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兵站。这八大兵站,每一个兵站之内的存粮都超过两万石。

    除了这八大兵站之外,沿着官道的县城还建设了一些型兵站。但是型兵站的存粮很少,只有不到两千石,只能提供大军十天的口粮。

    一个士兵行军打仗,除了必备的兵器之外,还需要背负七天的口粮。此外还有雨具一套、棉被一套、棉衣一身、餐具一套、匕首火镰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另外还需要分开背负扎营的帐篷。这些辎重全部加起来,已经不下于五六十斤。

    背着五六十斤的东西,哪怕一路上有兵站补充,减少了扎营这一项巨大的工程,刘宣麾下的士兵每日行军的距离也快不了多少。即便是最精锐的几个步兵营,长途行军的距离每日也不超过六十里。

    刘宣在亲兵营骑士严密的保护下,在中军随着大军行动。这一路上,刘宣的中军不快不慢的向南前进,终于到了黄昏之时,才赶到了曲沃大营。

    曲沃县城的百姓因为与刘宣的大军结下了血仇,所以哪怕是兵力在吃紧,曲沃城中也留守着一营士兵。几个月前,路恭麾下的第十五营就驻扎在这里。

    后来因为军情调动,路恭的野战主力离开了曲沃县城。路恭部一离开,刘宣马上成立了曲沃守备营。这个营的士兵,几乎不招收当地百姓。

    尽管后来刘宣赈济灾民,收拢了一部分人心,但是曲沃城的一部分百姓对刘宣这支军队还是满怀怨恨。仅仅半年时间,曲沃知县牛弘毅就处置了十几起因为怨望之罪引发的民乱。在上面的严令下,杨弘毅毫不手软,砍杀了上百人头,才压住了这股邪风。

    因为曲沃县人心不附,所以刘宣并没有驻扎在舒服的县城,而是与寻常的士兵一样,驻扎在简易的兵站营房当中。

    大军在曲沃县停留了**,第二天一早,就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了此地,向安邑行军。

    此时的安邑城,几乎成了一个大军营。李旭中、李自成、张应金、刘勇四个旅的大军两万人云集在城中。(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