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技术上的追赶工作。没有人敢在这种事情上面掉以轻心。

    双方战机质量相差不多,但是在数量上却是美国人完全占据了上风。接近二百架的防空战机远远不是区区七十架战隼改能够完全缠住的。在这种时候,大明飞行员们的技术与经验优势就展露了出来。

    美国的飞行员们,尤其是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们基本上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大战爆发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也没有放下过严格的训练,坦白来说他们已经做的足够好了。但是相比于大明海航的飞行员们,他们的差距还是有着不小的距离。

    因为张诚的高度重视,大明海航的飞行员,尤其是航母的飞行员在战前就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每一位飞行员都是从不断的筛选之中挑出来的精英。因为大明有着庞大的高素质人口基数,他们挑选出来的精英可不是日本人的那种。

    在战争爆发之后,大明海航基本上取得了所有对日本海战的胜利。海战胜利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飞行员能够幸存下来,这些有了实战经验的老鸟们远远不是那些虽然训练刻苦但是却没什么战争经验的家伙能够相提并论的。

    弹雨纷飞之中,众多的大明战机成功的突破了美军防空战机的封锁冲进了海面舰队防空火力形成的防空火网之中。无论是作战条例上的规定还是日常训练时候的经验都早已告知所以的美国海航飞行员们,无论如何也不要轻易冲入己方战舰的防空火网之中。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敌我识别装置,为了保护战舰的安全,战舰上的防空火力向来都是六亲不认。他们会对着所有进入攻击范围之内的飞机开火。不管是大明的战机还是自己人的都一样。

    防御方的防空战斗机都是追着轰炸机和鱼雷机打,对于那些护航的战斗机都是不闻不问。因为只有机关炮的战斗机无法对海面上的战舰造成致命的威胁。

    而进攻方的护航战斗机则正好相反,他们要尽可能的缠住敌方防空战斗机,好为自己的攻击机部队争取时间和战机。

    大明海航的精英飞行员们凭借着自己高超的经验和技术成功的杀入了第59特混舰队的防空圈之中,不过他们也为此付出了不菲的代价。

    108架俯冲轰炸机只有大约70架冲了进去,损失接近一半。而86架鱼雷机损失更大,只有不到40架战机成功的杀入防空圈。

    损失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军的防空战机数量太多,尤其是其第一攻击波的护航战机群跑来保卫自己的舰队导致大明攻击机群损失惨重。

    同时美军飞行员虽然经验不足但是训练却不差。而且他们新进装备的地狱猫性能出色,在攻击速度慢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时候表现优异。

    这也就是大明海航的飞行员们能力出众,如果换做是日本海航后期的那些菜鸟飞行员们。或许他们就连十分之一的飞机都冲不进去。

    “跟我来!”技术上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吴昊在给各个分队分配完任务之后大声高喊招呼着自己编队里的数架俯冲轰炸机向着第59特混舰队最外围的一艘航母冲了过去。

    黄蜂号航空母舰实际上是一艘试验性质的航母。美国人的航空母舰技术不像是大明有着张诚的技术指引不用走弯路,他们是一步一步摸索着前进。黄蜂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产物。如果从排水量上来分析,黄蜂号只能算作是一艘轻型航母,因为它的排水量只有一万五千吨。

    这么小的吨位还要装下近八十架的战机和超过两千名的船员,只能是尽可能的减少其它方面的性能。

    首先是减弱了发动机能力,减少锅炉舱。后果是直接导致动力下降,只能勉强达到三十节的最高航速。接着是整艘战舰基本上没有什么装甲可言,尤其是水线下基本上没有什么抵御鱼雷攻击的能力。

    还有就是因为吨位和面积的限制,黄蜂号能够装载的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