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赵王如同一只快被打死的落水狗一般,爬到了徐皇后的脚下,抱住了母亲的腿。

    而汉王则是冷哼了一声。

    徐皇后仿佛看到了许多年前的一幕,那个时候她还不是皇后,还是燕王妃。

    她的三个儿子都居住在金陵城的燕王府内,虽然太子,汉王,赵王都是她的亲生儿子不过三个人的性格迥异。

    太子温文尔雅,但是却热衷于兴国安邦的孔孟之道颇受太祖皇帝的赏识,而汉王则是好武善斗,但却不以权势压人,每次都是偷偷跑出王府去外面跟人打架,哪怕是在众皇孙之中他也是一霸。

    因为太祖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当年那些淮西勋贵的影子,加上汉王出手不留情,哪怕是对待亲兄弟也是如此,太子的脚疾就是少年时期被汉王一脚踢坏的,年轻时期倒是不碍事也没有显露,不过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而赵王是三兄弟之中最小的,自然也是最受母亲宠爱的,慈母多败儿,汉王虽然不受待见,但毕竟能征善战,十五岁的时候一拳把教他拳法的校官给打趴下了。围猎的时候,其他人都是张弓搭箭去射,而汉王则是将熊射伤。

    熊,野猪,猛虎之类的野兽在受伤的时候,野性会暴增便是最危险的时候。

    而这时候大部分都是再补上一箭,直接毙命。

    汉王则是不同,他则是下马手执短刀,冲上去和熊,猛虎搏斗。直到用拳脚便猛兽打死,打死之后,他便会用尖刀剜出猛兽的胆,然后生吃下去。

    虽然有的时候总是会遍体鳞伤,但是他却没有叫苦,反而每次将猛兽打死拖回去的时候,都会有很高的成就感。

    而太子虽然没有汉王那么勇猛,但是却深得治国安邦之道,虽然太祖看不起这个嗜血好战的孙子,他的父亲燕王朱棣却很器重他,其实朱棣最喜欢的儿子就是汉王。

    奈何汉王善统兵,可为将帅,但却不能为君。

    如果太子和汉王可以文武相辅相成的话,那么大明的江山的便可在几十年内安享太平。

    只可惜朱棣错了,汉王和太子是生来的死敌,哪怕是亲生的兄弟。

    汉王因为自幼好战,导致周围的人都非常的畏惧他,这也铸造了他与士卒为伍,不亲他人的性格。

    而他们两个的政治观点也非常的不一致,太子熟读春秋孔孟,知晓惜民,养民,他立志做汉文帝那样的君王,虽然没有什么可以留给后世的,但是却可以让他的百姓丰衣足食。

    而汉王则不这么认为,汉王认为的是落后就要挨打,他最先主张的就是强军,甚至提出了十万男儿十万兵的观点,汉王虽然没有像太子那般读什么春秋,孔孟。但是却也通晓文史。

    汉王朝的衰落被异族的入侵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军事不够强大,太过依赖天险,总是据险而守,从未主动出击。

    而宋王朝数百年的屈辱,一直铭记在汉王的心里。他也分析了根本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文强武弱,国君重文轻武。宋虽有天波府杨家,双王呼延家,狄青,乃至于南宋的岳飞等名臣良将。

    但这些为国出生入死,血染沙场的将军们,在君王面前却敌不过文官的一句话。

    而那些言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怕武将们压过他们,使得很多次对外战争的失利。

    宋朝初年的北伐有很大的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解除北伐铁蹄的威胁,但是那些文臣们却蛊惑君王,让兵马回撤,致使契丹人抓住战机击败宋军,兵临城下。最后更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这一战被汉王奉为经典的“不败之败”。

    因此汉王主张强国先强军,十万男儿十万兵,甚至让所有的青壮年成为兵勇。闲时为民,战时为兵。达到全民皆兵的水平。

    汉王还主张将刀剑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