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放宽征兵标准,把五十岁的男人也编入进来。如果战争状况持续的更久,我们就必须做好把六十岁男人也编入军队的觉悟。”
“什么?把六十岁的老人也编入军队?”斯大林惊愕的问。
“是的。如果必要,我们需要这么做。”
此时绝非小可。斯大林踱步想了一下,突然停下说:“我们已经降低标准了,我想不到,您是这样的想法……难道我们已经到了这种绝境了吗?”
“是的,斯大林同志。”朱可夫依旧面不改色:“谢谢您,谢谢坚持战斗的苏联人民,将指挥将指挥战略决战的重任交付于我手里。现在是国家真的到了生存还是毁灭的时机,我们必须拿出我们全部的力量。为此,士兵的年纪不应该作为绝对的征召门槛,那些拿得动枪的男人就应该服役!
我们现在面临着重大战略机会,我军极有可能在明年春季到来前恢复我们1942年夏季的阵线,甚至在明年夏季接触列宁格勒的围困。曾经我认为,在北方施行一次大战役是对于南方作战的支援,现在我的想法已经变了。
您担心两线作战,担心我们无法照顾变得顾此失彼。我看并不会如此。只要我们投入的兵力足够多,我们就不会出现局部兵力不足的问题,两线作战的弊端也就不会存在。”
朱可夫看到,斯大林的一双大眼正在颤抖,他懂得斯大林是动了心。
是啊,南方恢复1942年夏的阵线,北方解除列宁格勒的围困,完成这些,战争的战略主动权就又回到苏军手中。
当然斯大林知道要完成这一战略目的,以苏军现在的状态非得大出血一次。
如果代价是可以接受的,夺回战略主动权又付出几十万条生命,在斯大林看来这是合算的。他也认为,如果注定要有数十万人牺牲,让年长者牺牲,总比年轻人牺牲要好。充斥于军队中巨量的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青年人,他们是国家的基干力量,历次作战他们也是蒙受最大损失的人群。
年轻人要是牺牲殆尽,国家定是后劲乏力。
似乎把年长者投入军队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措施?不!它有好处,弊端一样明显。
朱可夫继续说:“我们的新编部队,他们从未参与过任何的战斗,所以他们的战斗素养应该天然的比不过德军。然而这样的新部队数量庞大,就能以数量弥补质量的不足。”
“可是,队伍里安置大量年长者,我非常担心队伍的素质。”斯大林捏着下巴说,“人不得不服老,我非常担心,五十岁的人,能否拿得起枪,能否长途行军,能否受得了前线的恶劣。”
“您的担心是合理的,或许我的想法也过于理想。干脆这样做。”朱可夫突然想到:“很多五十岁的老者,他们年轻时就加入军队对抗白卫军。他们曾是战士,他们也是我们伟大联盟的缔造者,我想当祖国再度召唤,他们会非常愿意加入军队。或许,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他们毕竟老了!就像我,我已经六十多岁,最近的睡眠状况一直不好。也许您的解释是非常正确的。”斯大林当即问起其他人的态度:“科涅夫同志、普尔卡耶夫同志,你们的态度如何?”
“这……如果他们能够在一线作战,这样的士兵我是欢迎的。”普尔卡耶夫暂且谨慎回答。
“我也是一样的态度。”科涅夫说,“也许他们还能有另外的作用!”
斯大林猛地抬起头:“是怎样的额外作用?”
“就如朱可夫同志所言,他们是联盟的缔造者之一,我想他们是对于国家最为忠诚的那批人。他们或许因为年纪大了不善于作战,但他们可以以身作则教育年轻人,尤其是教育意志不坚定者。以我的观察,士兵的叛逃往往与基层军官脱不了关系。很多下级军官根部不懂得如何教育士兵为何而战,一味以命令施压,甚至大量使用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