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有奇迹发生。

    据说,因为哈佛早就知道国内的“关系”、“背景”以及“后门”的重要性,所以在签约之后,哈佛商学院官方就学生遴选的问题,向人大提出一系列特殊要求:

    首先,人大的八个交换生名额中,必须有至少五人来自基于成绩的公正排名,这五人要在排名最高的学生中顺位挑选,如果其中有人放弃,则自动往后一位顺延,但决不允许任何徇私舞弊的情况,否则哈佛有权立刻停止合作;

    其次,人大经济学院的院长有权利推荐一名学生;人大经济学院大二年级的年级主任有权利推荐一名学生;而最后一个名额的推荐权,出乎意料的交给了人大经济学院的一名外教。

    前五个名额要求按照成绩排名,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这个自然是合情合理;给院长、年级主任推荐权,则是基于对人大校方的尊重,这七个名额的分配,体现了哈佛方面考虑问题的周全,既保证了至少五个优秀学生席位,还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华夏博大精深的“关系”二字。

    而八个珍贵名额的最后一个,按照哈佛的要求,决定权交给了人大负责教授西方经济学的外教。

    把八个名额之一的决定权交给一个不担任任何领导岗位的外教,哈佛的这个做法显得有些匪夷所思,不过人大很快就明白了哈佛这么分配的原因。

    那名人大的外教本身就是哈佛毕业的校友,而且一直与母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次双方学校缔结友好学院,这名外教反而成了人大方面最受哈佛信任的人,所以哈佛指明要给这位人大外教兼哈佛校友一个名额,人大也非常尊重哈佛的要求。

    这个分配规则被曝光出来之后,经济学院大二的学生们大部分都是一片绝望,看来,想成为这批哈佛交换生实在是不容易,要么必须是全年级成绩排名前五,要么就家里有关系有背景,可以疏通到院长或者年级主任,再要么,就是能够买通那名外教。

    一时间,感觉自己稍有希望的各路学生立刻开始各显神通,有人盯上了院长和年级主任的名额,已经开始疏通关系,也有人盯上了外教手里的那个名额,开始给那名外教投掷糖衣炮弹,据说,有家长给这名外教开价一百万人民币,就为了换一个自家孩子去哈佛商学院交流学习半年的机会。

    与大家憋着一股劲绞尽脑汁想办法不同,具体的名额分配原则一公布,苏映雪便彻底不再抱任何希望,她成绩远远达不到前五,而且也没关系、没背景、没财力去疏通这些关系,所以八个名额肯定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心态恢复平静之后,苏映雪便还是和以前一样正常上学学习,不再为这件事消耗半点心力,没想到的是,这天上完那名外教的西方经济学课程后,那名外教忽然叫住了准备离开教室的苏映雪,用英语说道:“映雪,你可以晚些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吗?”

    苏映雪也没多想,教授让自己去办公室,自己自然不能拒绝,于是便轻轻点了点头,同样用英语回答道:“当然可以,辛普森女士。”

    年纪不过三十出头的珍妮·辛普森微微一笑,对她说:“稍等我一下,等我收拾完我们一起走。”

    苏映雪轻轻点了点头,便站在讲台不远处等候,等珍妮·辛普森收拾好教材,这才与她一起出了教室,直奔她的办公室而去。

    一路上,不少同学注意到珍妮·辛普森和苏映雪并肩走在一起,一时间纷纷传言,有人称:“苏映雪很可能已经成功把关系疏通到了珍妮·辛普森那里,珍妮·辛普森手里的那个名额很多人都在盯着,这下看来是苏映雪的了。”

    也有人提出质疑:“苏映雪有什么背景?好像是一个小地方来的吧?家庭情况也就一般偏上,听说有人给珍妮·辛普森报价一百万,苏映雪凭什么能拿到她手里的名额?”

    有不服气的人说:“苏映雪的成绩也算不上顶尖吧?平时在珍妮·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