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回事了看来,自己“不得已”而站了队后,如今证明,这很明显是再明智不过的了
石星入阁后,他的威望大涨,除了之前的心腹和属下表了忠心后,另外还有许多大臣或明或暗的想要依附。如今形势很明显,内阁首辅赵志皋被免去了首辅之位,内阁次辅张位也没保住次辅的位置,就连内阁大学士沈一贯都受到了牵连,整个内阁威信大跌,特别是赵志皋,个人的威信更是几乎跌倒了低谷
而石星则不同,虽然也因为和谈之事被罢免了兵部尚书,但只要不是傻子都清楚,内阁大学士和兵部尚书哪个重要,何况他还梳理兵部在如今又要战争的时候,内阁大学士加上主管兵部,这种握有绝对实权的人,不见得会比内阁首辅差多少
更何况内阁又没有首辅了,连次辅都没有了,算上石星,四个内阁大学士也算是不分高低,可石星却手握兵部,握有兵权,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石星,已经稳稳的压了另外三个内阁大学士一头
当然,事情看起来是这样,但真运作起来,石星还是有些放不开手脚,毕竟另外三个内阁大学士肯定会孤立石星,除了兵部之外,石星还暂时在其他方面的发言权不如三人。
不过,这并不妨碍别的大臣看好石星,如今朱翊钧正对石星恩宠有加,相信照这样发展下去,内阁首辅的位置,对石星来说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随后,朱翊钧的又一道旨意,再次把石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经过又是几天的争论,石星搬出了一个不错的借口,至少让朱翊钧满意极了,直叹这位新的内阁大学士真是贴心啊
石星提出,如今皇长子朱常洛还在朝鲜,而日本再次兵指朝鲜,如若此时把皇长子召回大明,岂不是无端被属国耻笑上邦没有担待?耻笑大明的皇子没有胆量?那样的话,大明还有什么脸面可言?而不把皇长子召回,留在朝鲜岂不是危险?那么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再次出兵朝鲜,抗击倭国,一鼓作气把他们赶下大海
朱翊钧也适时的开口,大明的储君,绝对不能是一个被人耻笑的懦夫和没有担当的人,大明丢不起这个脸
对于石星和朱翊钧一唱一和、配合默契的这种挤兑行,一个个大臣还能怎么说?有心想要皇上召回大皇子,但既然话都已经说开了,提议召回大皇子的话,岂不是心存恶意想让大皇子做不成储君?他们是绝不会给朱翊钧有这么个借口的,所以,很快,众臣达成一致,对朝鲜出兵并且还要派重兵,多派兵
万历二十五年二月末,大明做出决议,派兵入朝,以都督同知麻贵为备倭总兵官,负责筹备大军,从各地抽调兵马集结,统率南北诸军。三月,以杨汝南、丁应泰赞画军前;以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并以兵部侍郎邢玠加尚书衔,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
同时,朱翊钧指定石星为统筹总调大臣,专门负责入朝战争事宜,钱粮、兵马等一应保障供给,由他居中协调。
麻贵、杨汝南、丁应泰、杨镐、邢玠等上任伊始,都先拜见了石星,邢玠更是认真的分析了形式后,提出了“请募兵川、浙,并调蓟、辽、宣、大、山、陕兵及福建、吴淞水师,刘綎督川、汉兵听剿”的请求。
对于邢玠的要求,石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这场战争,他必须要打赢才行不仅是因为朱常洛在朝鲜,更是因为这是他入阁之后的第一件差事,打赢了,威望增加,输了,估计卷铺盖回老家都是幸运的了。
所以,石星异常的重视这场战争。对于这些即将开赴前线的主要将领,石星坐了多年的尚书,还是了解一些的。麻贵是个纯武官,是大明有数的猛将之一,与李如松合成东李西麻,名声在外。当然,这些名声都是靠战绩打出来的,他是石星看重的人之一。
其他的几个朱翊钧亲自任命的如杨汝南、丁应泰、杨镐、邢玠等都是文官充任,石星主要看重的是经略杨镐和总督邢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