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缺席,更不能心中怠慢,谁敢违反规矩,杖打十棍。”

    “今日的规矩,我会写在纸上,每日夜间,我会连续朗读三遍,十日之后,务必让大家伙牢牢记住,免得被人说成不教而诛,后勤营队长,战兵队长也要树立表率,不要带头违反规矩。”

    刘宣将这些规矩一一讲来,然后对着几位核心人物开口说道:“岳父大人,兄长,赵大哥以为如何,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问题。”

    刘宣与李昭云,李旭中已经算一家人,今天早已经暗中商量过这个问题。

    一开始刘宣的规矩众多,足有三十一条,还是李昭云提出意见,认为百姓大字不识一个,立下如此多的规矩,反而一个也记不住,不如精简一番,刘宣想了片刻,觉得李昭云说的非常在理,才改成了六条。

    这些规矩虽然少,只有六条,但是内容却非常丰富,包含了军纪,法律,物资分配,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如果能一直实施下去,刘宣这只队伍的纪律也会更加严明,战斗力也会慢慢壮大。

    一支队伍,纪律是最重要的东西,是这只队伍核心的灵魂,只有在建军的初期,纪律问题也是最好抓,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一旦这支队伍军纪败坏,暮气沉沉,到时候如果再想严明军纪,只怕是千难万难了。

    赵鲁这个人,其实是现在刘宣这只队伍中影响力最大的人,他的这股流民,也是刘宣队伍中人数最多的一伙,足有九十余人,这一伙流民,因为同出乡里,自然非常团结,尽管他们刚刚出来,还没见过任何市面。

    这一伙流民,领头的共有四五人,除了赵鲁之外,剩下的都是一些平庸无能之人,所以刘宣才提拔赵鲁充当战兵队长,用来拉拢人心。

    刘宣想要立下规矩,就必须取得赵鲁的支持,赵鲁见刘宣这几条规矩条理清楚,光明正大,当然没有反驳的道理。

    况且这些流民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斗力的核心还是李旭中,李旭升,刘宣,李昭云四人,即便投降的官军陈铁牛,杨守义,白富贵,战斗力也远远强过没有见过血的普通流民。

    尤其是陈铁牛,本来就是官军斥候,还是颇有本事的,如果不是骄傲轻敌,被李旭升埋伏,也不会轻易被俘。

    见赵鲁没有意见,刘宣将这六条规矩连续大声朗读了三遍,让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才安排了值夜之人,让大家安心睡去。

    这些值夜之人,刘宣没有用一个今天来的青壮流民,反而用了赵鲁手下的两个士兵,另外两个后勤营的老弱也被安排成暗哨,避免发生不测。

    就连李旭中,也是假装熟睡,其实正在暗中戒备,毕竟刘宣与这些流民相处的时间还短,并不能完全放心。

    就在刘宣昏昏欲睡之际,只见营中突然发出一声惨叫,刘宣猛地惊醒,匆匆披上衣服,拿上藤牌刀剑,来到李昭云的茅屋,见李昭云父子也匆匆起身,刘宣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眼见营中突然乱糟糟的一团,如果不当机立断,只怕会有炸营之祸,刘宣大呼一声:“大家不要乱,这个时候,越乱越糟,先点起篝火,看看发生了何事。”

    “大家各自留在自己的帐篷里,全部不要动,战兵营队长,后勤营队长全部出来,点起篝火。”

    刘宣刚刚任命的队长,不是英武敢战之人,就是在流民中威望很高之人,就是后勤营中,李旭通,孙登二人也是能写写算算的读书人,有了这些骨干呼应,营中燥热的气氛很快安定下来。

    刘宣与众人点起篝火,很快就发现了倪端,原来今天三个刚刚加入的流民,居然抢走了两匹骡子,骡子上面还驮着二石粮食。

    这些人进入马圈之时,被暗哨的老弱发现,其中一人大喊大叫,被这些流民用石头砸倒,才发出那声凄厉的喊叫。

    另外两个战兵队的哨兵,虽然发现了敌人的踪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