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了包头人的厌恶和反感、鄙视和戒备。

    张雅琴刚来包商银行打扫卫生时,银行上下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她,就像人们不注意卫生间的拖布和扫帚一样。在别人眼里她只是一个会活动的卫生工具。不久,银行上至领导下到员工发现银行大楼干净了许多,连空气也好像清新了好多。上到二楼的楼梯、楼道和卫生间,下到银行大厅的地面,永远是一尘不染。她八点上班十一点下班,上上下下的地面、楼梯、扶手、墙壁、窗台都要清洗一遍,清洗完了,再擦干净。一上午哪个地方脏了,再及时地擦洗,让它永远保持干净。连一进大厅转动的玻璃门、大厅中可以照到全身的大镜都擦得纤尘不染。下午再继续这样打扫一次,连大厅的大大小小的花盆每天都要擦洗一次,并且按时给花盆浇水。因此,那些花永远都是郁郁葱葱,鲜花争奇斗艳。她总是默默地干着,从容平和地干着自己手中的活儿。渐渐地人们发现银行的卫生有了极大的改变,工作环境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楼房还是过去的楼房,地面还是过去的地面,楼梯还是过去的楼梯,楼道还是过去的楼道,可是一切都在发生着悄悄地变化。每一个人都有一双眼睛,每一双眼睛看到的世界都是真实的,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公道自在人心。惊天动地的业绩自然引人注目,叱咤风云的人物自然吸引公众的眼球。但是生活不可能天天发生奇迹、时时出现伟人。生活中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存在着、劳动着、生活着。

    渐渐地银行的工作人员关注起这个女人,后来听她说着满口的乌盟话,知道她是地地道道的澳门人,人们也不排斥她、鄙视她。再后来,人们渐渐地知道她是从乌盟来包头陪读的,她女儿的学习成绩是那样地出色,银行的员工,特别是做了妈妈的女员工们对她是刮目相看。这些母亲们哪个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她们的孩子有的上幼儿园,有的上小学,有的上初中,有的上高中,她们都羡慕地向她请教教育子女的方法。

    张雅琴总是朴实地笑一笑说:“哪有啥好的方法?我们生活在农村,生活又不好,孩子知道家里没钱,也就知道那些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与自己没关系。她从小洗衣做饭收拾家,知道做家务不易;她从小和我地里锄田割地,知道口中吃的来之不易;她从小帮我喂猪喂鸡,知道吃一口肉吃一颗蛋来之不易。她知道我田地里受苦有多苦有多累,她说过以后不想像我一样劳累和受苦,所以也不用我多管教她,她就学习很用功很刻苦了。生活的贫穷和艰辛最容易教育人。”

    张雅琴说完,女人们个个呆呆地陷入沉思,久久地不说一句话。她们知道张雅琴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空洞的说教远远地没有严峻的生活能教育人,能改变人。她们知道这样的教育是城市里的孩子们所缺失的。吃喝玩乐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不用费力就可以拥有一切,谁还愿意吃苦?不懂得贫穷、不用去劳动就可以享受到现代的文明,有几人还愿意去承受繁重的学习之累?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外面的世界诱惑有多大,有几人能忍受寂寞静下心来?

    于是,银行的女员工再不敢小觑张雅琴了,她们拥有的,张雅琴没有;张雅琴拥有的,更是她们所没有的。她们的生活和处境比张雅琴好,可是张雅琴的女儿比她们的孩子优秀啊!

    不仅如此,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银行上上下下的工作人员对张雅琴肃然起敬。

    那是“五一”节前的一个上午,张雅琴像往常一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打扫完、清洗完,回到卫生间清洗完拖布和抹布,她想再清洗一下便池,因为这是最脏的地方,也常常有人没有把卫生纸仍到纸篓里,她想再收拾收拾擦洗擦洗。女卫生间有五个便池,她按顺序清洗到第五个时,刚一打开门,看见一个天蓝色的包挂在便池木板墙的挂钩上。她清洗完也没有动那个包,等了二十多分钟也没有人来取。于是,她摘下胶皮手套,脱掉女员工们给的一身旧运动服,换上了自己好一点的衣服,提着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