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垂直装甲。车体侧面35度倾斜角装甲厚度为62毫米,实际抗弹极限相当于110毫米垂直装甲。车体后部装甲厚度为52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110毫米,侧面为70毫米,后部为42毫米。

    豹式坦克的战斗总重超过了45吨。

    豹式坦克的建造工艺繁琐,对技术要求很高。整个大明,或者说是整个世界只有张诚投入巨资建造的新式坦克生产工厂能够完美的生产出来这种坦克。其它工厂哪怕是在改装生产线之后在工时和损耗方面都远远比不上张诚。

    因为工艺复杂的原因,新式坦克的产量有限。从投产开始每个月的产量不过区区200辆出头。到开战时为止,交付到陆军手中的千余辆新式坦克只够给最精锐的那几个装甲师换装。而第二装甲师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豹式坦克之外,几乎是同时开下生产线的自行火炮与装甲师直属重型坦克营的重型坦克也一同进入现役。

    不是张诚不想早点生产出来,而是就算你有技术和图纸也要等到子系统都能够满足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才能开工建设。

    像是新式合金装甲,新式高倍径自紧身管火炮,大马力的发动机还有其他各种子系统等等等等。为了提升技术,张诚可是砸了老多钱了。好在这些技术终于成熟并且能够运用了。

    自行火炮没什么说的,直接就是用上了新式豹式坦克的地盘,然后加装上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改装一番就可以了。这种机动能力超强的重型支援火炮的出现对于装甲部队来说大大的加强了自身的实力。而且在这个时代的世界范围之内属于绝对的首创。

    从装甲部队开始组建就一直空缺着的重型坦克营终于可以得到补充了。张诚使用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为原型设计建造的这款新式重型坦克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敌的存在。

    同样被张诚命名为虎式的重型坦克设计理念很简单,就是专门为了打击敌方坦克而生产的。 与豹式坦克兼顾坦克攻击与步兵支援不同,虎式的主要工作就是打坦克。

    虎式坦克使用的同样是850匹马力的V12缸汽油发动机,公路行驶速度能够达到42公里,越野速度为27公里。一次性加满油能够行驶约180公里。火炮使用56倍径88毫米火炮,同时装备两挺机枪。车长8.47米,宽3.68米,高3.01米。

    虎式坦克前装甲厚度为100毫米,侧面装甲与尾部厚度为80毫米。炮塔前装甲厚度为102毫米,但是炮塔前装甲是与炮盾正面重叠的,总厚度超过了200毫米。理论上是没有火炮能够击穿的。炮塔侧面与后部装甲为80毫米。它的火力与防御力堪称无敌,尤其是加装了炮盾之后的炮塔装甲。

    虎式坦克拥有五名成员,战斗全重达到了惊人的57吨!

    路之缘少将指挥的第二装甲师拥有超过250辆的新式坦克。这种攻击威力是驻守在阿斯塔拉的俄军无法想象的。

    阿斯塔拉左侧是高耸的高加索山脉,右侧是里海。海岸公路和前往巴库的铁路线在这处狭窄的海边地带通过。

    俄军的防御手段也很明显。前线的警戒哨与大片的雷区,主要防御地段的铁丝网壕沟加上重机枪掩体以及一些坚固的永固工事。再后面就是预备队集结地与炮兵阵地。

    原本这种程度的防御力量抵御大批步兵进攻没有问题。可是当数以百计的坦克出现的时候,守军就抓瞎了。

    早在天色还未全亮的时候张诚麾下的重炮师就从自己的阵地向着守军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大明陆军这些年来最为让人畏惧的力量就是他们强大的炮兵部队。而作为炮兵部队的最高层级,野战重炮师在大明陆军之中已经算是战略级别的部队了。

    到开战之前,整个大明陆军只有五个重炮师以及一个正在组建之中的第六重炮师。张诚麾下的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