶在此处徘徊的生人。
有许多人还跑到神女庙前登记领粮,王姻不得不在神女庙前新设了一衙。
整个凤凰台好像突然间拥有了不同寻常的活力。
而凤凰台上下,也确实有许多的工作,正亟待展开。借着这股东风,龚香与王姻的工作突然一日千里,以极快的速度建设起来。
城外的流民村也受到了影响。
这些流民不像城中百姓一样现在才开始“工作”,他们早就有工作了。
首先就是修路和造屋,一切都是轻车熟路,不管是划区还是建屋,商人在其中也充当了奇特的“向导”。
最先建起来的永远都是商人们的仓库与市场,而依着市场修建的房屋也很快就被商人们或租或卖。
城外的田地也很快被商人抢占。除商人外,还有不少百姓都是跟着姜姬来的,比起凤凰台的百姓和流民,他们也是熟练工。
他们大多是听说了姜姬到凤凰台来了,就纷纷拖家带口的跟着搬了过来。盖房子、抢田地、雇奴开荒一整套,做得熟练极了。
小儿也早早的送到学府去抄写,女子们也在家中开始纺线织布,制衣制鞋。
而凤凰台的变化也影响了这里,首先就是冒出来了新的纸坊。
凤凰台下以前的纸坊造的纸都十分精美,便宜的纸没人用。
但现在不同了,纸坊十日之内冒出来了四五家,全是价格低廉的纸张。
没有花纹,没有香气。唯一的好处就是便宜。为了结实耐用,纸都是厚纸,不能成卷,只能成册,又因纸质泛黄,又称黄册。
黄册送到了姜姬等面前,然后又从她手中分赐给王姻等人。
姜姬对王姻说:“鲁字使用简单,以后公文往来都用鲁字吧。祭祀等重要场合,还有圣旨之上才用纪字。先这么办。”
王姻道:“遵命。”
姜姬:“旧典章抄写的怎么样了?”
王姻:“还需要一些时日。不过凤凰台下擅文字的人还真不少。”这真的方便了不少。 166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