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外,就只有一摞厚厚的文书,一张八仙桌,几卷铺盖放在一张破床上,随在身边的也只有几个亲兵。

    进入延川县的信使一共三人,其中两人长相一般,进入县城之后鬼头鬼脑的打量着刘宣的军营。另外一人却相貌特殊,他身材魁梧,体格不下于刘宣,手臂粗壮有力,额头上还有一道刀疤,看上去更加狰狞魁梧。

    此人头上戴着一顶羊皮帽子,身上披着一张大皮袄,帽子上破了一个小洞,从穿着上仿佛普通陕北老农一般。

    但是此人行动之间,仿佛带着一种顾盼自雄的味道,这并不是毫无自知之明的浮夸,而是一种经历生死的自信。

    此人进入延川县城之后,一路之上一言不发、口风甚紧,只是暗暗的关注刘宣这支军队的言行,直到进入军长之内,才跪倒在刘宣前面说道:“刘大头领,小人张应金,今日率军前来,并没有恶意,只是希望避托在刘头领麾下,讨一口饱饭吃,希望刘首领成全。”

    刘宣连忙拉起了张应金,紧紧握住张应金的双手说道:“原来是混天王当面,我早已经耳闻混天王的大名,去年秋天,混天王就与紫金梁一同起兵抗拒官军,是我们陕北有名的英雄豪杰,今日混天王来了我这延川县中,我刘宣定要好好招待一番,以免陕北同道说我小气。”

    “来人,今日大摆筵席,除了轮值的营官,其他营官哨长也一同前来,让他们见一见去年纵横三县的陕北豪杰混天王的鼎鼎威风。”

    这位张应金,外号混天王,本是陕北良民,去年因为官府逼迫,只好率领众乡亲起兵。他们连续攻破三个堡寨,夺去了不少的物资,与进入延川县,化名王和尚的紫金梁联合作战,几次打败了官府派出的大军。

    这位混天王张应金,在历史上也比较有名,在崇祯五年他伪装成米商,连破白水、宜君二县,东渡黄河攻克蒲州,与紫金梁王自用汇合,成为农民军中三十六营之一,后来在与官军作战中力战而死。

    据刘宣耳闻,去年冬天,混天王已经跟随紫金梁投效了王嘉胤。

    如今此人自称混天王,刘宣也不能辨认真假,所以才弄了一个缓兵之计,他安排延川本地参军,以前见过混天王的兵丁,让他们在宴席见仔细辨认,看是不是有人冒名顶替。

    对于刘宣转开了话头,混天王也不以为意,在刘宣开席之后,他一点儿也没有客气,仿佛饿死鬼投胎一般,秋风扫落叶的将一桌饭菜吃了个干净。

    等到上菜的小兵确认了混天王的身份,刘宣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频频举杯与混天王敬酒,混天王也来者不拒,直到感觉到有些醉意,才停下了杯盏。

    刘宣见混天王自律甚严,知道用酒套话这一招估计也起不了作用,于是刘宣也不当这个小人,停止了劝酒,开口说道:“小弟听闻混天王与紫金梁交好,已经投靠了黄龙山王嘉胤,所以心中才一直疑虑,并没有接哥哥的话头,还希望哥哥不要见怪。”

    混天王放下了酒碗开怀大笑道:“人们都说刘首领勇猛善战,没想到却如此心细如发,刘首领的疑虑也是人之常情,刚刚端茶送水的小兵,却是延川李王庄之人,距我家不足五里,此人刚一出现,就被在下认了出来。”

    “刘首领确认了在下的身份,才真心与我等交谈,却是英明果决、不是暗操坏心,况且我张应金率领大队人马来投,也肯定不会投一个粗心大意的饭桶。”

    见张应金言语粗俗,但是还是暗中捧了自己一把,刘宣也心中稍微有些得意,毕竟混天王张应金也算陕北名气很大的义军首领。

    刘宣压下了心中的得意,还是将话一一挑明道:“张首领率军前来投靠,我刘某人自然十分高兴,但是有几件事,却需哟事先说明。”

    “第一,在下听闻混天王已经投靠了王嘉胤,在下虽然不怕王嘉胤,但是却与黄龙山神交已久,也不方便收留王嘉胤麾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