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么难猜。

    朱翊钧知道这件事必须要尽快拿出一个妥善的处理方法才行,不然那些个蠢蠢欲动的大臣,绝不可能会善罢甘休的。至于朱常洛受到惊吓的事情,当然也是瞒不住的,不过在朱常洛的解释和没有丝毫追究的意思之下,朱翊钧当然也不会拿自己的爱将开刀,最多也就斥责一下,下旨让朱常洛多歇息些时日再去朝鲜不迟。

    对于这件事是否郑贵妃指使,说实话,朱翊钧也是拿不准主意。毕竟她两个月前派自己的心腹去辽东的事情,现在已经是人尽皆知,这怎能不让人怀疑她的动机?不过,朱翊钧还是倾向于这件事不是郑贵妃所为,毕竟自从高淮去辽东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朱翊钧的监视之中,密探并没有发现高淮这几天有什么可疑之处。

    朱翊钧更倾向于这件事只是个偶然事件,使团倒霉,刚好碰到大规模犯边的鞑子

    当然,这种事情毕竟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难道要告诉全天下,高淮的一切都在朕的监视之中,这件事他的可疑性不大?

    朱翊钧很矛盾,这件事不处理又不行,它不仅让群臣异常关注此事,一个不好就又是一场混乱,更是关系到皇家的脸面,并不仅仅是遇袭那么简单,那里面有皇子,他更是代表皇帝的钦差说穿了,使团遇袭,就等于打了朱翊钧的脸。

    可如果处理的话,难道还能让郑贵妃顶罪?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思来想去,朱翊钧觉得不管此事原因如何,最后怎么处理,但姿态一定要先摆出来,既能堵住悠悠众口,又能让群臣明白自己很重视此事,以免他们制造麻烦。

    当下便草拟了数道圣旨,发往内阁拟票。

    一份是斥责蓟辽总督孙矿、辽东巡抚李化龙和辽东总兵董一元的圣旨,毕竟是在他们的地盘上发生了此事,不斥责他们一下,怎么也说不过去。

    另一份是宣李如松进京,详细解释一下使团遇袭之事。当然,这只是表面说辞,朱翊钧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李如松,毕竟皇长子虽然上疏轻描淡写的解释了一下受到惊吓的事情,也说了不追究李如松的责任,可还是有不少弹劾李如松的奏折。朱翊钧了解李如松的性格,如今皇长子去他的驻地辽阳修养一段时间,朱翊钧生怕李如松再有什么失当的举动,那时恐怕就算自己,也不好再保他。

    还是让他进京一段时间,等朱常洛从辽阳离开去朝鲜了,再放他回去吧

    还有一份圣旨是调高淮回京。这份才是重中之重,为的就是想安抚群臣情绪。不过,这份圣旨到了内阁,却被阁臣态度坚决的封驳了回来,草拟了另一份让朱翊钧御批。虽然内阁草拟的这份圣旨目的与朱翊钧的这份相同,都是让高淮回京,但内容却是截然不同。

    内阁草拟的圣旨是要罢免高淮在辽东的一切职务,着锦衣卫拿了回京,听候参处朱翊钧想了想,最后还是以高淮在辽东越权擅专的名义就地革职,即刻拿了回京听候参处。

    最后一道圣旨还是内阁草拟的,由于锦衣卫有了不小的伤亡,内阁提议为了使团和皇长子的安全,从辽东就地调拨一千兵马保护使团前往朝鲜,等出使任务完成,再返还辽东。朱翊钧没有再此事上纠缠,毕竟有使团遇袭在前,加派重兵保护算是比较合理的建议,所以也就直接御批了。

    总的来说,这次“遇袭”之后,朱常洛收获还是颇丰的。不仅把高淮赶出了辽东,打乱了郑贵妃的布局,还又获得了一千兵马的指挥权这次兵马是直接从辽东调拨,蓟辽总督孙矿坐镇蓟州,也就没办法过问此事,兵马的调拨也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在了已经投靠了朱常洛的辽东巡抚李化龙手里,朱常洛也就不用担心他会在兵马问题上做什么手脚了。

    对朱常洛来说,这也算是解除了燃眉之急,毕竟他一度担心进入朝鲜后,锦衣卫中的一些人会搞破坏,他也分不清里面到底哪些是郑贵妃的人,哪些是朱翊钧的人。这下好了,有了李化龙派来的一千兵马,很多事做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