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岳飞的说法“武将不怕死,文官不贪财”自然天下太平。

    可是这个世代,有几个武将不怕死,不怕死的早就死了,坐在高位的全是些怕死的,因为怕死,他们活着,活着就会占据高位,只因为“劳苦功高”按照论资排辈,也轮到他们了。

    而这个时代太喜欢论资排辈。哪怕推上去的全是汉奸懦夫,也无所谓。

    只有文官不贪财,几乎除了权奸温体仁,就没有一个,温体仁不贪财,那是他得罪的人太多了,怕因此倒台。不然贪得更狠。这一点最严重,它意味着,国人,尤其是统治阶层彻底“道德沦丧”。

    难怪崇祯死前说了句“诸臣误我”。他想改变,可是他的属下不想改变,不断忽悠他,不断敷衍他。最终国破家亡。

    他对此只能写下后世非常著名的“八荣八耻”。这就是道德底线。必须组织进行大规模持之以恒的洗脑宣传。

    他想了很多,有以前刚来的时候不断记录的,需要定做的。也有现在看古书引发的。

    最终那本书厚厚的,他交给了文盲左良玉。

    左良玉看了以后,摇头“我不认字,你给我说说看,为什么这么干”。

    实际上协助他编写的还有李岩和宋献策等人。

    理由他也说了,清清楚楚。

    左良玉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可是他知道占据四川不是根本,根本是必须要能自保,地利还得加上人和。至于虚无缥缈的天时就不说了。

    三天,整整研究了三天,修改了三天。左良玉最终决定就这木干。实际上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发展四川,还不如按照儿子这个读书人的设计来。

    左梦庚满意了,新的一年就按照他来执行,他相信年底四川基本上达到“安居乐业”四个字。

    基本上能实现“兵强马壮”四个字。

    可是左梦庚也知道,光靠他根本完成不了,这需要左良玉牵头,真正执行的确实相当于左右丞相的两大军师---马士秀和宋献策去具体负责执行。于是他对两人拜倒道“辛苦两位先生了,这种事,需要高超的政治手段,还有丰富的经验,大量时间堆积,而我,都缺少,所以恳请两位先生协助我父亲做好这一切。我在这里带兵六百万川贵同胞,谢谢你们”。

    两人急忙回礼道“不敢,这是我们该做的”,两人野心勃勃,可并不甘心只是帮着左良玉坐稳川王这个角色。只不过看过三国演义的两人也知道,刘备拿下四川,当时叫益州,那么也还需要几年稳定根基收拢人心,才有后来的蜀汉。他们自比卧龙凤雏,立即和野心勃勃的左梦庚展开密切合作。

    此时进行一场大规模“公务员考试”以后的四川也是汇聚湖广,四川贵州三省人杰。除了酸秀才不太满意,估计都会很高兴。就是酸秀才们也会由于大量开办的“大学,中学,小学”提供的岗位非常满意。

    谁会想到,一个叫左良玉的军阀,居然第一次在东方推出“九年义务教育”的伟大理念。

    《建蜀大略》汇聚了他无数心血,可惜最终能不能成,还的看他老子的。不是说他不能亲自领导,而是这种事情,他不好做,也做不好。最关键他还有两件大事需要他亲自做。

    第一件就是汇集十万去年年底大比武精选的十万大军。分为1,2,3,4,5五营。相当于一个加强师。

    十万精锐是六百万百姓中精挑细选,首先就是身强体壮,这一点是基础,其次就是老兵,至少已经参军两年以上。

    十万大军汇聚成都训练,就是为了加强教育。

    到了这里,就得开始听左梦庚找来的说书的,干什么,听书。

    听什么,自然是岳飞的事迹,戚继光的事迹,听华夏英雄们的事迹。为什么这木做,很简单,树立他们崇拜正义形象的民族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